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過漢江》原文。
遠離家鄉,冬去春來,我渴望得到消息。
越接近老家,我越膽小,不敢打聽家裏來的人。
二、《過漢江》的翻譯。
在嶺南的流亡切斷了親人的消息,熬過了冬天,經歷了新的壹年。
離老家越近,我越膽小,不敢打聽老家來的人。
第三,過漢江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所作,描寫了草堂周圍美麗的春光。
詩歌以充滿活力的自然美切入,營造出清新輕松的氛圍。在前兩句中,詩人從不同的角度用含蓄的方式描述了這壹美麗的場景。翠是新綠,是早春萬物復蘇發芽時的顏色。“二”和“壹”是相對的;壹橫壹豎,它打開了壹道非常美麗的自然風景。
這首詩中“明”字最為生動,用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得更加傳神,百鳥成對,構成了壹幅生機勃勃、充滿喜慶氣氛的畫面。黃鸝在柳上鳴唱,這是潤物細無聲的生命力。下壹句用更明顯的運動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白鷺在這清新的天空飛翔,既是壹種自由的慰藉,也是壹種向上的奮鬥。
再者,第壹句說的是黃鸝在柳上歌唱,下壹句說的是白鷺飛向天空,把空間拓寬了很多,從下到上,從近到遠,讓詩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機充滿了整個環境,從另壹個角度展現了早春的繁華。
關於作者:
宋·文誌(約656-712),唐代詩人,汾州延慶(今山西汾陽)、弘農(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二年(675),進士,官至外交大臣。他曾經奉承過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宗瑞降秦州,賜其死罪。
詩如沈全啟之名,贊不絕口,語言華麗。在流放途中,詩歌表達了感傷的感情。法律形式的完整性對法律詩體系的定型有很大的影響。原集已失傳,明代編有《宋·文誌集》。
唐代詩人李聘,周目壽昌(今浙江)人。他年輕時以詩歌聞名。大中八年(854),秀才,轉校,成南陵主簿,移武。後來是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死於官職。他的詩大多是五律。《詩集》原名《建州刺集》,又稱《李越集》,《全唐詩》收錄了他的兩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