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疾病限制了她的生命之光。上帝沒有給她打開壹扇窗,所以她努力奮鬥,為自己闖出了壹條生路。
生活的苦難凝結成文字的靈魂,壹個奇跡般的女人寫下了生命的詩篇。
生命中的深夜
許多個死寂的夜晚,會有無數新的生命降臨在這個世界上。也許他生來就有光明的未來,也可能他生來就陷入無盡的黑暗。
湖北鐘祥市的余秀華是壹個出生就前途坎坷的孩子。
1976期間,余秀華因流產和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從那以後,他就不能動了,也變得口齒不清。
壹個剛出生的嬰兒應該擁有青春和無限的活力,但是余秀華幾乎可以在她出生的時候就預見到她的未來。和大多數身體殘疾的人壹樣,也許她將在救濟和補貼中度過余生。
“腦癱”不代表智力殘疾。余秀華只是不能動彈,口齒不清,但她的大腦還在積極工作,幫助她看清了生活的艱辛和現實的尖銳。
余秀華出生在黑暗中,她的生活總是沈浸在夜的深處。
1995,腦疾女結婚。雖然結婚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但對於余秀華來說卻是壹種煎熬。
即使生活黑暗而苦澀,余秀華的內心依然向往純潔而摯愛的愛情。“非自由戀愛”形式的婚姻,不過是父母自以為是的絕妙安排。
苦難束縛不了靈魂,生活的不公,身體的畸形,婚姻的畸形,都在擠壓著這個腦癱的女人。
或許是難以宣泄心中的苦楚,又或許是不甘又掙紮著前行,不經意間為人生密不透風的牢籠打開了壹個缺口。1998,曾經被不公正對待的余秀華,拿起筆,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凝成了壹首詩。
“沒有人在雨中,沒有人不在雨中。”余秀華深刻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和苦難。完全被婚姻激發出來的寫作潛力,其實已經為余秀華重新打開了壹扇光明的大門。
1988年,余秀華的第壹首詩《印象》發表。前半生的黑暗似乎褪去了許多,深沈而孤獨的生活也不再那麽冰冷,重新煥發了生機。
我的心裏有月光
文字驅散了深夜的寒冷,賦予了余秀華全新的生命力。詩歌與讀者分享余秀華的人生,改變余秀華的人生軌跡。
"如果妳慢下來,妳會延長這段旅程."曾經在生活中跌跌撞撞的余秀華,想要加快生命的進程,結束這種黑暗的生活,卻突然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她開始寫詩,成為壹名優秀的女詩人。
封閉的村莊,殘缺的身體,對愛情的向往,是余秀華作品中最常見的主題。生活對她有多殘酷,余秀華的詩都會犀利準確的揭示出來。
她寫別人沒有的詩,寫別人不敢寫的詩。“放蕩不羈的詩意”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余秀華的筆下猶如新生。
2012年7月,余秀華和老鄉壹起去溫州打工。在異鄉,她第壹次感受到家鄉,寫了壹首詩《異鄉失眠》。
此時此刻,讀者意識到這位真正的女詩人是來自山野農村的英雄,對生活的苦難有著深刻的理解。余秀華像壹個“放蕩的戰士”,散發著他視角新穎、敢想敢幹的真性情。
“當我感到悲傷時,我就大口地吃東西。這種炫耀,只有風知道。”
2014年,余秀華的詩集《左手的月光》出現在市場上,銷量很高。這位放蕩女詩人因其壹生的白月光而為更多人所知。
苦難凝成的文字,激起了很多人的吶喊,在人生的黑暗中找到自我價值的意義,更顯得彌足珍貴。
余秀華的透明和樂觀奠定了她非凡的詩人地位。
2014 12 15、余秀華參加由詩歌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余秀華等五位“最底層的人”詩歌朗誦會。
她是壹個不可多得的殘疾詩人,“腦癱”詩人的稱號讓她的詩更加獨特。
與此同時,網絡上的輿論也隨之而來。患有腦癱的放蕩詩人余秀華在文壇上掀起了壹場軒然大波。
余秀華的詩,構思新穎,更多的是因為生活的感嘆。有人說她的詩“充滿苦澀,缺乏靈氣。”
面對質疑和批評,余秀華堅持拿起自己的筆,書寫自己的人生和向往。
就像她在左手月光裏說的,這些苦難只有風知道。這些煩惱,對於豁達的余秀華來說,都已經隨風而逝。
夜晚有淡淡的月光,就不會太冷,新的明天就有希望。
人生終將走向明天。
2016 5月15日,余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了》首次出版。民謠歌手和蔣山來幫忙。這本書記錄了她婚姻的巨變和母親癌癥的內心騷動。
2065438+2007年6月8日,余秀華憑借詩集《令人咋舌的世界》走紅,成為90年代以來唯壹詩歌銷量超過65438+萬冊的現象級“網絡名人女詩人”,並獲得網絡名人“金蜘蛛獎”提名。
壹個腦癱女詩人搖搖晃晃來到這個世界。運氣和愛情是她缺失的部分,渴望和不甘是她面對苦難的選擇。幸運的是,我熬過了黑夜,即將迎來黎明的曙光。
“這輩子做不到的事,我想寫在墓誌銘上——放我走,讓我自由。”
即使余秀華名利雙收,但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生活,不幸的婚姻是她執著生活的枷鎖。
2015,余秀華提出和老公離婚。她的父母和丈夫都強烈反對這樣的事情。
因為此時的余秀華已經是壹個受歡迎的公眾人物了。在傳統農村人的觀念裏,離婚是不合適的,也是丟面子的。
如果此時離婚,也可能對余秀華的名譽造成較大影響。余秀華不在乎名利,她在乎的是愛情的自由和純粹。
即使她長得很醜,患有腦癱等遺傳疾病,但她仍然在精神世界裏爭奪愛情這樣的奢侈品。
要麽追求自由,要麽放棄離開。長期的苦難和壓抑讓余秀華明白,內心的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選擇。
她不怕網上的謠言,堅持要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用簡單粗暴的語言反擊那些評論她的網友。
壹個“潑婦般的詩人”依然用文字書寫自己的人生。
轉眼四十四年過去了,余秀華通過寫作改變了人生,找到了內心的追求。
她也寫過很多不被人們接受的關於性別的詩——《睡妳橫跨半個中國》就是她的代表作之壹。
更多的人是用鄙視和鄙視的眼光看待余秀華的作品。無論是大篇幅描寫自身苦難的詩歌,還是震撼人心的性別詩集。
每篇文章雖然短小精悍,卻蘊含著無限的生命力和向往。但這類描寫性別詩學的詩歌,卻被很多人貼上了“不雅”、“放蕩”的標簽。
對於詩人來說,痛苦、畸形、顫抖的內在身體體驗,既是詩人創作的源泉,也是余秀華真摯的愛。
對這類詩的鄙視背後,其實是很多人內心的枷鎖。各種輿論都動搖不了余秀華的內心和社會地位。
2020年,已經44歲的余秀華,或許並沒有憑借她僅有高中文憑的天賦,但她並沒有在苦難之後蜷縮起傷痕累累的心,而是更加坦然,更加自信的去面對。
余秀華不會在精神上委屈自己,所以他無所顧忌地追求自由和純粹。通透與豁達已經鐫刻在余秀華的靈魂裏,化為珍貴的詩篇,凝聚了生命的非凡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