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本閱讀鑒賞的答題模式及解答
首先,關於語言修辭的問題:
描述類
問題:句子中的壹個單詞可以被另壹個替換嗎?為什麽?或者:文章中的壹句話可以描述成另壹句話嗎?為什麽?
回答方式:不會,因為這個詞生動具體(生動準確)寫的是+對象+效果,所以改了之後會變成+壞效果。或者:不會,因為這個詞比另壹個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者這個詞比另壹個詞更適合對象的性格特征)。
動詞:不。因為這個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道...
形容詞:不。因為這個詞生動地描述了...
副詞(如全部、大部分、非常僅等。):不會。因為這個詞準確地描述了…(表程度、表限度、表時間、表範圍等)的情況。),改了之後就變成了……與事實不符。
例:山中密林,泉藏其中。有時,泉水在疏林中閃過壹片明晃晃的湖水,再往前看,已不可得。那種半露半露的嬌態,讓我想起了我心愛的女兒在家裏經常繞著我的膝蓋走。每次我伸手她都會跑開,仰起笑臉逗我;當我裝作無動於衷的時候,她悄悄跑過來貼近我的腰。真是個淘氣的男孩!(摘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多調皮的孩子”,為什麽不說“多可愛的孩子”?
回答:因為“乖”比“真”更有感情,“調皮”比“可愛”更適合壹個女兒的性格特點。
結構類
問題:兩三個單詞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麽?
回答方式:不會.因為(1)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2)詞與上述壹壹對應(3)這些詞是遞進的、環環相扣的,表達...
例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裏的荷包蛋警告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會吃虧!”父親指著雞蛋教訓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生活不會讓他吃虧的!””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摘自荷包蛋)
問:“告誡”、“教訓”和“有意義”這三個詞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麽?
答:不會,因為這三個字是遞進的,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
修辭範疇
問:這句話用了什麽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麽優勢?
答題方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回答格式:寫得很生動+對象+特點。
2.比喻:賦予事物壹種情感形式(指擬人),描寫形象生動,表達含義豐富。回答格式:寫得很生動+對象+特點。
3.轉喻:用簡單代替復雜,用真實代替空虛,用陌生代替壹切。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營造氛圍,揭示本質,給人啟發。
5.雙重性:易背,易記,讓單詞有音樂感;簡潔的表意和抒情。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氣勢增強;敘述透徹而詳細;擅長抒情。回答格式:強調+對象+特點。
7.反復:景物的抒情性寫作強;承上啟下,區分層次;多次強調,給人深刻印象。
8.對比:使所表達的事物特征或闡述的理性觀點更加鮮明突出。回答格式:強調…突出…
9.提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回答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征的關註和思考
10.反問句:強調語氣,強語氣,強化情感。回答格式:重點、強調等。
例1:這個兩千多年前關於知音的傳說,壹直深深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中,時而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愉快地咀嚼、回味;有時它像颶風壹樣咆哮,敦促人們迅速行動。熱情和憧憬充滿了崇高的友誼,多麽純潔神聖的情操。(摘自2002年全國卷《談朋友》)
問:如何理解「有時會發出細微的聲音,令人愉快地咀嚼回味」這句話?:有時它像颶風壹樣咆哮,催促人們趕快行動?答:這裏運用了比喻、類比等修辭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知音傳說》所帶來的美感和刺激效果。
例二:(2004年高考題)文章最後壹段對飲酒的描寫和論述采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寫有什麽好處?——用類比(比喻),把參加社交活動比作喝酒,把過於熱衷社交活動而不再創造類比(比喻)比作喝酒。少喝對眼睛健康有好處(有創意),多喝不好,喝多了導致“幸福死亡”(無作品發表)。通俗易懂,充滿諷刺,起到了生動的批評作用。
二、關於版面的問題:
問題:壹個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麽?
