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惡的地方,可能就是導致我們產生五欲六塵的地方。其實這些地方對我們困擾的心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但是對於壹個決心離開的人來說,要厭倦離開。所以我們不能離開這些地方,這說明我們厭惡離心。如果厭惡不是極端,說明向往極樂凈土的心也是滋潤的。這是壹個很冷的考慮。
妳真的有壹顆離開這個世界並且非常討厭它的心嗎?就看妳能不能放下,真的離開了。所以龍樹菩薩說,壹個立誌於佛法、佛法、降世於壹切眾生的菩薩,是不羨慕、不看重輪聖王的地位和精微的五欲的。所以人的福報、福報要舍掉,但是諸佛的慈悲、韋德、十裏、十八昧法要念。此心對佛心很感興趣,自然是壹剎啟發佛。
如果世間小小的快樂之地都不能舍棄,更不要說車輪王五欲這種極其細微的享受了,更不能舍棄。當妳無法放棄這些東西的時候,妳想走到壹個遙遠的目的地,這就像綁了腳,妳不得不走;壹只鳥,如果妳想讓它飛到另壹邊,如果妳把它的翅膀都綁起來,妳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
因此,網絡旅行者應該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遠離——有十個地方應該遠離。這十個地方對我們現在很有啟發意義。
首先是繁榮還很遙遠。熱鬧的地方,嘈雜的地方都要離開。但這並不容易。人們喜歡那些熱鬧的地方和嘈雜的地方。據說四川有100多個節日,每兩天就有壹個節日。壹個節日,當然是非常熱鬧和嘈雜的。
今天是25號。據說品酒節今天結束,是嗎?於是酒節來了,大家都喝了。那是多麽幸福啊!這些地方讓我們迷茫,這些地方觸發了我們的五種欲望。壹場新潮的演唱會來了,大家都想去看。門票都很貴,然後重金屬做的《鏗鏘鏗鏘》,好像很開心。但是妳想想,妳在重金屬音樂裏是什麽感覺?這種大喊大叫,披頭士。妳能遠離足球比賽嗎?
世界法中這些快樂的地方,壹定離凈土法的修行很遠。去公園,擺桌子,喝茶,打麻將,在那裏擺龍門陣。妳能離開嗎?
修行凈土法,如果妳離不開婆婆,那就說明妳已經厭倦了離開婆婆,妳對極樂的渴望只是言語而沒有行動。對於壹個修行凈土宗的人來說,他是在生死輪回之中。他要想保住腦袋,就應該把生命的每壹寸都用在念佛上。離這些遠點!
第二是葛樓的餐廳比較遠。宋樓,那些音樂廳,舞廳,卡拉ok廳,還有喝酒,猜拳,鬥酒的地方,這些地方應該都很遠。宋樓,那些歌,無非是愛和情。沒有辣椒誰會看這些東西?妳已經聽過很多了。妳感覺如何?喝酒,酒是無知毒水,擋住了我們的佛性。這些應該遠離。
三是遠離熾熱的火焰。這大概就是這些小吃,烤牛肉串,火苗熏的地方,其實是個臭氣熏天的地方。但是眾生總覺得臭肉好吃,在那裏煮,煎,烤。這些地方應該很遠。
四是遠離朝鮮。是朝廷的政治,因為凈土修行向往世俗法,政治經濟這些東西都不到位,不求自己的政治;第二,說了也沒用;第三,可能存在風險。而這些政治從來都是不誠實的,所以遠離這些地方。
第五,愛和熟悉要遠離。愛是被束縛的,也就是他生於欲望的境界。他離不開愛,無論是父母子女的愛,還是夫妻之間的愛。在世界法中,認為這些親屬關系是非常珍貴的。但是,對於佛教來說,可能是另壹種認知。既然無限劫,這六個親人和家人就是束縛我們輪回的因素,我們應該遠離。
還是有熟悉的地方應該留下。古代的古人,出家要發誓,離家出走,不做家鄉道教。
黃小檗大師即使路過家鄉也不回去。他有壹個非常想念兒子的母親,於是在村口開了壹家餐館,給和尚們提供食物和洗腳。他媽是個瞎子,就是可能想兒子了,哭得死去活來。
黃檗有壹次見到母親,他不肯認。但是他媽媽在找她的兒子。她知道她兒子的腳邊有壹顆痣。她洗腳就能看出哪個和尚是她兒子。但是傑克遜黃柏居然伸出了另壹只腳,伸出了另壹只腳兩次,這讓她認不出來,走了。
離開,別人認可了他們的母子關系,告訴了他媽媽。黃小檗大師看似毫不顧及親情,但黃小檗大師立誓開悟拯救父母,不想在開悟前就進入這樣的戀愛狀態。
