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漢鳥》講稿1首先說說教材
這篇文章是通過對比寫出來的童話。本文描述了喜鵲和郝漢鳥對築巢的不同態度和結果,並表明它們懶惰和討厭工作。得過且過沒有好結果。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第1段)寫道喜鵲和郝漢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場秋風》到《只是睡覺》)寫的是冬天來了,喜鵲忙著築巢過冬,而郝漢鳥在玩耍睡覺,不築巢。第三部分(從“冬天來了”到“得過且過”)寫道,冬天來了,喜鵲住在溫暖的巢裏,郝漢鳥得過且過,但仍不肯築巢。第四部分(從“寒冬”到結尾)寫道,在寒冷的冬天,喜鵲在溫暖的窩裏睡覺,而郝漢的鳥卻凍死了。
二,談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5生詞,正確讀多音字,理解生詞。
2.能夠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把幾個句子排列成壹個通順的句子。
3.能夠以不同的角色閱讀課文。
4.懂得偷懶,得過且過,沒有好結果,只有好生活。妳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它。
第三,說說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事物的發展順序,分角色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理解意思。
第四,談談教學準備
1.郝漢伯德的掛圖或幻燈片。
2.記錄文本。
第五,談談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簡筆畫說話。
2.回顧過去,告訴我這是壹只()郝漢鳥。()的喜鵲。
(2)學習1自然段。
(1)自由閱讀,理解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麽,哪壹句最重要。第壹段是關於圖片的。(插圖指南)
(2)體驗郝漢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閱讀第1段。
(3)學習2 ~ 5個自然段落。
1.默讀2 ~ 4段,思考:妳從哪裏看出郝漢鳥懶了?(“111”下劃線)
2.檢查和掌握“累”這個詞會讓郝漢·伯德變得懶惰。
3.還有什麽地方可以看出郝漢鳥懶?
郝漢鳥不聽勸,躺在崖縫裏對喜鵲說:“傻喜鵲,別出聲,天暖和,正好睡覺。”(黑板:郝漢鳥:打睡喜鵲:築巢)
4.抓住“不聽勸告”會導致懶惰。
A.郝漢·伯德不聽誰的?
b .喜鵲如何建議?(組合是指閱讀指導,指點閱讀→點評→範文閱讀→自讀→同步閱讀)
C.妳從哪裏看出郝漢伯德不聽勸告?(圈圈畫,自己讀,結合指導郝漢鳥的話:點讀→評論→自己讀→男生女生讀)
D.指著第五段想:如果郝漢·伯德不聽勸告,會發生什麽事情?(結合理解“瑟瑟發抖”和“悲傷”,是指“傷心地哭”這句話)(板書:瑟瑟發抖暖窩)
5.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讀第五段。(想象自讀→指指點點→女生壹起讀)
(4)學習6 ~ 8個自然段落。
1.回溯學習法:抓住“不聽勸告”的關鍵詞進行提問和回答,深入理解課文。
2.啟發學生圍繞“或不聽勸告”提問。(課件顯示13)
A.郝漢·伯德不聽誰的?
b .誰給建議?
C.哪裏能看出郝漢鳥還是不聽勸?
D.郝漢伯德仍然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麽?
3.學生大聲朗讀,思考以上問題。
4.四人壹組討論,準備報告。
5.報自考。(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指導,穿插閱讀訓練)
撥號要點:
(1)問題B,對比喜鵲說:“……”
喜鵲來到崖縫,勸郝漢鳥說,“……”
體驗情緒變化→指讀好音。
②問題C,結合對“得過且過”的理解,指郝漢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通過理解“最後的哀號”和“滿山遍野”這兩個詞,引導學生想象郝漢鳥在冰天雪地裏發出最後的哀號時是什麽樣子的。指把第八段讀好。(板書:最後哭的是睡覺)
(5)復習全文,加深理解。
1.壹起讀第九段。(課件顯示14)
2.深以為然,同樣是寒冷的冬天,為什麽喜鵲可以睡在溫暖的窩裏,而郝漢的鳥卻在黑暗中凍死?
3.隨機總結改進板書。(黑板:郝漢鳥:懶喜鵲:勤快)
4.學完課文,妳學到了什麽?
(現在懶,以後悲)
5.總結學習方法,(課件顯示15)
1,重點關鍵詞,提問,回答問題
2.拓展想象,大聲朗讀。
根據以上內容和本班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確定了本科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
2.通過閱讀和觀察各種形式的土河課件來理解課文。
3、經歷郝漢鳥的最終結局,知道懶惰不會有好結果。
這壹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敢肯定,是要知道為什麽喜鵲可以住在壹個溫暖的巢裏,但郝漢鳥凍死,並可以閱讀不同角色的文本。
根據本科的教學內容,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郝漢鳥河喜鵲頭飾、民居簡筆畫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壹)談進,回憶課文
根據壹年級課文《樹與喜鵲》介紹新鄰居郝漢鳥,介紹郝漢鳥是老鼠的壹種,因怕冷,晝夜不停地叫,故稱郝漢鳥。
(二)對文本的初步閱讀,整體感知
1,通過我的範文閱讀,引導學生思考:喜鵲和郝漢鳥分別生活在哪裏?為什麽?
