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長恨歌》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歌中著名的傑作。寫於元和元年(806),詩人在黟縣(今陜西周至)任縣令。他與好友陳洪、王誌富遊覽仙遊寺,因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此詩。
數著延遲的鐘鼓,越數越覺得夜長。仰望星空,直到東方的黎明。古人不懂晝夜交替背後的科學原理,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鐘鼓聲中,望著天上的星河,看著天空變白,星星漸漸遠去,這大概就是古人失眠時的浪漫吧。
天上銀河轉,人間大幕垂。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銀河》
這首《南歌子》年代不詳,但從詩中所表達的對國破家亡的恨意來看,似乎是李清照居於江南之後所作。
深夜,銀河隨著時間逐漸消失,不斷變換位置。“銀河轉”就是銀河轉,“轉”字表示時間流動,而且是相當長的跨度;如果人們能關心這些,他們就會知道他們晚上沒有睡覺。“地球上的窗簾掛著”是指人很安靜;家家戶戶都放下了厚重的窗簾,安靜地睡著了,卻醒著,睡不著。古人習慣用天上的星星來對應地上的區域,星星的變化也預示著世界的變化。在這樣悲傷的夜晚,李清照睡不著。不知道她看著銀河會有什麽樣的想法。
他壹定是翺翔沖破秋日天空的壹點綠色。
——韓翔答余叔
韓翔,唐德宗貞元十年(794)人,是韓愈的侄孫,韓老城之子。唐穆宗長慶三年(823)進士,入大理寺為官。歷史上,韓翔是壹位在科舉考試中成名,並最終如願以償取得成功的學者。
古人常用“翺翔”、“飛翔”來表達建功立業的誌向和決心,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天空對古人來說壹直是神秘的。他們向往天空,卻又對天空心生敬畏。於是,飛上天空,沖上雲霄成了他們心中的夢想。“他將飛上青天,沖破秋空”,類似於《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好風將我送上青雲”。對飛翔的追求也體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永不服輸、敢於攀登的精神。
嫦娥我壹定後悔當初吃了仙丹,現在壹個人,藍天,夜夜笙歌。
——李商隱《嫦娥》
自古以來,浩瀚的星空,皎潔的月光,激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和想象,於是童話故事層出不窮: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牛郎織女...千年不變的月亮,寄托了遊子的思鄉之情,也引發了無數的思考。
望著明月,李商隱想到了嫦娥,她獨自升仙,把愛人留在人間。也許她應該後悔偷了長生不老藥,現在在天上每晚都很孤獨。詩人在感受嫦娥的同時,提出了壹個重要的哲學問題:人應該怎樣生活?現實的人在愛情和不朽之間該如何選擇?作者顯然不贊成嫦娥的做法。他認為這樣孤獨的長壽其實是對生命的折磨和摧殘。
蘇軾在《水調歌頭》的題目中也寫道:“欲乘風歸,又恐樓美,高處不勝寒。”跳舞理解影子就像在地球上。“在詩人眼裏,永生是美好而迷人的,但如果代價是放棄世間的愛和陪伴,那麽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