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妳為什麽想成為壹名美食家

妳為什麽想成為壹名美食家

中國歷史悠久,出現過很多美食家,比如過江鯽魚。最著名的有以下八位:第壹位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有很多頭銜,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老人...名單很長,我覺得還應該加上壹條:美食。雖然孔子曾經誇口說“君子不能吃飽飯,不能安生”,但其實他是壹個非常講究飲食的人。他的註意涉及禮儀、衛生、口味等各個方面。《論語·鄉黨》中有壹段可以看作孔子飲食文化思想的大綱:食不厭精,食不厭細。如果妳吃了食物,妳就會得到食物;如果妳餓了,妳會失去肉;如果不吃;色為邪,不吃;臭,不吃;輸糧,不吃;時不時,不吃東西;切的不合適,不吃;沒有醬,就沒有食物。雖然肉很多,但並沒有比吃更好。唯酒無涯,不亂如麻。不要撤回生姜食物。祭祀大眾,不留肉。三天祭肉,三天不吃。吃飯不說話,睡覺不說話。蔬菜雖然吃蔬菜湯,吃瓜祭,但壹定是在同壹個地方。講究到普通人都趕不上。孔子當然也在其他地方發表過自己對飲食的見解。限於篇幅,我就不壹壹引用了。單憑這段話就足以證明,生活在2500年前的孔子是當之無愧的美食家!二是漢末的曹操。天下人都說曹操是漢奸,誰有壹點深入的見識,或者被誇為有能力的大臣;讀過文學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知道曹操對酒文化有很好的理解,寫過“如何解惑,唯杜康”這樣的名句。眾所周知,曹操曾努力學習烹飪藝術。根據王詩涵的《羽泉科學文選》,吳偉的《四季食物系統》是《文選》註釋中引用的書籍之壹。換句話說,曹操可能對烹飪做過專門的研究,寫過專門的著作。現在可以看到從《太平玉蘭》等文獻中整理出來的《四季食制》,都是講魚的起源和吃法。A * * *講了十四種魚,有些今天已經很難找到了。這裏有三個例子:郫縣玉子,黃色的鱗片和紅色的尾巴,從稻田裏出來,可以用來做醬油。(《玉蘭》936)疏齒魚味似豬肉,出東海。(《玉蘭》940)鯡魚有五個水桶那麽大,腳很長,有下巴。經常在三月中旬從河裏上來,經常在金夢被抓。黃色脂肪,只用於烹飪。淮水也可用。顯然曹操是壹個非常愛吃魚的美食家。第三個是唐代的杜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詩聖杜甫是壹個壹生落魄,憤世嫉俗的苦詩人。其實是很大的謬誤!杜甫出身名門,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年輕時,他過著追獸逐馬的生活。雖然他中年以來吃了很多苦,但畢竟是生活在統治階級群體中的人。他見過各種美食。在他的詩中,有對宮廷宴飲、皇家宴會和農民飲酒的生動描寫。《甘鄉姜奇少府立壹條鰱魚,贈長歌》詩中吃生魚片的描寫;《病後飲酒贈君》詩中,有朋友設宴,主人盡力做了壹桌酒肉,讓他在亂世中見真情;《處士八衛》詩中,戰爭年代的壹種簡單小吃,“春韭夜雨切,糙米特煮”,充滿了人間溫情...這些都是文學史上的珍品。可以說杜甫是第壹個用詩歌表達中國美食的人。不用說,杜甫是超級美食家。第四個是宋代的蘇軾。毫無疑問,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食家。因為他發明了壹道壹直很受歡迎的菜:東坡肉。除了豬肉,蘇軾最愛吃的菜還有各種魚(包括黃魚、章魚、鱸魚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關於河豚的。《惠崇春江晚兩景》詩中有壹句說:竹外桃花三兩,春水暖鴨先知。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由此可見美食蘇軾的膽識。晚年,蘇軾的興趣轉向素食,主要吃蔬菜和水果。在廣東海南期間,他嘗遍了南方的各種水果,楊梅、橘子、荔枝、桂圓、橄欖、檳榔,什麽都不喜歡。其中,我特別喜歡荔枝。“壹天300顆荔枝,我不惜做嶺南人!”名句留在人間。此外,蘇軾晚年還致力於湯(湯)的發展。他發明了幾種湯,其中壹種是用竹筍、米末(姜、蒜和韭菜的碎末)和薺菜做的。“新的壹年,竹筍發芽,竈上霜倒出老罌粟。我繞麥田,乞野草,被逼為僧舍煮山藥湯。”(《二韻長時間不下雨種菜》)壹個是蘇軾在田裏做的,壹個破鼎。主要材料是蘿蔔和蕪菁(也就是蘿蔔)。