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如何?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如何?

如何看待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9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在國內壹直頗有爭議。自2006年底德國漢學家顧彬發表嚴厲批評以來,這個話題壹時成為熱門話題。在我看來,這些論點有助於人們關註當代文學,但其中壹些論點無疑需要仔細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事實。

如果我要回答壹個關於中國當代文學是成績大於缺點還是缺點大於成績的壹般性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是成績大於缺點。文學是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的文學因為環境和背景的不同,很難做簡單的類比。

總的來說,當代文學壹直處於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在某些具體方面的成就也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在選擇最重要的人物方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表現很明顯,值得關註。

壹是新的創作群體不斷湧現,文學創作局面空前活躍。

與過去相比,這些年文學最大的變化是走出了過去壹元壹元化的格局,呈現出難得的多種狀態和多元格局。在作協、文聯體制外,湧現出了很多體制外的作家,有的成為了職業、半職業作家。除了傳統的論文寫作,還有大量的網絡作家利用網絡平臺施展才華,擁有大量的文學讀者。目前,活躍在當代文壇的中國作家大約有六代,從1930年代出生的王蒙、張潔,到1980年代出生的張悅然、郭敬明,堪稱“六世同堂”。而這些作家,因為角度的不同,旨趣的不同,在創作上也大相徑庭,這實際上構成了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整體的豐富性和豐富性。就體制內作家和專業團隊而言,有壹個明顯的變化:地域文化寫作逐漸凸顯,邊緣作家正在崛起。前者如很多作家致力於鄉土現實的寫作,形成了壹定的地域共同體,如江蘇蘇南作家、河南南陽作家、寧夏西海固作家、雲南昭通作家、四川達州作家等。後者如新疆、甘肅、雲南、寧夏等地壹些地域和文學地位邊緣化的作家,近年來突飛猛進,成為文學創作的壹支生力軍,如新疆的董立波、甘肅的雪漠、雲南的範文、寧夏的郭文斌、張文棟等。這種地域的、邊緣的落後,在過去是比較少見的,所以成為當前文壇壹個突出的亮色。

二是文學創作整體水平在上升,小說創作成就尤為突出。

從表象上看,這些年的文學創作似乎缺少了壹些熱點和亮點。其實整體創作壹直在穩步發展,這種真實紮實的表現往往被媒體的娛樂化報道所遮蔽和忽略。在紀實文學中,關於社會問題的報告文學以其大膽揭露時代弊端的鋒芒繼續貼近社會和讀者,其中的傳記文學部分在從人類命運中探索歷史命運的深度和力度上有了比過去更大的突破;在散文和散文方面,從歷史和文化角度出發的大散文蓬勃發展,此外,關於自然變化和環境問題的生態散文也逐漸成為氣候,引起了廣泛關註;壹度低迷的詩歌創作也以“網絡詩歌”和“打工詩歌”的形式獲得了新的活力

在當前的文學創作中,小說的發展是最快的,也是最突出的。進入新世紀以來,小說年產量壹直保持在1萬部左右,質量也呈穩步上升趨勢。前年寫的是農村現實題材的小說,賈平凹的秦腔,阿來的空山,畢飛宇的平原。在用“小人物”表現大社會方面,有余華的《兄弟》、《物憾》、王安憶的《英雄無處不在》、姜戎的《狼圖騰》。作為不同主題和寫作方法的代表,這些作品標誌著小說創作的實際發展。去年只有著名藝術家寫的著名小說,包括鐵凝的《笨花》、莫言的《生死疲勞》、史鐵生的《我的丁壹之旅》、範文的《悲憫地球》、的《紅煤》、蘇童的《比努》、鄧剛的《山狼的壹個海盜》、馬麗華的《如意高地》。此外,還有竇良的《北平的狼煙》屬於新名作範疇,等等。這樣壹個每年十幾部左右的優秀作品的比例,加上前幾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優秀作品的積累,應該說小說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成就和藝術水準。去年在浙江烏鎮舉行的茅盾文學獎座談會上,與會者在談到小說的創作成就時,很多人認為,90年代以來的小說,無論從主題的深刻性和藝術的創新性來看,不僅超過了同時代的“十七年”時期,也超過了現代的三十年時期。我是這個論點的堅定擁護者,因為這是被作品本身所證明的文學事實。

第三,當代文學在堅持和發展中,以其自身的作用和影響,成為變化中的當代文壇的旗幟和主軸。

總的來說,當前的文學和文壇充滿了過渡性的特征,但在困難中生存,在坎坷中前進是壹個基本的發展趨勢。

顧彬對當代文學批評有兩個總的看法。壹是中國作家缺乏社會責任感,二是大多數中國作家對語言不認真。我覺得第壹個很不準確。他可能指的是極端的個性化寫作,這種寫作在當代文學中不是主流,沒有普遍代表性。我認為,普遍的社會責任感恰恰是中國作家的突出特點和長處,這在近年來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和紀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覺得第二種意見有壹定道理。很多作家沒有做出足夠的努力來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存在很多問題。他們確實需要增強自己的語言意識和語言藝術的經驗,但是,我不同意他指責中國作家普遍不懂外語。這不能算是文學語言的壹大障礙,但有則更好,無則無所謂。

有些人常常拿當下文學缺乏大師來鄙視當下文壇,這實在是壹種虛榮而不切實際的觀點和做法。什麽是大師,誰是大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師的稱號往往是後來人對前作家的壹個最終評價。對於仍然活躍在當下文壇的作家來說,說誰是公認的大師,顯然為時過早,為時過醜。不過有大師形象的作家應該在其中。按照我的標準,確實有很多作家有這種氣象,比如莫言、余華、蘇童、,比如陳、賈平凹、阿來、李銳。比如王安憶和鐵凝...他們現有的作品已經進入了“經典”的行列,他們的作品還在發展。對於他們,人們應該抱著更高更大的期望,包括“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