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英美文學範文

英美文學範文

英美文學是指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代表作品。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英美文學範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英美文學相關論文範文1

外國文學多媒體教學初探

摘要:在外國文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像特點,可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註意其輔助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方法整體優化

0簡介

多媒體是將承載信息的超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媒體結合起來,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使人們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相關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的技術。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有利於促進教學現代化的進程。

《外國文學史》是壹部時間跨度長、地域覆蓋廣、教學內容極其豐富的文學史教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時安排中,教學時間極其有限。在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中,主要是老師的講解,學生圍繞老師的講解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範圍。但實際情況是,外國文學作品很多,內容復雜,學生花在閱讀名著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使他們天天讀書,也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所以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臨時抱佛腳,課堂的信息量受到很大影響。這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外國文學名著的能力”的目標往往非常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外國文學的教學任務,同時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外國文學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會更好。以下是我的教學經驗。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獲得的外部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視覺和聽覺的信息量是獲取更多信息的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體手段在視覺和聽覺效果上有其獨特的優勢。

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快樂而光明的教學的方法之壹。”教師通過創設壹定的學習環境,揭示學科知識的社會現實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快樂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性。興趣是壹種積極的情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與情緒有關,總是發生在壹定的情境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壹種愉快、愉悅、享受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仿佛看見了某個人、聽見了自己的聲音、身臨其境的感覺,督促學生積極探索自己的感受,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我設計了壹個教希臘神話的多媒體課件。上課前兩分鐘,我在屏幕上放了幾張希臘風光的圖片,包括愛琴海、帕臺農神廟遺址、奧林匹克廣場等。學生們的目光立刻被壯闊的大海、莊嚴輝煌的古希臘神廟、氣勢磅礴的奧林匹克廣場所吸引,很多學生都忍不住向我打聽。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遙遠而陌生的希臘突然映入學生的眼簾,壹堂課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開始了。課堂上,學生積極討論,紛紛發言,氣氛活躍。這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快樂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2 .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突破教學重點。

希臘神話的課本只有壹課,學生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他們對希臘文學還相當陌生,神話的內容相當豐富。如果只是按照課本來,很容易變成“流於表面”的學習,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後期的教學造成障礙。因此,學生必須明確希臘神話的主要內容及其在歐洲文學發展中的源頭地位。為此,我在課堂上主要采用講課和多媒體教學,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希臘神話的內容以powerpoint形式展示,有層次鏈接。學生以聽課為主,記筆記為輔。這樣壹來,神話中各種人物的復雜關系壹目了然,學生對復雜的內容有了系統的了解。關於希臘神話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也贏得了解釋的時間。最後還展示了壹些關於中國神話研究的資料,引發了關於中西神話的討論。這種課和我以前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以前只是照本宣科。即使引用了很多補充材料,學生們還是搞不清楚希臘神話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但該班也曾數次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極大地擴展課堂教學信息量,開闊學生視野,激活思維和想象空間。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時代的記錄。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特征都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因此,解讀外國文學作品,需要深入了解時代背景、作家思想、生活等。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文本上的平面信息,使教學內容變得看不見摸得著,變得更加抽象和具體。通過視、聽等感官更容易刺激學生的左腦和右腦,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聯想和想象,提高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信息的強度和效率。

它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展現宏大和精妙,“壹瞬間看今昔,壹瞬間愛撫整個世界”,使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物、過程、方法、細節活躍起來。比如在《外國文學史》課上,選取壹些著名的文章和段落、電影圖片、歷史記載、作者畫像、與時代相關的建築、藝術圖片、不同觀點,讓師生* * *評論,建立了民主的學術交流模式,既避免了教師的集中評論,也避免了學生的被動接受和僵化思維。同時,它可以簡單、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達教學信息,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極大地改變了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堂結構。

通過多媒體在外國文學史教學中的多次使用,我認為多媒體教學更適合於高等教育教學,能為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創造快捷有效的教學場景。目前我們的國情是窮國辦大規模教育,表現為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不足。相比較而言,由於政策的傾斜,高校教育經費的短缺要好於基礎教育,因此更有條件在高校推廣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學時間。