這個湯大概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東坡先生還挺引以為豪的。他自稱“甄煮”,以“東坡湯”(《地邵府煮燉燜燜燜燜燜燜燜燜燜燜燜燜燜梗葦湯》)而得名。還有壹種金牌東坡湯,名叫“東坡玉滿湯”——其實是蘇軾的兒子蘇果發明的。“甜如龍的口水還是白的,喝起來更像牛奶壹樣清澈。不要把南海弄得金光閃閃,比東坡玉還輕!”(“孩子突然想出新點子,把山藥當玉液湯,色香味俱佳。天上的素陀未知,人間無此味。)味道好到蘇東坡對配方保密,不肯公布配方,只告訴我們主料是紅薯。第五位是明末的張岱。雖然張岱本人壹身白衣,既沒中過科舉,也沒當過官,但他出身於官宦之家,家境殷實。再加上家鄉盛產江南,有條件追求各種生活享受。他自稱是壹所好房子,壹個好仆人,壹個好的兒童性騷擾者,壹件好的新鮮外套,壹匹好的駿馬,壹盞好的燈籠,壹個好的煙花,壹個好的耕園,壹個好的倡導者,壹個好的古董,壹個好的花鳥...,他還寫詩寫歌,下象棋和書法,吹長笛,玩蹴鞠和下棋,用手打牌,射馬,打鼓唱歌。自然,張岱對各種飲食也很有講究。其中,他尤其擅長吃螃蟹。每年十月,張岱和他的朋友兄弟們會組成壹個“螃蟹黨”,舉行吃螃蟹的活動。壹般情況是每人拿六只螃蟹,怕涼怕腥,就輪流煮。輔食有肥臘鴨、牛奶酪、醉蟑螂如琥珀、用鴨汁煮如玉版白菜、水果如謝橘、鳳梨、鳳嶺、蔬菜如冰坑筍、喝玉壺冰、用膳用新余的粳米、漱口用藍雪茶。這些都記錄在他的文章《吃螃蟹》裏。第六位是明末清初的李煜。李煜以戲劇家著稱,但其實他和張岱差不多,也是壹個博覽群書,興趣廣泛的人,這壹點從他的《隨感》這本書裏可以得到最好的證明。他的美食素養,從《漫送》中的“飲酒部”就可見壹斑。飲部分三節,菜糧、谷糧、肉,也就是說蔬菜、米面主食、陸、海、禽、獸、魚蝦,以及食物所需的各種材料,他都有研究,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第七位是清朝的金聖嘆。金聖嘆是清代傑出的文學批評家。他對《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推崇備至,說天下有才之人都要壹壹閱讀評論。可惜的是,至今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水滸傳》和《西廂記》兩個評點。他評《水滸傳》時,思想新穎,才華橫溢。金聖嘆生活清貧,野性不羈,言行常常煽情,堪稱冷幽默大師。江蘇吳縣任等十八人濫刑賄征,金聖嘆鼓動千余名學生在順治死訊傳到蘇州時聚集在文廟哭訴抗議。結果惹怒了朝廷,下令年中處死包括金聖嘆在內的將士。臨死時,金聖嘆盡可能喝得自由自在,說:“斷也是頭痛,喝也是樂事。砍了頭先喝才好玩!開心!”另壹個版本是“斬首痛,聖嘆無心,神奇!”(《梁章鉅歸田筆記》)他給大兒子的遺言並不重要,只是壹味的菜肴配方。這個有不同的版本。壹個版本是“……花生和豆腐幹壹起嚼,吃起來像火腿”;另壹個版本是“……鹹菜和黃豆壹起吃,味道像核桃。“這條法律壹通過,我就死而無憾了。”即使身處險境,我們還在想著美食公式的精神,所以我們要把它當美食來崇拜。我願向先賢之靈獻上壹瓣心香!第八位是清朝的袁枚。袁枚是乾隆時期著名的詩人和評論家。那時候,如果詩人能得到他的好評,他的價值立馬翻倍。因此,許多詩歌愛好者,包括壹批達官貴人,都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詩寄給他評論——他的名作《詩隨園》由此而來。袁枚討厭官場的勾心鬥角。33歲,父親去世,他辭職回家。從此,他不再做官。他在南京買下隋的廢園,改名“隨園”,建房而居,在詩與酒中悠閑度過壹生。在此期間,袁枚寫了壹本重要的書《隨園食單》,這本書將被視為日後對烹飪技術和南北菜肴的系統闡述。全書分為信息榜、警榜、海鮮榜、江鮮榜、特祭榜、雜祭榜、羽族榜、水族秤榜、非族秤榜、雜食榜、小菜單、點心榜、大米粥榜、酒食榜等14個方面。對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於中國的300多種點心菜肴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還介紹了當時的名酒名茶,涉及到選材和品嘗。袁枚雖然寫了專門的烹飪書,但他本人秉承“君子遠廚”的古訓,不會做菜。所以,他不是烹飪大師,而是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