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集《我愛這片土地》的作者是誰?

詩集《我愛這片土地》的作者是誰?

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選自北方。

我愛這片土地。

如果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片被風暴襲擊的土地,

這條悲傷和憤怒的河流將永遠洶湧澎湃,

這無休無止的狂風,

和來自森林的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就連羽毛也會在地裏腐爛。

為什麽我經常流淚?

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我愛這片土地》中的意象藝術

意象是詩歌意象構成的基本要素,是詩人內在情感與外在生活意象的統壹,是詩人通過“意”與“象”的融合而創造的有形景象。《我愛這片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壹,寫於抗戰初期,國家危亡,山河陷落之際。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那個時代的悲壯氣息。因此,他詩歌中的意象必然帶有這種悲劇色彩。讀完整首詩,從“土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中,我們不難品味到作者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辛酸苦辣,以及對祖國、對人民、對土地的深深熱愛。

“土地”是艾青常見的意象,可以說是他的另壹種生活。復活之地,雪落神州大地,北方,荒野(另壹章),冬天的池塘等。,都包含著他對土地的熱愛。他為可憐的土地哀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阻中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在詩的最後,他寫道:“中國,/我柔弱的詩/能在沒有燈火的黑夜裏給妳壹些溫暖嗎?”他愛這片土地,在《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裏,作者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假設他是壹只鳥,如果要割斷他的喉嚨,連他的羽毛都會埋在地下。“為什麽我眼睛裏經常有淚水?/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是對土地這壹意象的最好詮釋。

這裏的“地”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景物,而是側重於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作者對老弱病殘的祖國感到無比悲傷。當詩人用憂郁的目光環顧四周時,孤獨而貧瘠的荒原的載體——土地就進入了詩人的腦海。作者通過歌頌土地的“形象”,詛咒那些破壞它的人,幻想土地可以煥發生機。在詩中,作者的聲音沙啞卻慷慨,悲涼卻寬廣,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雖然原始,卻蒼勁有力,因為土地是萬物之本。

正是因為這種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詩人作品中的其他三個意象順流而下。在“河”前加形容詞“永遠澎湃”、“悲憤”,在“風”前加修飾語“吹個沒完”、“氣人”,把這兩個外在的純粹景色變成了包含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讓悲憤的人們為了拯救土地而不屈不撓。“黎明”這壹意象表明作者堅信,在人民的洶湧鬥爭中,壹定會有黎明和勝利。但作者意猶未盡。“——後來我死了,連羽毛都爛在土地裏”表達了作者對土地執著的愛。最後兩句“為什麽我經常熱淚盈眶?”?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回歸土地的意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可見,詩歌中意象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情感變得有形,激發我們對意想不到的意象的豐富聯想和想象,從而觀察作者在詩中所反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