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關鍵是正確使用。所謂“輔助”,就是多媒體技術不能代替教師教授教學,教學活動也不能全是多媒體的呈現。比如有些老師經常把重點作品的點評變成電影欣賞,或者會摘錄大量的圖片。我覺得這樣不合適,老師有“懶”的嫌疑。正確應用的關鍵是科學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後選擇適當的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也要註意實用性。“實用性”是指多媒體教學的使用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應用。比如課上可以展示但丁的章節來分析《神曲》的壹些章節;說到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我們可以展示《麥克白》《哈姆雷特》等片段。說到文藝復興,可以適當列舉幾幅建築、雕塑、藝術的圖片。但是作為老師,妳要記住。多媒體不應該在課堂上被濫用。如果傳統教學能突出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就沒必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否則有“浪費資源”之嫌。

總之,在

英美文學範文2

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

本文概述了哥特風格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相關內容、起源和特點。本文分析了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令人窒息的哥特背景,善惡交織的哥特人物,值得稱道的哥特藝術效果。哥特文學作品充分向大眾展示了藝術與科學的認知沖突,最重要的是哥特文學具有獨特的社會批判能力。

關鍵詞英美文學;哥特因素;分析

英國作家賀拉斯?沃波爾被稱為哥特風格的創始人,主要是由於他的著作《奧特朗托城堡》的出版,這標誌著早期古典哥特小說模式的開始。[1]以及後來的哥特風格也長期存在於英美文學作品中。哥特小說宣揚神秘、暴政、頹廢、死亡、陰郁、極端、厄運、超自然等人類情感,把寫作的出發點放在命運和家族詛咒、懸疑案件、神秘建築上,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所以哥特小說在文學史上壹直占有壹席之地。

壹、哥特風格的特征及相關內容在文學作品中的起源

1,哥特風格的來源和內容特征

哥特(Goth)是英文單詞Goth的音譯,Gothic(意為“哥特”)壹詞由此而來,最初指哥特人。

哥特式最早用於文藝復興時期,用以區分中世紀(公元5世紀至15世紀)的藝術風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頹廢、巫術、城堡、深淵、黑夜、詛咒、吸血鬼為象征元素。哥特風格用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在內心世界的神聖與邪惡之間來回穿梭,描繪愛與絕望的鬥爭,痛苦與抽泣。

哥特風格的小說壹開始並不被人們所認可,而且由於當時處於兩個時代交替的時期,人們對古典主義依然向往,對其極大的否定和厭惡是在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之間的中世紀階段。以國家為表現形式是哥特最早的風格。當時的哥特人(屬於德意誌日耳曼人)強行進入羅馬帝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殺人、放火、搶劫,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野蠻粗暴的形象。所以中世紀也被稱為“哥特時期”,主要是因為意大利人痛恨哥特人摧毀羅馬帝國,所以把那個黑暗時期稱為哥特時期。

《奧特朗托城堡》的作者賀拉斯曾在該書的序言中描述了哥特小說的內涵。當時遭到了大眾的強烈反對,賀拉斯也受到了質疑,主要是因為當時大眾認為小說應該具有嚴肅、諷刺、科學、理性的內涵,而這些在哥特小說中並沒有體現出來。[2]啟蒙時期的小說還是壹種新奇,理性和科學是其主要的思想表現。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和《帕梅拉》充分證明了這壹點。哥特小說與大眾的批判齊頭並進,不斷發展。這期間,大眾逐漸發現,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矛盾。

2.文學作品中與哥特因素相關的內容來源。

哥特文學主要有三個來源:壹是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戲劇作品。尤其是劇作家創作的復仇劇,包含謀殺、陰謀、暴力、鬼怪等元素,影響深遠。第二,日耳曼民族中的許多傳說。三、_ _的傳說與聖經。其中,反派、英雄、流浪猶太人、惡魔都有典型的哥特小說形象。

第二,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

哥特小說往往以壹些陰森封閉的地方作為故事背景,同時渲染氣氛極其神秘詭異。正是因為哥特式的這種風格,所以常被用來形容隧道陰森、窗戶狹窄、內部環境陰暗的建築。這些建築也是哥特小說中的場景。背景設定通常如下:陰森的墳墓、封閉的地下室、昏暗的閣樓、破敗的城堡、奇怪的荒地、燭光下的謀殺、氣流渾濁的地下通道、迷宮般的走廊、高月疾風的午夜、神奇的能力等恐怖事件。比如《呼嘯山莊》,即使故事中的中世紀時代背景稍作改動,為了使故事氛圍達到預期效果,便於下壹個故事的發展,作者仍然設置了壹座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別墅,作為作品的主要故事場景,還加入了黑暗、荒原等哥特因素,使得原本陰森的別墅更加黑暗。[3]

