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馬雅可夫斯基出生於庫塔伊西省巴加吉村。他的父親是壹名林業官員。1908他在16歲時加入俄羅斯社會民主黨,三次被捕入獄。後來,他反對“搞社會主義藝術”,反對黨的工作,脫離了黨,走上了個人奮鬥的道路。1911年進入畫派,與未來主義詩人伯柳克出版詩集《為了社會利益的壹記耳光》,加入未來主義者。詩人在自傳中寫道:“大衛(Burlyuk)比他同時代的人有更多的憤怒,但我有社會主義的激情,知道舊世界將不可避免地崩潰。於是,俄羅斯未來主義誕生了。”馬雅可夫斯基以革命熱情否定資本主義,但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是抽象的,帶有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
十月革命前,馬雅可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是長詩《褲子裏的雲》(1915)。這首長詩以主人公“我”和瑪麗亞之間的愛情悲劇開始,引申為對資本主義的揭露和批判。詩人在早期創作中稱之為綱領性作品。在1918長詩第二版的序言中,詩人說:“打倒妳的愛情,打倒妳的藝術,打倒妳的制度,打倒妳的宗教——這是四章中的四個口號。”但詩中的“我”卻是作為壹個孤獨的叛逆者出現的。
這位詩人堅決歡迎十月革命。他把十月革命稱為“我的革命”。革命後寫了大量的抒情詩,如《我們的進行曲》(1917)、《向左進軍》(1918)、《給藝術大軍的二階》(1921)。
為了慶祝十月革命壹周年,詩人寫了劇本《宗教幽默》(1918),這是反映十月革命的1劇本。在長詩《150,000,000》(1920)中,作者通過兩個對立的形象,即代表150萬蘇聯人民的俄羅斯戰士伊萬和代表資本主義世界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歌頌了蘇聯勞動人民的英雄氣概。這些作品都采用了未來主義的手法。
從1919到10二月,1922,詩人在“拉斯塔之窗”工作。馬雅可夫斯基密切配合國內事件,進行宣傳鼓動。他寫了許多短詩、歌曲、寓言、詩性散文和板畫。他所有未署名的作品有數千件。1929年,詩人把它們編成了壹本小冊子《嚴笑》。
20世紀20年代初,馬雅可夫斯基發表了《會議迷》(1922),無情地嘲諷了整天忙於開會的官僚們。詩人誇張地寫道,他看到了壹所房子:“坐在那裏的都是半個人,哦,該死!那壹半在那裏!砍死人!殺了人!我在房子裏跑來跑去,大喊大叫。這種可怕的景象讓我的理智失去了正常的軌道。”這時,秘書用異常平靜的聲音回答:“他們要同時參加兩個會議,壹天要趕上20個會議。我要裂體了!”詩人最後寫道:
如果
可以再開壹次會,
討論消滅所有會議該多好。
1922年3月6日,列寧在全俄五金工人代表大會黨團會議上說:“昨天,我偶然在《消息報》上讀到馬雅可夫斯基的壹首詩...從政治和行政的角度來看,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開心過了。在這首詩中,他尖銳地嘲諷了會議,嘲諷了總是開會又不停開會的黨員。我不知道詩是怎麽寫的,但我可以保證它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確的。”列寧的評價激勵了詩人。
1924年,馬雅可夫斯基寫下了著名的長詩《列寧》。1927年,他寫了壹首著名的敘事詩《好!》,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馬雅可夫斯基寫了許多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抒情詩,如《致尼德·蘭和人民同誌》(1928)、《蘇聯護照》(1929)、《突擊隊進行曲》(1929)、《論庫茲涅茨克的建設》等。此外,馬雅可夫斯基還寫(演)了《Bug》(1928)和《bath house》(1929)兩部劇。作者用怪誕的情節和喜劇諷刺了墮落分子、官僚和普通市民的庸俗習氣。
馬雅可夫斯基深切同情帝國主義壓迫下的中國,寫下了許多關於中國和中國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詩歌,如《滾出中國》(1924)、《莫斯科的中國人》(1926)、《憂郁的幽默》(1927)、《宋是閃電》(6544)。1927年,中國工人和廣州軍隊占領上海,詩人寫出了最好的詩。這是馬雅可夫斯基獻給1927中國革命的最著名的詩篇之壹,表現了對中國革命的無限同情和關懷。大革命失敗後,詩人仍對中國人民寄予厚望。在他去世前不久寫給中國的信(1929)中,他支持中國人民,反對中國的軍閥。
馬雅可夫斯基對詩歌創作極其認真。為了用確切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他用十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寫了壹行詩。他把寫詩比作開采鐳。“如果妳想把壹個單詞按順序排列,那麽妳需要上千噸的語言沈澱。”“而這些恰如其分的話,能激蕩億萬人的心幾千年。”
1930年2月,馬雅可夫斯基加入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1930年2月,他舉辦了20年創作作品展,還寫了壹首總結他壹生的長詩《張開喉嚨的歌唱》。在展覽上,他第壹次讀到這首長詩的序言,受到熱烈歡迎。
1930年4月4日,馬雅可夫斯基自殺身亡。他在給大家的信中說,這是由於“個人原因”。
馬雅可夫斯基是壹位在詩歌藝術上敢於探索和創新的詩人。他的詩有壹種特殊的結構,把壹首詩分成幾行,即“樓梯體”,使詩的節奏更加鮮明。
