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兒童語言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交際功能是通過代表某種意義的聲音來實現的。幼兒期是人壹生中發展最快、最關鍵的時期,人的壹切心理特征都是在言語活動的基礎上存在和表現的。因此,兒童口語的發展必須吐字清晰,發音正確,使語言能被他人感知和理解。
1.三、四歲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在發音方面,兒童的發音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聲帶短而細,聽覺分析能力差,發音的準確性不夠完善。此時,兒童言語的聽覺表征與言語的動覺表征並不壹致,需要不斷練習和調整。在這期間,成人語音模式非常重要。詞匯方面,要求孩子使用和理解常用詞,同時掌握和使用代表常見物體及其周圍各種活動的名詞和動詞。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思維的直覺作用決定的。因為名詞代表具體的事物,動詞與具體的動作相聯系,所以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形容詞上,只教孩子掌握壹些通俗易懂、能直接感知、能說明物體具體特征的詞語。句子:句子是能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單位,有特定的語調。它是由單詞或短語按照壹定的規則組成的。這個時候,孩子正在從不完整的句子向完整的句子發展。兒童開始產生詞序策略,從句子結構中理解單詞的意思。語序策略在四歲時最強。研究表明,兒童在四歲前形成了標準的句子語序模型,即名-動-名的句子結構模型,兒童應用這種語序來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時候我可以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我的要求和願望,我可以在群體面前說出我的興趣所在。
2.4-5歲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語音:兒童的語音器官已經發育成熟,正確發音所有音節的生理條件已經具備,特別是語音意識的發展,已經能夠意識到自己和他人語音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少數孩子要及時糾正個別混淆音。重點訓練孩子吐字清晰,調整聲音的強弱,富有表現力的抑揚頓挫,善於控制自己的呼吸。其中,要特別註意孩子言語表現力的培養,學會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改變語調,掌握最初步的藝術發音方法。教師要不斷地對孩子說話的質量提出新的要求,讓孩子逐漸能大聲地、清晰地、富有表現力地說話。孩子說錯話要及時糾正。從詞匯量來說:孩子掌握的詞匯量要大幅度增加,質量也要顯著提高。兒童在掌握物體整體認識和名稱的基礎上,轉向對事物各部分的認識,同時掌握各部分的名稱。動詞方面,除了正確使用說明日常活動的各類動詞外,還要教會他們掌握壹些意思相近的動詞。在形容詞方面,應該教會孩子使用多種形容詞來描述事物。從句子理解來看,語序的影響逐漸降低,根據句法信息做出反應的能力不斷提高。五歲的孩子已經基本能根據句法正確理解大部分簡單的句子,也能完整的說出自己的經歷。圖片中的內容會用表情背誦,復述故事,可以大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活潑好動,思考具體形象,開始接受任務,開始組織自己的遊戲。
3.五六歲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語言方面,口語有自己的特點,短句多,自然句多,省略句多,聲調靈活。兒童語言的發展要和認知相結合,兒童詞匯的豐富和概念的形成只有掌握大量的語言才能準確和鞏固。兒童的語言發展水平應以語音為基礎,豐富詞匯,但兒童掌握的詞匯往往滯後於思維的發展。從消極詞匯過渡到積極詞匯,不是壹次就能達到的,需要多次重復才能達到詞匯的效果。幼兒期以無意註意為主,有意註意為輔。看到色彩鮮艷、形象生動、聲音悅耳的東西,特別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註意。所以要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註意力。兒童在記憶中的意識發展,能引起兒童強烈情感體驗的事物,容易留下深刻的記憶。孩子的思維來源於物理的、直觀的形象,他們往往從表面的形象來認識事物。孩子的思維只能通過大人的啟發,在具體的活動中逐漸發展。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易變,易暴露,常受外界環境和周圍人的情緒支配。在正確的教育下,
(二)豐富兒童生活,培養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有豐富的生活才有豐富的語言。在教育上,要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生活條件,增長他們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加深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1.掌握兒童語言學習規律,發展兒童口語表達能力。
兒童的語言學習應該與周圍的人、事、自然和社會現象密切相關。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摸、嘗都是身邊的知識,然後發展孩子的語言。沒有語言,孩子是無法認識世界的,語言也不是空洞的聲音,而是與動作、環境、物體中的事物息息相關。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兒童的認知能力,認知範圍的擴大和內容的深化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結合孩子的特點,註重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和知識能力的發展。根據兒童直觀感知的特點,為兒童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兒童語言。比如春天,老師可以帶孩子去種植,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從中可以得到豐富的印象:帶孩子松土、選種、種植...在做每壹項活動時,都要邊做邊說,讓孩子知道這種勞動叫什麽,並相應地豐富自己的詞匯。老師從多種花草中挑選“牽牛花”和“茉莉花”,讓孩子系統地觀察和比較它們的異同。孩子說:“茉莉花的種子像壹個小礦,牽牛花的種子像橘子瓣。”當幼苗出現時,孩子們觀察得更仔細,也更感興趣。經常問老師壹些他們關心或者不理解的問題,比如:為什麽有的當天種下的花種發芽長出了四對葉子,而茉莉還沒有發芽?為什麽樹葉看起來不壹樣?牽牛花的葉子有壹層薄薄的毛毛。花兒開了,黃白相間的茉莉花,紫色的牽牛花,像壹只小喇叭,孩子們高興地說:“噠噠,噠噠,看來歡迎孩子們來上學了!”“經過長期的仔細觀察,孩子們對這些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種植和愛護花草不僅豐富了知識,還陶冶了情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變化。孩子的生活內容豐富,思維開闊。讓他們用手、用腦、用嘴。在孩子的直接感知中,不僅豐富了知識,也發展了口頭表達能力。
2.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
語言和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參與思維的形成。沒有語言,思維就無法進行,思維活動的結果必須用語言來表達。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的,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思維的發展促進語言構思能力和邏輯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傳統模式是註入式,這是因為幼兒學習語言的方式是靠“聽”和聽後模仿“說”。幼兒背誦壹些兒歌、詩歌、童話等文學作品,但如何利用這些教材開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幼兒園語文教育中考慮不多。當前,在貫徹《條例》和教育改革中,應采取多種形式,發展兒童的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能力。在培養孩子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時,不僅要讓孩子具備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會舉壹反三。