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哥特搖滾有什麽特點?
其實哥特並不局限於搖滾。哥特是壹種文化。羅馬帝國的終結者:哥特人,中世紀歐洲的壹個侵略民族,是所謂的蠻族之壹。他們居住在日耳曼部落的最東部,占據了多瑙河流域南部和黑海沿岸的土地,被第聶伯河分割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兩個獨立的部落。西哥特人善於遷徙,攻占了羅馬,最終被在西班牙建立的羅馬文化所同化。他們在8世紀被摩爾人征服,並與伊比利亞的拉丁元素混合在壹起。396年,西哥特人占領了雅典。東哥特人穿越巴爾幹半島來到意大利,公元493年占領意大利,推翻羅馬帝國(就是他們!)公元555年被並入拜占庭帝國。“哥特”壹詞最初來源於這個哥特民族,有野蠻、陌生的意思。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把中世紀的所有創作都稱為“哥特”,即由未開化、未開化的哥特人創作。中世紀藝術曾被認為是怪誕的藝術,是外國人和野蠻人的產物。後來,人們試圖用這個定義來表達與哥特人無關,起源於17世紀中期法國的藝術。但是哥特藝術不是哥特人做的。當它出現的時候,“哥特人”已經融進了西歐的其他民族。所以哥特藝術永遠不能說是“祖傳的”。2.哥特式制高點:讓我們更接近上帝。15世紀,人們普遍帶著文藝復興的思想,希望回到古典時代。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之間的時期被稱為中世紀。因為憎恨意大利的哥特人摧毀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對中世紀壹直有壹個負面的稱呼。他們稱這個時期為“哥特”,意思是野蠻和粗魯。當然,我們應該看到事物的兩面性。中世紀給世界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優秀的藝術作品。哥特式藝術包括建築和雕塑,尤其是在建築方面。公元12世紀以後,特別是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歐洲宗教達到了頂峰。壹些大教堂變得越來越寬敞和高聳。人們籠罩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渴望親近上帝。11世紀末12世紀初,法國在羅曼建築的基礎上創造了高層結構,其形象有壹種高聳入雲之感,故又稱“高樓”。這種建築後來發展成為中世紀西歐最大的建築體系: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門窗向上凸出,細長的尖塔高聳入雲,雕刻著想象的怪獸,其局部裝飾充滿了強烈的表現力,在這個時代的教堂建築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哥特式建築的結構體系是從羅馬教堂的十字拱、7世紀阿拉伯人使用的骨架券和尖頂券發展而來,飛扶壁使用成熟。它通過巧妙地運用垂直於屋頂的柱子、飛扶壁、尖券和肋拱,承擔了羅馬建築中支撐拱頂重量的堅固厚墻(羅馬時代都在60厘米以上),從而大大降低了墻體的厚度,並賦予其精美的藝術處理。這是壹個創造性的結構體系,改善了羅馬結構體系中的所有不完善之處,解決了羅馬結構體系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哥特式藝術風格作為壹股強大的藝術潮流,在13世紀傳播到歐洲各國,其影響之大在藝術史上是罕見的,因此在藝術史上被稱為“國際哥特式”。哥特式藝術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早期,雕塑、玻璃制品和裝飾品都被貼上了哥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哥特藝術作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畫家和雕塑家更多地使用宗教感情而不是現實主義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主題。反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顯然是含蓄地否定了“哥特”這個詞。哥特式風格在音樂中還沒有明確形成為代表整個時代的形式,但它是隨著奧加努姆復調形式的興起而開始的,這種復調形式鮮明地表現了哥特式風格的特征。在12時期的許多經典歌曲中,除了格雷戈裏·聖莊嚴的固定旋律外,還有舞蹈和沈睡的情歌的旋律,伴隨著不同的曲痕和節拍* * *壹起歌唱,使人聯想到哥特式建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是在後來發起的。這壹時期的英國戲劇深受古羅馬劇作家塞內加的影響,充滿了復仇、陰謀、暴力和謀殺,甚至還有鬼魂出沒,因此情節驚心動魄。