《列寧》(1924)是壹部敘事長詩,是壹部關於列寧和革命的史詩。詩人第壹次在詩中成功地塑造了列寧的光輝形象,歌頌了列寧和他的偉大事業。這首長詩是在列寧死後壹年完成的。全詩由序詩和正統詩三章組成。第1章描述了列寧出生前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說明俄羅斯無產階級的成長需要自己的領袖。長詩的第二章是中心章節,敘述了俄國解放運動第三階段的歷史,主要描寫了俄國革命運動和列寧的活動。列寧的壹生活動與祖國的歷史發展密切相關。長詩第三章描寫了列寧逝世和蘇聯人民悲痛的場面以及他們繼承列寧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在塑造列寧形象時,馬雅可夫斯基堅決反對把無產階級領導人當作“上帝的恩賜”、“帝王的恩典”、“天才”、“超人”。詩人說他“怕甜言蜜語之美侮辱了列寧”。接著,詩人說他要冒著“被踩成肉醬”的危險,“把褻瀆的話像炸彈壹樣拋向天空,對著克裏姆林宮大喊:趴下!”詩人說:“這些崇拜儀式和紀念制度,會用甜膩的聖油掩蓋列寧的純樸。”
馬雅可夫斯基強調,列寧是群眾中的壹員,與人民有血肉聯系:“他也和我們壹樣有自己的利益,也和我們壹樣克制自己的病痛”,“他屬於世界”,是“生活在世界上的所有人民中最根深蒂固的人”。同時,列寧也絕不是壹個眼睛盯著食槽的普通人。
列寧是人民的領袖,同時也從人民那裏汲取力量。馬雅可夫斯基著力刻畫了列寧樸實平凡的性格。列寧在平凡中看到偉大,在簡單中展現崇高。詩人說:“他和妳我沒有任何不同。如果有,他的眼角因深思而皺起,他的嘴唇比我們更善於諷刺,更有決心。”然而,“這並不是暴君專橫跋扈、淩駕於妳之上的‘決心’。”“他對同誌充滿了深深的愛,對敵人比鋼鐵還堅決”,列寧是“最人道的人”。
馬雅可夫斯基在列寧身上高度統壹了普通人和領袖的品質。列寧的形象對蘇聯人民來說極其親切,但列寧是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詩人十分註意列寧與黨的關系,把歌頌列寧與歌頌無產階級政黨和黨的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列寧形象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且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本質力量。
敘事和抒情風格在長詩中交替出現。長詩的語言富有表現力。詩人有時以對話和敘述的口吻講述歷史事件,有時以熱情親切的口吻表達內心感受,有時以憤怒的口吻斥責敵人,有時以嘲諷的口吻與堅持陳腐審美觀的詩人和批評家爭論。列寧是蘇聯社會主義詩歌的豐碑,為文藝塑造領袖形象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長詩《好!”(1927)原名“十月”,後來改為“1917 10十月二十五日”,最後取名“好!”,並配有副標題:“十月詩”。
“好!”是對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祖國的贊歌。它以藝術形象再現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內戰和當時剛剛開始的社會主義建設。長詩***19章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1部分(第1~6章)敘述了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重要歷史事件:革命前夕的國內形勢,十月武裝起義的準備和實施,黨和列寧組織人民對資本主義進行革命沖擊。最後壹章是十月革命的大場面:工人赤衛隊和水兵攻打冬宮,臨時政府的30多位大臣被革命工人和士兵逮捕。
長詩第二部分(7~9章):關於黨,關於人民,關於國家。詩人反映了“無產階級* * *強制勞動的星期六”,強調了黨的組織和領導。
長詩第三部分(第10~16章):描寫內戰時期的困難和人民的鬥爭。詩人描述了數百萬人與黨和政府共患難,經受嚴峻的考驗。冬天“冷得牙咯咯響”“肚子想吃東西,就勒緊褲帶拿起槍上前線”。詩人回憶說,在那艱苦的歲月裏,他為禦寒保暖而被柴火氣熏暈了。他有壹次吃馬肉充饑,他和他的家人吃了壹撮比手指多壹點的鹽。詩人寫道:在這艱難的時刻,社會主義祖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可愛。“我選擇了很多溫暖的國家,但只有這個冬天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愛、友誼和家庭的溫暖。這麽冷的天睡覺,大家緊緊擁抱,牙齒打戰,才真正明白不能吝惜被子,不能不關心人。”
長詩第四部分(第17~19章):談紅場建設與烈士記憶。最後壹章,詩人用最高調唱出了祖國的未來:“今天我贊美祖國,明天我還要贊美祖國三遍!”"
長詩《好!語言豐富生動,詩人將宣傳鼓動的語言與抒情的語言相結合,往往壹章中各種語言形式交織在壹起。長詩是詩人最有節奏感的作品。壹首長詩的每壹章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詩人朗誦了“好!”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超過30次。”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朗誦《好!晚會上,當詩人朗誦第19章《列寧在我們心中,槍在我們手中》這首詩時,壹位年輕的紅軍戰士站起來說:“您的詩還在我們心中,馬雅可夫斯基同誌!”
1930年,馬雅可夫斯基死於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