2.善惡交織的哥特式人物。

英美文學中體現的哥特因素,既強調理性,又有壹種對抗新古典主義主流地位的思想,使文學創作更具顛覆性。此外,通過設置神秘的城堡、陰森的荒原、壓抑的地下室等情境,將人們靈魂中邪惡的壹面表露無疑。而且故事主角壹般都有著曲折神秘的人生經歷,獨特的外貌,扭曲的心靈。死亡永遠伴隨著主角,黑暗勢力永遠揮之不去。整個場景的特點是恐怖、神秘、詭異、矛盾。

如果說英美文學作品有哥特元素,那麽其中的人物壹定都表現出沖動或脆弱,殘忍與敏感,邪惡的魅力與誘惑。作者無疑會最大程度地揭露人性的陰暗面,希望能讓讀者感到恐懼,達到* * *。哥特因素在小說人物塑造中的巧妙運用,有利於使英美文學作品更具戲劇性。讀者討厭也喜歡小說中的反派和英雄。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果,主要是因為讀者的潛意識具有攻擊性、壓迫性和毀滅欲的特征,而作品中的主人公恰恰表現了這些特征。在閱讀這類作品時,讀者的潛意識是滿足於另壹個虛擬的人。小說的創作是為了揭露隱藏在人們心中的邪惡的壹面。所以在哥特小說中,反派和英雄往往被當作主角。這些主人公都有扭曲的靈魂、神秘的人生經歷和怪異的外表,把別人的苦難當成幸福,把死亡和黑暗當成伴侶。它們的主要特征是陌生、恐怖、矛盾和神秘。

3.值得稱贊的哥特式藝術效果。

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表現出詭異的藝術效果,主要用於表達突破主流、深入靈魂真相的主題。善與惡的永恒沖突是哥特文學中最持久、最突出、最普遍的主題。因此,作者設置了壹個陰森的場景,讓讀者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在善惡鬥爭中的道德崇高,從而弘揚真善美和正義感。哥特風格的文學作品最終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主要是因為作品中體現的思想打動了讀者,他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對未來和外太空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同時內心的恐懼和認知願望也在不斷上升。這樣的文學作品表達了對社會的強烈批判,對主流思想的反叛。這壹主題使得文學作品因哥特因素的加入而顯示出強大的藝術魅力。

如果深入分析哥特藝術的構成,就不難知道,對殘酷野蠻的恐懼和反抗,對天堂極樂生活的歌唱和期待,對世俗生活的鄙夷和厭倦,是哥特藝術作品的心理基礎建構。哥特藝術就像壹個精靈,有好有壞。這個精靈代表著人,熱情地追求著生命的真諦,同時又以壹種猶豫不決的風格感染和面對著這個世界。通過刺激讀者的感官,讓他們感受到否定自我的快感,以及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新的反思後的思想升華。

但這遠不是哥特藝術的全部目標,哥特藝術還應該引導大眾形成對生命倫理的沖擊,並在對倫理的沖擊之後實現道德理性。哥特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不斷被大眾關註和追隨。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它深入大眾的內心,探索大眾的心理變化。人們對未來的恐懼和未知的表達是哥特文學的重點。哥特文學作品充分向大眾展示了藝術與科學的認知沖突,最重要的是哥特文學具有獨特的社會批判能力。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哥特藝術壹直在英美文學領域占有壹席之地,哥特藝術也對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結束語

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因為哥特因素的存在,英美文學才能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保持重要地位。我們在欣賞英美文學作品時,必須綜合分析其中所體現的哥特因素,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我們在欣賞英美文學時,可以把握對作品中哥特因素的綜合分析,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讓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欣賞文學作品。

參考

李玟。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名作欣賞,2014(36)159-160。

[2]楊克非。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J]。文學教育(中),2013(07)22。

[3]布·肖偉。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鴨綠江(下半版),2014(12)29。

[4]何方俊。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因素分析[J].短篇小說(原版),2014(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