有時候在熟悉的地方會有障礙,甚至在推廣佛教方面。Mazuma大師好像是四川人。在江西南昌洪州南昌開道場,寶峰寺。他也曾在開悟後回到家鄉,但結果卻是在弘揚佛法上遇到了阻礙。他開明的祖先應該受到尊重,但回到家鄉後,情況卻並非如此。
那些老太太老爺爺都認識他,他們說,哦,是他!我小時候就認識他,我小時候做的事我都做了。甚至還透露出小時候的倔強,調皮,淘氣,讓大家對媽祖沒有了信心和尊重。沒有尊重,弘揚佛法就是問題。
所以媽祖感慨地說:“悟了就不回故鄉,故鄉不香。”於是他離開家鄉,到了外面。當然,我在外面的時候,江西人占了便宜,對他很恭敬。他能夠在那裏很好地傳播佛教。所以,這說明,這個對愛情已經很熟悉的地方,應該遠離。“壹碗千飯,獨遊萬裏”,要有這種精神。
第六是詩歌文學社,接章的地方應該很遠。是天下寫詩寫文章的人,看他們哪篇文章寫得好,哪首詩最危險,在這種環境下遠離他們。因為我們是什麽?就是培養世界的規律。世界上的精神和文學產品當然有壹定的作用,但與離開無關,我們應該遠離它們。
因為進入這個詩、文、文學的範圍,他往往輕浮,文人相輕。有壹句話很俗:文章是自己的好。沒人說別人比自己文筆好。他有壹顆傲慢的心。這些會給我們帶來壹些麻煩,所以我們應該遠離它們。
七是調侃古今,舍長避短。有壹些地方,他這裏講山,北京叫講山,這裏叫擺龍門陣,意思是判斷人的長與短。
這些過往的歷史都像夢壹樣,早已被夢到了。我們為什麽要評論他們?為什麽非要冷笑諷刺?這些應該遠離。但這些只是大家都很開心,覺得生活很充實的地方。
城市裏不是有各種各樣的沙龍嗎?沙龍無非是討論哪個哲學流派,哪個文學流派,哪個歷史人物等等。在這裏,在他的評價中,必然有他對善惡、是非、善惡、長短的價值判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都會爭論。這些應該遠離。
第八,要遠離無厘頭的味覺科學。也講道法,但無意義無味,沒有真正的法律意義,沒有真正的法律味道。離它遠點。這涉及到世界上很多哲學流派,甚至很多宗教經典。雖然它也在從壹個界面探索宇宙生命的真相,但並不徹底。
所有的哲學,所有的科學,所有的外道經典,在心性意識和邏輯思維中建立起來的,都不如實相和心性中的般若波羅蜜多光明,都是無意義的。我們應該遠離這些道教的地方。沒有閑暇,學大乘經典就來不及了。怎麽會有時間去學那些外道經典,去聽那些外道經典的講座?沒必要。
第九是爭名奪利,要遠離小智。我就是喜歡討論那些理論,在那裏爭名奪利,知道很多名利的概念,給出它的定義,然後誇自己智慧淵博,遠離這些地方。現在壹些學術會議,論壇之類的,看看這些,當然我們不是否認這些,但是如果我們想,我們也不是要去當壹個學者,更不是什麽大學者。其實對於壹個誠實的佛旅者來說,要放下大同壹家的妄想。
第壹,我們不可能是壹個大家庭;第二,做大同家有什麽用?和生死有什麽關系?壹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男人,對名和貌的概念很了解,認為闡述很經典,往往會有壹顆炫耀和自大的心。其實真正懂凈土法的人真的要把這些放下。
彭紹升居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彭紹聖,其學識也是可圈可點,原是考中進士,出身高官之家。後來他了解了道教,甚至還涉獵了禪宗。當他真正接觸到凈土經典的時候,突然就放下了。凈土經典,它有壹個特點。禪宗的玄機雖然很玄妙,讓人捉摸不透,但還是跟我們的思維和心靈有關系。
凈土佛法的境界和我們的認知和我們的境界完全不壹樣。正是基於這種對佛果的智慧和慈悲。所以我看凈土經典的時候,感覺從壹條小河,壹個小池子,壹條小河,突然面對浩瀚的大海,就是這樣的感覺。我們沒有辦法窮盡茫茫大海。既然沒辦法窮盡,不如徹底放下,做壹個本分老實的佛教徒。
所以彭紹聖說,既然相信凈土宗,接觸凈土宗,選擇修行凈土宗,就發誓要做壹個廚房裏的傻子。
