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魅力在於空靈、寧靜、飄逸。要達到這種意境,就要求鋼琴演奏者必須將外在環境與內心平和閑適的心境相結合,從而達到鋼琴音樂中所追求的心與人、鋼琴和諧的藝術境界。在這方面,博雅的經歷堪稱後世的楷模。傳說博雅曾師從程煉學習鋼琴。雖然他很努力,但是很難達到壹心壹意的境界。於是程蓮領著博雅到了蓬萊仙府,自己劃著船走了。博雅左看右看,但是程煉先生再也沒有回來。這時,四周壹片寂靜,只聽見海浪沖擊著巖石,發出懸崖崩塌和山谷開裂的波浪;天空中的鳥兒哀鳴,久久回蕩。
看到這壹幕,博雅不禁觸動了心弦,於是他拿出古琴,開始彈奏和演唱。他終於明白,成連先生是想讓他明白這種天人合壹的意境來轉移自己的氣質。後來,博雅真正成為了世界鼓的大師。
違者必究。作為“聖人之器”,琴在演奏時自然有自己獨特而嚴格的規範。《紅樓夢》第八十六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會彈琴,就讓妹妹給自己彈了壹首。這時,林黛玉說:“妳要彈琴,壹定要選壹個清靜的房間和壹個高齋,或者在壹個樓的頂上,或者在壹個林石裏面,或者在壹個山頂上,或者在壹個水崖上。那日地清氣和,風清月明,焚香靜坐,心不在思。”他還說,“如果壹定要彈琴,首先要衣冠整齊,或者穿鶴或深服,像古人的塑像,那就可以稱之為聖器,然後洗手焚香。”林黛玉真不愧是才女。她懂鋼琴,也懂別人。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哲學的兩大支柱。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應該說是儒道兩家的集大成者。儒家崇尚入世哲學,重視生活的現實問題,強調藝術在人際關系中的教育作用。儒家倡導的音樂講究正義與和平,不追求華麗音響的外在效果。“琴者,班也。禁止為惡,禁止為義。”古琴首當其沖承擔著禁止不道德、匡正人心的道德責任。唐代薛在說:“琴之趣,可以觀風而教,可以攝魂,可以辨情,可以賞情,可以平心靜氣,可以壯膽,可以世俗,可以鬼魅,此琴之善人也。”
道教崇尚自然,強調無為和自由,反對人強加給自然的各種行為。道家最理想的音樂應該是“大音樂”和“無樂之極”的境界某種程度上,道家是反對音樂的。本質上,他們主要是反對藝術的形而上層面,強調藝術的形而上境界,莊子進壹步把音樂分為自然音樂、自然音樂和人的音樂三類。他認為只有自然的音樂才是音樂的最高境界,也是崇尚自然,反對人工雕琢的音樂。這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秦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淵明、歐陽修、蘇軾等。陶淵明的琴桌上常年放著壹架鋼琴,既沒有琴弦,也沒有徽號。每當他喝醉了,興致勃勃的時候,他總會在鋼琴上按壹首歌。後來李白在壹首詩中寫道:“大音希自作,絲弦琴卻奏。”我們不難體會到道家思想對秦樂的滲透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