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臺,冰心開始讀書。在她最初在家學習期間,她接觸了中國古典文學。七歲時,她讀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同時還看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不系列》,包括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余生壹塊肉》等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在讀《余生壹塊肉》的時候,可憐的大衛從罵人的店主那裏跑出來,去找姑姑的時候,冰心壹邊哭,壹邊假裝是媽媽給她的小零食。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回到福州,住在南後街洋橋萬興通世店後面的壹個大院裏。爺爺的大家族住在這裏,家裏的柱子上有很多對聯,都是冰心的叔叔們寫的。這所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壹林覺民的住處。出事後,林家害怕受到懲罰,就把房子賣了,到鄉下避難。買這個房子的人是冰心的爺爺謝栓恩先生。在這裏,冰心以1912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壹個正式入學的女生。
1913年,其父謝赴北京國民政府任海軍部軍事科學處處長。冰心隨父親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的尖子巷。次年,他進入北滿女子中學。1918,升上聯合女子大學科學基金,希望成為壹名拯救生命的醫生。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冰心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復興緊密地聯系在壹起。她投身於時代潮流,被選為學生會文件,於是加入了北京市婦聯宣傳股。在愛國學生運動的鼓動下,她在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了她的第壹篇散文《二十壹聽證會的感想》和第壹部小說《兩個家庭》。後者首次使用筆名“冰心”。因為工作直接涉及重大社會問題,很快就會產生影響。冰心說,是五四的壹聲驚雷“震撼”了她寫作。後來又寫了《當妳孤獨無助又貧窮》、《投奔鄉村》、《秋雨欲來風滿樓》等“問題小說”,突出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和軍閥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作為青年學生加入了著名的文學研究會。打著“為了生活”的旗號,她的創作源源不斷地流出,出版了引起評論界關註的小說《超人》和詩歌《群星》《春水》,引起了社會文壇的反響,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的“短詩”寫作潮流。1923,冰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獎學金。留學前後,她開始以《致壹個小小的讀者》為總標題發表壹系列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石。二十出頭的冰心已經在中國文壇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