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清代詩人袁枚有壹首贊美青苔的詩。

清代詩人袁枚有壹首贊美青苔的詩。

清代詩人袁枚寫過壹首贊美青苔的詩,是這樣寫的:白日不是處處,青春只是來。苔花雖小如米,卻也開得如牡丹。

擴展知識:

這首詩別出心裁,不僅潛心寫苔,還把淡泊恬靜的個性融入到這個小生命裏。日子不是無處不在,青春只是來了。少開頭總是多,用詞是為了達到目的。明指出了苔蘚的生存空間和環境特征及其在壹個角落裏的隱蔽之處。俗話說,萬物生長在太陽上,這話當然沒錯。但在萬物之外,還有壹些生命,它們沒有機會享受太陽的愛,也頑強地生存和發展。

苔蘚就蘊含在這個卑微而可敬的生活圈子裏。它坐落在潮濕和被忽視的地方,但它在卓立仍然是獨壹無二的,有著它獨特的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個活潑的小生命並沒有因為缺少日光而稍有萎縮。相反,環境越惡劣,它越旺盛,越有活力,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寫幾個句子,就是對這種柔弱而堅毅的生命的強烈敬佩。“苔花小如米,也開如牡丹。”

這兩句承襲,借助大聯想,發揮和補充了莫斯“青春”的形象,堅定、陡峭、勾人。詩人認為,苔蘚雖小如米,沒有濃郁的芳香和絢爛的色彩,但作為壹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它像得天獨厚的花王壹樣從容、穩重,在大自然中競爭。雖然對牡丹花的顏色、花的美、苔的價值知之甚少,但苔並不是自憐自艾的。

按照它的本性,它認真地履行著地球賦予的使命,執著地證明著自己的存在。所以,在自尊和奉獻的天平上,沒有青苔和牡丹之分。《苔》作為壹首詠物詩,其藝術個性相當令人欽佩。壹種是物無所蹤的人格化。劉熙載曾引用蘇軾的詩“水龍隱,次韻張誌福華陽詞”說“花猶似非花”,他認為“此句可作全詞評論,以蓋而離之。”

壹般來說,詠物詩都是抒物抒誌,化風景為情懷。正如黑格爾所說,“人使他的環境人性化(美學第壹卷)”。在塑造自然意象時,詩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感情、情感和個性融入其中。“莫斯”恰恰是這個吉祥。從這首小小的詠物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想彌補世界卻做不到,然後他生活在江南,用他的詩看到他純粹的古代的淡泊心境,看到他隱隱的不孤獨的苦衷。

第二種是理趣盎然,寓意清晰深刻,樸素中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蘊含著客觀與主觀、劣勢與優勢、表象與本質、渺小與偉大等永恒的命題。詩人說:詩歌極其平淡,意味深長。我說過,很難把歷史寫成壹首詩。為什麽?歷史的長短只是天賦、學問和知識。詩歌三者皆宜,用韻來表達尤為可貴。所謂含蓄,情趣也。深情長韻。這個“莫斯”理論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