2.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畫出了出處:郝漢鳥住在山腳下的牙縫裏,喜鵲住在對面的大楊樹上。
3.壹起讀第壹段
(3)認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可以自由朗讀,找出描述季節的句子。冬天來了,冬天來了,冬天很冷,雪下得很大。
2.通過單詞:躺著,瑟瑟發抖,伸懶腰,得過且過,可以進壹步理解課文內容。
3.閱讀喜鵲和郝漢·伯德在不同角色中的兩段對話。
4、了解郝漢鳥回答喜鵲的態度,點名讀,少男少女讀。
5.從喜鵲的兩次勸告和郝漢·伯德的態度中看出懶惰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4)總結課文,填空。
在歌曲《郝漢鳥》中,顯示了兩組空白:喜鵲可以住在它的窩裏。
郝漢·伯德-,-在夜裏。
回應教學目標,體驗真實。
(5)拓展寫作練習,編新故事。
歡快的兒歌《最光榮的工作》中的思考:郝漢鳥如何做到不死?編壹個新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在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上,通過聚焦關鍵詞理解全文,通過觀察圖片理解郝漢鳥的情況,通過角色扮演和朗讀理解文中的感情。
以上是我對課文《郝漢鳥》的理解和教學。謝謝大家!
郝漢鳥3的講稿I .背景分析
拖延癥常見於低年級兒童,日常生活中的拖延癥:具體表現為起床、上學、吃飯、睡覺、打遊戲中的拖延癥;學習生活中的拖延癥:具體來說就是寫作業拖延癥,交作業拖延癥,各種通知拖延癥,衛生拖延癥,放學拖延癥等等。這種現象壹方面源於孩子自身的心理成長特點,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差,比較武斷;另壹方面,孩子沒有嘗到拖延的苦果,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沒能給學生壹個好的規範。因此,在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身心發展不平衡,教育實施不力而拖沓。針對這壹現象,結合初中生感知的發展特點,他們需要具體的形象和有趣直觀的原始材料供他們感知和理解。我設計了班會的主題“沒有拖延癥的郝漢鳥”
二,教學目標
根據拖延癥產生的原因,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郝漢鳥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拖延是壹種會自食苦果、影響惡劣的行為。
2.通過模擬生活小場景,讓學生表演吃飯拖延癥、作業拖延癥、遊戲拖延癥、睡覺拖延癥;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癥。
3.了解拖延的壞處,如何做壹個不拖延的小學生。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
基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拖延可能認識不深。而且也不清楚拖延會不會有不好的後果。通過故事、視頻、遊戲等形式向學生傳達拖延是壹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以及如何做到不拖延。
第四,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這節課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壹)鏈接壹個郝漢鳥的故事揭示了拖延癥的主題
播放郝漢鳥的故事,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首先,通過故事視頻的形式吸引孩子的註意力,並了解故事中郝漢·伯德凍死的原因。通過故事,讓學生認識到懶惰和拖延是壹種不好的現象,會產生不好的後果。這就引出了我們班會的主題“沒有拖延癥的郝漢鳥”
(2)大事小事上拖延。
情境表現,給四組圖:吃飯拖延癥,被媽媽罵;作業耽誤了,媽媽強烈要求我晚上熬夜打瞌睡;如果妳放學後拖拖拉拉,錯過了公交車,那就要等下壹趟了;課間遊戲拖拖拉拉,下課鈴響了,被老師批評懲罰。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表演,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發現自己的拖延癥;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情境延伸來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哪些拖延問題。
(三)聯系3生活、學習怕拖沓
玩劇情希望夢遊拖國。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故事,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讓同學們說說他對這次夢遊拖家帶口的具體感受。然後,放兩組視頻。壹是醫生搶救病人;二是消防官兵滅火救人。分組討論:(1)“120”如果病人耽誤了...如果醫生在搶救病人時耽擱了...(2)如果消防員在試圖滅火時被耽擱...
設計意圖:通過投射讓學生產生焦慮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拖延帶來的負面情緒。另壹方面,從小到大,通過學生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和經歷,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進壹步說明拖延的負面後果。通過視頻和討論,讓學生獨立發現拖延的負面後果,比說教更有說服力。
(四)不拖延地連接四個示例演示
播放聞雞起舞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珍惜時間,不拖延是成功人士的優秀品質。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故事,我告訴妳,珍惜時間不僅是拖延癥的表現,也是壹種良好的品質,是大多數成功人士所具備的。
(5)將5個種族鏈接在壹起拖動。
給他們看,讓學生寫下數字,看誰最快。學生沒有被告知要提前準備什麽。有的同學可能課前沒有整理好作業本和筆,所以翻找本子和筆記的速度不壹樣。通過小組比賽分享快速行動的原因。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不要拖延,不僅要珍惜時間,還要專心聽從指揮,做好分配和合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讓他們知道在生活和學習的很多場景中,拖延往往會導致自己的失敗。讓他們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拖延。
(6)總結與升華
體驗卡:妳想做蝸牛還是兔子?
就在剛才,我們玩遊戲的時候,為了拿第壹,就要和別人競爭。我們動作很快,但是平時有些事情,比如收拾行李,吃飯,起床,穿衣,沒人能和我們比。我們做什麽呢展示:體驗卡。妳想成為蝸牛還是兔子?
讓我們體驗壹下做事不拖沓的快樂吧!請爸爸媽媽為妳評判。壹個星期後,我們會看到誰有更多的兔子。
設計意圖:壹節班會課的效果很難長期強化學生的行為。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改掉拖延的壞習慣,堅持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