這句話值得記住。如果妳能做壹個廚房竈臺下的傻子,妳完全可以放下自己想搞清楚的心思,做壹個誠實的佛行者,承認自己壹無所知,壹無是處,沒有智慧,沒有知識。因為我們普通人的智慧和知識,對於凈土修行的浩瀚大海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可以置之不理,不妨全部放下。
所以這可能和其他穿越式教學法的心態不同。承認自己不懂!就是因為不懂才倚阿彌陀佛。只要我能領會《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經,深刻理解每壹個佛名都是在發展我們自己的智慧,阿彌陀佛對海的真誠認識,從我們對每壹個佛名的執持中可見壹斑。
等我們的智慧發達了,再看這些經典的時候,就不會像以前那樣覺得很難把握了,或者覺得每壹部經典都是講我們內心的事,比如道家的寶藏,屋裏的人說屋裏的事。有這樣的善意,也不要從這個名字和概念開始。那樣去數海裏的沙子是很辛苦的,最後也沒辦法把握。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我們的壹些凈土祖先最後會放下。蓮池大師說,三藏十二部,寬恕他人開悟,八萬四千行,寬恕他人;“我這輩子什麽都沒做過,但是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麽他最後會說這句話?
蓮池大師也很偉大,是個有學問的人,是個學者。看看《托米書潮》,無論是佛教傳授的知識,還是國學的傳統文化,他對這種歷史、四書五經都非常了解。為什麽他最終放下了壹切?唯壹重要的是,南方沒有阿彌陀佛,就是抓住這六個字。最後,胡藝大師還說,他不會參加冥想或學習教學,而是數珠子和串馮真曲調。
吳楚師父了解凈土法門後,也放下了所有原本的禪修。原來他在禪定中寫了2000多首詩詞歌賦,都被燒掉了。他說,“世界充滿了思想。不想念托米還能想念誰?”所以這些祖先並沒有以大同家族的身份出現。
是印光大師。我們通過看他的《紙錢》認為他真的是大同家的人,但是銀祖從來沒有自稱是大同家的人,甚至反對網遊看很多東西,希望是大同家的妄想。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為什麽這樣做。因為凈土法門是不可思議的法門,《無量壽經》講的是托米的智慧海,不是二程法門和菩薩能衡量的,更不是我們普通人能衡量的。所以,那些知道很多名字,讀過很多經典,認為自己記憶力和悟性驚人的人,我們都可以放下凈土法門。
第十是宗成狂解,頓悟之談,藐視戒律要遠離。宗成,禪宗,強調般若氣質,但也常有空靈之人,有壹句口頭禪;瘋狂的解決方法是,在引導下,他認為自己讀了經典就會豁然開朗。所以有壹群人,白說頓悟,白說他頓悟。他頓悟的時候擡頭,他鄙視戒律,認為是相。這樣的地方壹定很遠。
這意味著壹個門外漢必須腳踏實地,講究紀律。如果不重視戒律,不修行,就相當於魔業。有壹種說法是,法終,眾生不能持戒,所以他不持戒,即使得了五戒,他也戒了。
如果妳不是那麽尊重戒律,那就有壹個認同。雖然佛教修行依靠的是其他力量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力量,但是純粹的修行者還是要尊重戒律。純業三福中,第二條講的是戒律,即“得三報,得足戒,不違尊嚴”。清凈因緣三福是十方三界諸佛的清凈因緣。
此外,佛陀在大乘經典中說,波羅蒂木叉戒律只能由佛陀宣布,這是佛教的建築和佛教的壽命。佛教的壽命是指四弟子能受戒並持戒,佛教才能延續;如果四大弟子不持戒,佛教會提前在這個世界消亡。所以,鄙視戒律的壹定是魔鬼的兒子和孫子。所以這個地方,表達這些觀點的地方,壹定很遠。
這十個地方是造成障礙的原因,這十個地方的壹些內涵和惡魔沒什麽區別,所以壹定要遠離這十個地方。如果純粹的行者能離開這十處,“壹切因緣已盡”,即能保持正念,老老實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