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壹對錢鐘真先生(1875-1944):
海翻松成舞,舌間電閃雷鳴。
這聯系蘇東坡的詩集。第壹部《海散成舞》出自七言古體《周海施施與蔡範靜》,第二部《舌尖電閃》出自七言古體《鶴望壁》。
第壹副對聯“海變松為蘭舞”寓意海濤洶湧,松枝隨風起舞;
第二副對聯“舌有雷筆,神有神”的意思是說話勢不可擋,舌底似有雷;我寫字的時候,思維像彈簧壹樣,我的筆仿佛得到了上帝的幫助。
在這裏,第壹部分屬於崛起,第二部分是真相。
說到“興”,就要說說我國詩歌中常見的兩種表現手法——“比”和“興”。
“比”是比喻,是漢語中的常用表達。這樣可以比平鋪直敘更形象生動,更容易打動讀者。比如《詩經·馮偉·碩人》中用了壹系列的“比興”來形容莊姜的美:
“手如柔荑(tí),膚如凝脂,領如蜉蝣(qíu qí),牙如犀牛(hù xī:)。Qín是第壹個蛾眉,笑容靈動,眼睛漂亮。”
又如,在貘(b和n)風中,伐柯:
“伐柯如何?無斧可砍。妳怎麽娶那個妻子?媒體不行。”
再看現代詩,如著名詩人賀敬之在《回到延安》中寫道:
“小羊小羊在乳房處看媽媽,小米飯餵我長大。”
陜北民歌中有這樣的癡情句子:
“騎在墻上太低了。面對面坐著就想妳。”
“興”就是先說點別的,再引出妳想說的。有時候直接好玩,有時候按比例好玩。比如《詩經》第壹篇《關雎》中:“關雎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周南·國風》:“桃飛去,焚其榮。兒子回國,應該在家。”也許是純粹的好玩,也許是“好玩”中有壹些“比較”。
接近純粹的“興”,如陜北民歌:“彎刀割韭菜,慢慢嘗心”“風塵動柳微搖,日夜夢妳歸。”
與“比”相比,“興”在表達上來源於“無意”,“比”在創作上來源於“刻意”。簡單直白的詩歌多有“興”的成分;成熟的詩歌有很強的“比較”意味。
縱向看,《詩經》在詩歌發展史上處於壹個自發的、樸素的時期,有很多“興”的元素;在唐詩宋詞的成熟期,鮮有“興”的痕跡。《我奇怪為什麽我的錦瑟有五十弦》《華林謝純洪》看似寫的是外國的東西,其實都是在“比”人情。
橫向來看,民歌很幼稚,有很多“興”的元素,而文人的詩歌優雅華麗,“興”的方法不太好找。
然後看何嵇紹先生(1799-1873):
猛,哦,詩詞金字,筆鋒縱橫。
書的第壹部分“熱情的詩歌是金石”的意思是——詩歌是用熱情唱出的,它的感情真的震撼了石頭;
對聯的第二部分“落筆,走在餃子裏”的意思是——落筆,揮灑自如,姿態恰似壹條飛龍。
第壹聯的“陰”是“震動”的意思。
這壹對出自陸遊先生的七律,張公甫的《登門之約》和《以詩許下諾言》。原詩如下:
散落的亭坪露水清,北窗昨夜秋。
書屢入東方,壹直坐在思想之巔。
猛,哦,詩是金石,縱橫寫是鯨。
與曹操相遇已有壹千年,再次相見,驚喜萬分。
我們來看看張文濤先生(1764-1814):
文清在摩天大樓上跳躍,他的筆觸充滿了雨水。
在書的第壹部分上,“文氣躍進”是指構思壹篇文章時,其心像壹只歡快高飛的天鵝壹樣躍進;
對聯的第二部分“筆動自如得雨團子”是指寫文章時,其筆靈光壹閃,動作自如,猶如壹條在雨中狂歡的巨龍。
然後看費新我先生(1903-1992):
詩歌使春風照耀草木,書籍成為利劍和蛇龍。
這壹對詩和後兩對差不多,都是“春風使草茂盛,書成利劍蛇龍”。第壹部分講作文,第二部分講寫作。?
這壹對出自黃庭堅的七律《園洲柳司法詩與詞詩因第二韻》。原詩如下:
袁州不止壹個司法局,黃昏就要印。
詩歌使春風繁榮,書籍成為切割鯰魚的快刀。
如果妳從遠處知道清朝的官員都藏在哪裏,妳應該問問郭是什麽人。
我還挺記得我是不是生病了,在家也不想喝拉瑪。
這幅對聯的作者是當代書畫大師費新我先生。60多歲右手受傷後,費先生只能用左手寫字。但是,當上帝為他關上壹扇門時,他為他打開了另壹扇門。王先生憑著自己的高稟賦和頑強的毅力,經過長期的探索,終於形成了“逆水行舟,行將就木”的獨特“左撇子”風格。可以看到這個墨跡。
我們來看看於右任先生(1879-1964):
畫如煙雲,詩滿江湖。
書的第壹部分“畫如雲煙連泰戴”,意思是——潑墨,但見筆底雲,幾乎等於泰山玉帝;
第二副對聯“詩寫滿江湖”是說壹首詩壹旦寫出來,往往被文士林的書信讀到,便在江湖上掀起波瀾。
然後看譚澤闿先生(1889-1948):
先把山山水水捧在手心,盡收豪華端。
這壹對“先把山川攬於掌中,風景入奢終”。達到這樣的輕盈,不僅需要高超的眼光和胸懷,更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磨礪。“幸福壹次需要十年”是真的。
此對為宋人詩集,上篇出自陸遊七律《道學雜》:
龜堂神通廣大,為何不白發紅腮?
先把山川捧在手心,再把它們移入山川。
鶯花不老不俗世,風月常奪新化學。
東麗君附近沒見過妳,住的少也別著急。
第二部分出自張豐原《七法》名為《高方山夜圖》;
地位崇高,眼界開闊,風景在奢端。
廢棄的宮殿,亭臺樓閣,煙鎖,隔江望月。
水離吳越近,樓就越低到鬥牛的寒冷。
聲畫同唱難,膝蓋上彈七弦琴更難。
再來看看譚顏楷先生(1880-1930):
書強而有力,畫獨壹無二。
這對“書可以霸氣大有技巧,畫只能以不同的方式看”運用了互文修辭。只要功力深厚,本性向上,書和畫都可以霸氣,可以有不同的看點。
譚先生的這副是傑作——他的字和書看似都輕松瀟灑,實則蘊含著命運的力量。這麽幸福,壹千年能有幾個人?
最後看看吳湖帆先生(1894-1968):
得意的時候可以跳舞,全神貫註的時候心情會好壹點。
這壹對“得意時舞,聚精會神處微搖”,是指文人表達快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他可以像天真的孩子壹樣跳舞,或者像聰明的藝術家壹樣寫作。
子曰:“質勝於文,而為野;文學勝在質量和歷史。溫柔敦厚;然後是君子。”君子之樂,或樸質,或文藝,但時期均衡,豈能疏忽?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