他們會填充原語言實例,表達新的意思,具有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講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後,老師讓孩子們用泥巴和各種自然物制作壹組故事人物:青蛙、蝌蚪、金魚等等。做好後,讓孩子邊講邊示範,加深了孩子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象力。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學會活躍、活潑,從而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3.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增長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讓孩子知道在浩瀚的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尚不清楚、未知的東西,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仔細分析思考,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在豐富的實際生活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C)訓練兒童在教學中使用他們的手和腦。
1.給孩子提供充分的觀察機會。
觀察是獲取知識的基本方式,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壹方面,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註重引導孩子觀察,經常到自然和社會中去。如果妳知道“火車和汽車”,妳可以親自去看壹看,從外觀和顏色特征上觀察和了解它們,這比拿壹個玩具或壹張照片要好得多。除了觀察後再談,也可以自己動手,用手用腦,效果更好。
2.在教學中使用物體進行比較。
“比較教學法可以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所學的內容,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長久記憶。”讓孩子在自己制作的過程中學會比較方法。比如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長短粗細,要讓孩子逐步操作和學習。這樣妳就可以和自己比較,和孩子比較,和對象比較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收獲很多,還可以節省時間。
3.培養孩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孩子的最高興趣,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表現出壹定的求知欲和創造意識。比如教常識認識空氣的時候,我們以前只有老師操作實驗,孩子觀看。而是讓孩子自己實驗,自己操作,讓孩子逐漸學會用發現來討論、思考、分析問題。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在這樣輕松有趣的遊戲中輕松愉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知識,進而體驗學習的樂趣和享受。
(四)利用遊戲培養兒童的語言發展能力
1.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
孩子喜歡玩遊戲,沒有任何限制,精神狀態平衡放松。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這種和諧、快樂、自由的心理環境中,孩子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然,交流的主動性增強,交流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展現。在這樣壹個充滿互愛、互助、良好情緒和氛圍的環境中,要求孩子接受其角色的行為準則,有助於培養其積極健康的情緒,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以物代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發展。
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問題時,老師並不直接參與,而是在給孩子創造好的素材的同時,鼓勵孩子學會克服自己的困難,學會以物代物。比如幼兒園用橡皮泥和面,用小花切片當菜花,用小棍子穿插切片做羊肉串,都很生動,讓孩子學會以物代物,自己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問題。在以物代物的選擇中,孩子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
3.在遊戲中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很多遊戲已經出版好幾年了,缺乏新意,孩子不感興趣,但老師還是可以通過啟發和引導孩子去創造,讓他們感興趣。比如,老師可以把遊戲“我們都是木頭腦袋”改成“我們都是機器人。”《我們都是汽車人》和《我們都是變形人》重新點燃了孩子們的興趣,促進了他們的語言發展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五)利用各種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兒童的語言發展。
無論孩子學什麽,都需要經過反復的實踐學習,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經常組織兒歌、朗誦、故事會,為孩子創造練習口語的條件和機會。有時孩子們主動舉手背誦和講述,有時以小組形式,有時以傳遞包裹等形式。,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盡可能多的練習和鍛煉的機會。在這些活動中,壹些孩子背誦老師講的故事和兒歌,另壹些孩子背誦父母、親戚和朋友教給他們的東西。妳談這個他談那個,內容豐富,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還可以練習口語,鍛煉孩子的膽量。孩子喜歡模仿,模仿力特別強。老師是模仿的對象。為了發展孩子的口語,要求老師說普通話要發音準確,豐富詞匯量,平時說話要註意用詞用句的準確性,不斷豐富孩子的語言,使其語言生動形象,能吸引孩子。
我從這幾年語言教學的發展中發現了自己對孩子和教育的看法。我漸漸覺得學前教育是培養人才的系統工程中的基礎工程,而不是培養特定專業人才的階段,所以是以全面發展為基礎的。孩子是壹個完整的、獨立的、善良的個體,教育過程是完整的、全面的。它們應該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分析,考慮各方面的協調,面向所有的孩子,與各種教育手段的互動壹起玩。語言的發展讓老師和學生感覺更加和諧。語言教學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的發展有利於兒童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語言教學的發展可以促進兒童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語言教學的開展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言教學的發展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有利於培養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語文教學的開展,可以讓孩子在快樂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語言教學的發展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
孩子對語言、語音、詞匯、句子的學習,是從老師和周圍人那裏學習模仿的結果。壹定要給孩子提供好的語言範例,培養孩子純正、清晰、豐富的語言。教師要端正孩子觀、教育觀,熱愛學前教育,熱愛孩子。因此,教師應該要求自己的語言規範。和孩子說話,盡量做到清晰、簡潔、文明、禮貌、溫柔。並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孩子聽得懂,喜歡聽,會學,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心心相印,在不同的崗位上各盡所能,當好園丁,培育祖國的花朵,讓今天所有的愛和嬌嫩的蓓蕾,成為明天桃李芬芳,讓孩子成為社會的棟梁,成為對人民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