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詹姆斯壹世的悲劇,對哥特小說的出現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3.浪漫主義:離黑暗和恐怖只有壹步之遙。在1800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中世紀文化逐漸變得極為相關,成為壹些人眼中的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超越歷史的界限,有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有人從宗教或神秘的關註中尋求理想,有人作家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他們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開始被認為與黑暗、陌生、鬼魂聯系在壹起。像拜倫、雪萊、波德萊爾和魏爾倫這樣的浪漫主義和哥特式作家熱衷於表現人類的陰暗面。哥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像卡斯帕·大衛·弗裏德裏希這樣的畫家表現的是黑暗和荒涼。在建築方面,新哥特風格逐漸成為時尚。這壹時期湧現出許多哥特小說家,他們不僅展現了人類的陰暗面,也挑戰了當時社會的正統思維模式,是恐怖與神秘的混合體。哥特小說中的典型人物都是吸血鬼,比如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布萊恩·斯托克的德古拉。埃德加·艾倫的詩裏有描寫。與過去相比,斯托克對吸血鬼化身的描述進入了壹個相反的角度。(當代作家安妮·賴斯的《吸血鬼訪談》和波比·Z·布裏特的《迷失的靈魂》也是斯托克風格的延續。)如前所述,中世紀藝術曾被認為是怪誕藝術,是外國人和野蠻人的產物。後來,人們試圖用這個定義來表達與哥特人無關,起源於17世紀中期法國的藝術。到18世紀晚期,哥特壹詞已經成為壹種新的小說體裁的名稱。這類小說通常以城堡、廢墟或荒野為背景,故事往往發生在過去,尤其是中世紀。故事驚悚刺激,充滿了謀殺、暴力、復仇、強奸、亂倫,甚至鬼神或其他超自然現象經常出現;小說氣氛陰森、神秘、恐怖,充滿懸念。哥特小說作為壹種小說體裁,產生於1764。那壹年,霍勒斯·瓦波爾出版了著名小說《奧特朗托城堡》。這部小說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不到四個月第二版就出版了。在這壹版中,瓦爾普爾在標題上加了副標題“壹個哥特式的故事”。因此,這部小說被命名為哥特小說。4.從形式到精神:哥特藝術的現代發展200多年來,在英美,不僅流行作家熱衷於哥特作品的創作,也有許多壹流的詩人和作家。例如,美國的司各特、柯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康納德、福斯特、戈爾丁和布朗、華盛頓·歐文、埃德加·愛倫·坡、霍桑、馬克·吐溫、詹姆斯、福克納、奧康瑙爾和莫裏森,他們或者直接創作了家喻戶曉的哥特小說,或者將哥特小說的技巧運用到他們的創作中。20世紀80年代,現代哥特運動開始在英國上演,哥特運動的出現或許可以看作是之前朋克運動的延續。無論如何,哥特精神開始在音樂中顯示出它的影響力。哥特音樂以人性的灰暗和空虛為主題,對死亡也有濃厚的興趣。緩慢、悲傷甚至恐怖是其音樂的特點。5.總結:哥特精神精髓哥特的美學基礎是與恐懼有關的壯麗。早在18世紀,英國著名美學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討論壯麗時就已經把人類最強烈的情感稱為恐懼,並將壯麗與恐懼聯系起來。他把美分為美麗和崇高。壹般來說,美好的事物都是微小的,精致的,和諧的,人們熟悉的。它們在觀眾心中引起甜蜜、溫暖、愛和安全的愉悅和興奮。相比之下,當面對陡峭的山脈、滾滾的河流、古老的荒原、廣袤的森林、古老的遺跡或雷電時,我們仿佛體驗到壹種神秘的超然力量,心中充滿敬畏,甚至恐懼。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這些場景,會發現它們都是關於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的沖突。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這種沖突歸根結底是上帝與魔鬼之間永恒的沖突。這種光明與黑暗、善與惡、上帝與魔鬼的沖突,是哥特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題,貫穿了整個哥特藝術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