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峨眉山月閣的中心思想

峨眉山月閣的中心思想

表達了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體現了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

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翻譯:

在陡峭的峨眉山前,有壹輪半月形的懸掛。流動的平羌河上,映著明月。晚上坐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妳,難相見,戀戀不舍禹州。

擴展數據

《峨眉山上的月閣》詩連用五個地名,構思巧妙,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峨眉山-平羌河-清溪-三峽-禹州,詩意的場景逐漸為讀者展開了壹幅千裏蜀江圖。除了“峨眉山月”,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了“四君”二字,再無抒情。

而“峨眉山月”這壹藝術意象卻貫穿於整個詩歌境界,成為詩意的催化劑。它所造成的寓意相當豐富:山與月相伴萬裏,夜夜可見,讓“想妳”的感覺越來越深。

明月平易近人,高不可攀,是思念朋友的象征。哪裏有明月唱,哪裏有思念江中友人的情懷抒發,令人陶醉。連續使用五個地名,可以在壹個精致的地方進行壹次旅行,既有豪氣,又有思鄉之情。語流自然,就像“清水出芙蓉,天然雕”。

本來短絕句在表達時空的變化上就容易受到限制,所以壹般寫成不同或超越時空。

但這首詩在時空跨度上達到了自由的位置,28個字裏有5個地名,共12個字。

這在唐代萬首絕句中是絕無僅有的。人們不僅不覺得重復,還覺得是絕唱。究其原因,是詩境中滲透著江杏的經歷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山與月的象征性藝術意象無處不在,統壹了廣闊的空間和久遠的時間。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充滿了變化。

“峨眉山月”“平羌河”是附在風景上的名字,是空的;“法清溪”、“香三峽”、“下渝州”實用,在句中位置不同,感覺無形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