回答想法:
1)確認指定段落(句子)在寫作中的位置。
1.前言:開篇點;照顧題目;總經理的全文;渲染氣氛,鋪墊;設置懸念,作為後面的輔助鋪墊。
2.正文:承上啟下;下面壹般領;總結以上;呼應上壹篇文章。
3.文末:指出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顧開頭,結構嚴謹;兼顧以上,前後呼應;畫龍點睛;字裏行間充滿了意義。
2)明確段落的作用和答題方向(壹般從內容和結構的角度)
例1:我害怕我的父親。他真的打了我。看到他睜大了眼睛,壹步步靠近,卻不敢躲。他繃緊肌肉,等待著,於是他拍了壹下他,他的頭嗡嗡作響...(摘自韓愈《父子間的恐懼》)問:請分析壹下第壹自然段(也就是上面那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1)作為下面寫父親對“我”的愛的襯托;(2)為文章結尾寫父親對“我”的恐懼做鋪墊;(3)照顧“父子間的恐懼”話題。
例2: (2004年高考題)從全文來看,第六段“壹個朋友打電話”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到了什麽作用?—— ①從內容上看,這壹事件啟發人們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詩意地看待生活。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發討論。
例三:(2004年高考題)本文以懷表為線索,分為三個層次。請分析這種安排的作用和好處。
①作用:壹樓寫表修表的過程,為下文介紹表的來歷做鋪墊;第二層寫表的起源凸顯了父親的精神;三級寫表的傳承,凸顯了作者對父親精神的理解。2好處:從面到人,層級分明;環環相扣,密不透風。
補充:
1.線索:敘事文本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換、場景的變換、思維的邏輯順序而層層排列。散文構思的線索壹般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事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2.段落意義的歸納
敘述式:明確回答(何時何地)誰做了什麽。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議論文:明確回答問題是什麽,作者的觀點是什麽。
格式:用什麽論證方法證明(論證)+論證?
3.矛盾的句子。從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的,但作者有深刻的意圖。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第三,關於表現手法的問題(象征、聯想、想象、對比、襯托、渲染、抑揚頓挫、表達自己的意誌、通過景物、人物等來表達感情等。):
藝術
問題:寫這篇文章的好處、效果和作用是什麽?
回答模式:方法+內容+效果(或功能)
例1:壹代又壹代中國人遠遊大海的潮流,有著自己鮮明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能壹概而論,但卻是歷史浩蕩前進中時代沈浮、浪花飛濺的剪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不取決於地理距離。我們第壹代華僑含辛茹苦,送出國生兒育女,卻世世代代盼望著中國,念念不忘桑梓的情懷。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慷慨解囊。香港島,從普通居民到漢源的業主、先生、紳士、名流,都熱情地向大陸捐款,同甘共苦,顯示團結友愛,這就是眼前的感人事例。(摘自2003年全國卷《地方情結》)
問:本文第四段(也就是上面)寫的是壹代又壹代炎黃子孫遠遊四方的趨勢,歌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解囊,與祖國息息相關。請結合情結,分析壹下這種寫法的作用和好處。
答:把鄉土情結上升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豐富和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含義。具體說明了鄉土情結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淡化。既照顧了開頭,又深化了本文的主題。
例2: (2004年高考題)(1)這篇文章中的比較是什麽?
—— ①昔日草堂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比較②杜甫生前的艱辛孤獨與身後的巨大聲譽的比較③杜甫苦澀冰冷的壹生與輝煌的創作成就的比較④杜甫遠大誌向與現實經歷的比較⑤杜甫人生低谷與創作巔峰的比較⑤杜甫漠視個人經歷與憂患的比較②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通過多方面的比較和不同層次的深化,“壹個詩人要謹防繁華”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更加濃縮。
例三:(2004年高考題)作者痛哭流涕,緬懷之余,也寫到了自己。她是怎麽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麽用?——作者寫到自己的渺小,寫到自己“早就失去了,把它嚇跑了”。用自己的渺小襯托赫哲的偉大,用自己的膽怯襯托赫哲的勇敢。
個人課程
問題:用這個人來寫有什麽好處?或者:為什麽要改變這個人?
回答模式:
第壹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的感受;
第二個人說:呼喚抒情性更強,更感人,便於對話(情感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還能起到擬人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述和討論。
舉例:但幻想終究是幻想,封閉是封閉不了的。多少樊公主的鬼魂在月光下隨著的聲音回來了。多少寒霜弓弦射利箭破喉。薊門夷為平地,煙臺毀於壹旦,風中呼嘯的利劍掀翻了眼睛。於是,人們發現,面壁不再是屏障,紫塞也不再是奇觀。變得可笑,仿佛被時空嘲諷了。在風沙侵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於是我說,妳是文化愚蠢的象征,長城!(摘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
問:在這篇短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種寫法有什麽優點?(2)第三人稱“它”用在第六段末尾。原因是什麽?
