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杜甫
長安失陷,國破,唯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森林茂密。
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
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
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解釋:
長安失陷,國破,只剩山河;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植被茂密。多愁善感的國事,眼淚不禁飛濺,鳥語驚心,只增悲不增恨。持續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半年多,家裏來信很少。壹封信值壹萬兩黃金。擔心,撓頭想,白發越來越短,插不進去。
贊賞:
憂亂傷患是杜甫安史之亂後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這首詩馬上傷春,用沈痛的筆調表達胸中無限的悲憤,把民族仇恨和家族仇恨結合起來表達。是血淋淋的,是淚流滿面的。讀起來令人心碎。在杜甫同時期同題材的眾多詩歌中,這首詩是最深情、最深刻、最優雅的現實主義絕唱之壹。好詩是詩人高尚感情的結晶。讀完這首著名的詩,我們最生動的感受是,詩人悲憫世界的博大胸懷,與祖國的命運、時局的變遷、人民的苦難是如此的息息相關。他從不像草叢中的昆蟲壹樣為自己的悲傷嘆息。而是要符合時代悲憤的主旋律。短短40個字的篇章,奏響了壹曲憂郁悲壯的時代哀歌。前人把杜甫的詩稱為“詩史”,是因為他“善於呈現時事”,寫了很多敘事性的作品。如果從廣義上理解《詩史》的含義,並著眼於它是否表現了時代的矛盾和情感,那麽《春》
關於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為“杜麗”。為了區別李商隱、杜牧和“小杜麗”,杜甫、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是深遠的,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人稱他為杜士毅、杜工部,也稱他為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著“使君堯舜上位,進而使風俗純潔”的宏願。杜甫在世時名氣雖不顯赫,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的詩大約有65,438+0,500首被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被杜工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