答案:(1)擬人化長城: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表達感情。(2)因為這句話是基於“它被人發現了”,所以描述的是“人”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四,表情類別
1)明確五種表情的具體分類和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2)確認指定段落中使用了什麽樣的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敘述
1.順序敘述:可以按照壹定的順序(時間或空間)敘述清楚。
2.倒敘:引起懸念,引人入勝,跌宕起伏。
3.插補: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進行必要的準備和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謹,內容更加充實。
4.補充敘述:對以上內容進行補充說明,對以下部分進行說明。
5.平鋪直敘:俗稱“兩朵花開,各表壹枝”,(指描寫同時發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使線索清晰,處理得當。
描述
壹般來說,描寫有以下作用:①再現自然景物。②描寫人物的外貌和內心世界。③說明人物活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
1.人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人像描寫生動有形式;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征;語言描寫,文字發自內心;心理描寫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都能夠展現人物性格特征,推動劇情發展,更好的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詳細描寫自然景物,營造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調,為塑造人物服務。
3.環境和場景的描述:說明人物活動的背景,指定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的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推動故事發展。它還可以描述人物的聲音,收到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直接展現人和事物;從側面突出人和事。
6.素描:簡略的素描,簡潔準確生動細致的描述:精雕細刻,精細完成,具體生動。
7.風景寫作技巧: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向上看,向下看,向上看;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抒情的和議論的
1,敘述後的討論:畫龍點睛,點出主題,升華主題;隱喻式論證:生動易懂。
2、直接抒情:直接、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心意
間接抒情:情感包含在景物、事物、事件中,是含蓄的。
從表達方式上分析句子的意思:
1,敘事中的論述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敘事的目的和意義;
2.議論文中的記敘文往往起到插圖的作用;
3.說明文中的描寫和文風起到了使作品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敘述和討論交替使用的寫作方法,使文章講解和討論輕松活潑,讀起來既有趣又有啟發性。文章中的敘述為討論服務,討論以敘述為基礎,為討論提供事實依據,使論點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舉例:(2004年高考題)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和其他關於閱讀的文章有什麽區別?作者如何讓這篇文章變得有趣?-第壹個問題,壹般來說,關於讀書的文章大多從書的內容入手,談讀書的體會、感受、方法;本文以書的形態為切入點,談談書的歷史文化內涵。
第二個問題,豐富優雅的聯想和想象;詩意生動的描寫;典故的運用使文章充滿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比喻的運用和對形、聲、色的生動描述。
四、關於歸納內容要點的問題:
問題:請總結壹段話(或全文)的要點。
回答模式:分三步:第壹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關鍵詞,第三步,整合答案。
我媽媽喜歡花,我也喜歡花。我住在石門鄉,前後有兩個小院子,所以我種了很多雜七雜八的植物,根據季節,我也會開出很多漂亮的花。有時候坐在玄關前,桂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我覺得自己仿佛安靜而古雅。夏天的傍晚,茉莉花會壹直開,摘兩三朵放在手心。所有青春的回憶都會帶著它的芬芳出現在我眼前。我想,也許我不愛花,但所有失去的時間。每朵花的背後,都有我珍藏的回憶。(摘自席慕蓉《花的世界》)
問:這壹段我愛花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三點。請總結壹下。
分析:四句話中,很明顯前兩句各是壹層,後兩句是壹層。然後從每壹層中提煉出“母親對花的愛”、“寧靜古雅”、“珍惜記憶”等關鍵詞,最後將答案進行整合。
答:(1)受我媽愛花的影響。(2)花讓我安靜古雅。(3)花裏有我珍藏的回憶。
5.關於欣賞人物的問題:
問題:請簡要分析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方式:按總分(總分)答題。先用壹句話對人物整體進行定性分析,再從幾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然後用壹句話進行定性總結。
例子:女主人很快發現了我的異常舉動,她聞到了房間裏的油煙。當即質疑。當時我正站在廚房裏,聽著三兄弟陶醉的哭聲。我能夠準確地區分他們聲音中的細微差別。如果其中壹個不尖叫,我就會全神貫註。女主人說,傻逼,不需要抽油煙機。妳瘋了嗎?我剛為她工作的時候,她用四個字稱呼我——文藝青年。這四個字是她用地道的北京話說出來的,惡毒至極。我被錄用三個月後,她罵我這三個字——傻逼。她說她沒有解雇我是因為我不像其他人那樣嚇唬她。
我示意她小聲點,小聲告訴她煙囪裏有壹窩小麻雀。他們是我的兄弟。女主人從上到下看了我壹眼(好像我是個怪物),身體前傾,走出了廚房。在門口,她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農民。我喜歡這個名字。雖然同樣惡毒,但我真的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覺得當農民並不可恥。(摘自安永的《煙囪裏的兄弟》)
問:文章中的“女主”是壹個怎樣的人物?請用壹句話概括,並舉例說明。
答:這是壹個鄙視農民工的城市居民的形象。比如“農民”這個詞就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或者用無比惡毒的語氣把“我”稱為“文藝青年”、“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