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枇杷的詩1。蘇軾寫過哪些關於枇杷的詩?
“二月十九日,我拿白酒鱸魚過詹,讓妳吃槐葉。”蘇軾枇杷煮金珠,桑葚初落嘗玉蛆。
我暫且借十掛蓮花,空腹倒五本書。綠浮蛋碗槐米芽餅,紅點冰盤魷魚。
喝醉了睡個好覺才是真正的事業,我這輩子很有品味。創作背景:此詩出自《蘇軾全集》卷二十三。
寫這首詩時,蘇軾已近60歲,被貶為軍副使,駐惠州(今廣東惠陽)。蘇軾日夜馳騁,壹路行到貶謫中心,受到嶺南百姓的熱烈歡迎。
他把皇帝給的黃金拿出來,捐給疏浚西湖,修了壹條長長的堤岸。“涼拌槐葉”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時令寒食。據記載,它最早始於唐代。它是將槐樹的嫩葉用汁和面搗碎,切成餅、條、絲,然後放入冰庫冷藏或浸泡在井裏制成的。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字子瞻,又名大蘇,稱東坡居士。
梅州眉山(今四川)人。他們和父親蘇洵、哥哥蘇轍壹起被稱為蘇三。
他是文藝全才,文筆汪洋恣肆,流暢自如,與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並稱為甌塑;他的詩清新雄健,善用誇張的比喻。他在藝術表現上風格獨特,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豪放詞派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有新意。用筆寫得跌宕起伏,童趣盎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繪畫和文學壹樣,我喜歡做壹個枯木怪石。論繪畫,我崇尚相似。
著有《蘇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枇杷詩
初夏去張遠旅遊
年代:宋作者:
鴨塘水淺且深,梅子熟時天氣半晴半陰。
東園滿酒西園醉,枇杷樹盡金黃。
高山枇杷
年代:唐作者:元稹
山枇杷,花如牡丹,灑血。前幾年,我遊遍青山。
這是山花的好季節。壓枝全開,葉半裂。
緊緊爭茶,慢慢解開絳囊初結。金線在迷茫中飄蕩,
纖維重的珊瑚花斷了。因為風旋掉裙擺飛起來,和太陽的眼睛壹樣熱。
子水倚巖,籠中雲隱霧。綠珠全心全意地說,
漢武眼神淒厲,欲仙欲死。人都愛美貌,我卻偏要怨羞。
對閑人說不聽,曾對樂天說。我昨天來到谷口首先提出問題。
而且還沒到山就停了。去通州晚了10天,離華友還有壹年。
山枇杷,太笨拙了,撐不住山。天很高,萬看不清楚,
九年級的時候皇帝的聲音不太清楚。滿園杏樹醉,陌路柳枝嫩。
因為妳優雅芬芳,妳是仙的隱喻,盤溪坐寒有權咽。
兩個樹林
年代:宋作者:範成達
枇杷曾經喜好,不求甜不求酸。
黃泥包裹著核心,散落著投擲圍欄。
春風打開門,公園就像榛子壹樣簡單。
壹株植物長了起來,看起來像吳起山。
去年,我試著花了壹點時間,我犯了冰寒。
變成金子彈壹起登上桃李盤。
壹個偉大的國王調停並不難。
老人怎麽會是樹?找壹張帶著鏡子的漂亮臉蛋。
小胡子很長,笑起來戴著圍巾。
韻線枇杷
年代:宋作者:梅
五月枇杷黃如橘,誰想荔枝也在同壹時間?
家明寫了壹首關於福臨的詩,但他討厭紅梅沒有詩。
雜園裏的水果
年代:宋作者:陸遊
當不酸的金橘第壹次生長時,無籽枇杷也就誕生了。
從幽園中獲得了珍貴的產量,泥濘的醪液還在小槽中。
“2月19日,我拿白酒鱸魚過詹讓妳吃槐葉。”
年代:宋作者:蘇軾
枇杷熟帶金珠,桑葉初嘗玉蛆。
我暫且借十掛蓮花,空腹倒五本書。
綠浮蛋碗槐米芽餅,紅點冰盤魷魚。
喝醉了睡個好覺才是真正的事業,我這輩子很有品味。
隱居中的枇杷
年代:宋作者:梅
枇杷五月固,青酸。
獼猴必須被激怒,但很難保持熱度。
3.枇杷詩
1,天平山中學
明朝:楊基
細雨嫩濕,南風樹枇杷熟;
徐星不記得山有多深,盈盈壹路送回家。
細雨打濕了楝樹的花朵,每棵枇杷樹的果實在南風的吹拂下漸漸成熟。沿著山路慢慢走,不知道有多遠。黃鸝沿路歌唱,送我回家。
2.初夏遊覽張遠
宋朝:戴復古
鴨塘水淺且深,梅子熟時天氣半陰半晴。
東園滿酒西園醉,枇杷樹盡金黃。
鴨子在池塘的淺水或深水中玩耍,李子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在這宜人的天氣裏,我設宴邀請了壹些朋友去參觀東園和西園。風景如畫,心情特別舒暢,盡情飲酒,有些人已經醉了。園子裏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壹樣掛在樹上,只是摘下來喝,品嘗。
3.把薛濤的校書寄到鐘書。
唐朝:王建
萬裏橋邊女校書,閉門枇杷花。
如今掃眉毛的人才少了,還不如領導春風。
萬裏橋邊住著壹位才華橫溢的藝妓,她家周圍環繞著枇杷花圈。在枇杷花中,她過著隱居的生活。如今像她這樣的才女已經很少了,即使是能充分領略文學意境的人,也總比她差壹點。
4.滿江紅山居是最棒的。
宋代:辛棄疾
幾只輕盈的海鷗,發現了壹片鮮綠色。哪裏,壹雙?來洗個澡。細讀離騷豪飲,看修竹多好。有飛泉,日用珍珠,迎客樹三千株。
春雨霏霏,種下新谷。永遠無所事事的日子,睡黃牛犢。妳看那雲,那麥壟,那雪蓋蠶簇。如果現在夠了,不夠的時候也夠了。在葉老和相守的攙扶下,枇杷成熟了。
幾只輕盈的海鷗飛來,攪亂了清澈碧綠的湖水。還有壹對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紫色鴛鴦,故意加在壹起玩水,打個沒完。壹邊認真讀《離騷》,壹邊喝了壹杯;在享受竹子的同時,我們也不拒絕各種肉類。附近還有壹個瀑布,像壹顆顆珍珠在飛濺,供我觀賞。不停的傾瀉,每天有3000個擁抱。
春天雨水充沛,新播下的糧食種子長出了綠色的幼苗;農閑時節,小黃牛懶洋洋地打起了瞌睡。地裏的麥子熟了,像連綿不斷的黃雲;蠶房裏亮晶晶的新繭像壹堆堆的雪。
唉,如果妳想追求生活的富足,目前已經可以滿足了;小米壞區不滿意,井什麽時候滿意?看我閑著沒事,幾個老農邀我去東園走走,說枇杷熟了。
5.郎怨詩
漢朝:卓文君
告別之後,兩地掛在壹起。
就說三四月吧,誰知道五六年呢?
七弦琴無心彈,八股文也不可能傳承。
九環鏈從中斷,十裏亭急見。
百思不得其解,千思不得其解,於是無奈怪郎。
千言萬語說不完,百無聊賴,十靠欄桿。
第九天可以看到孤雁,八月中秋滿月不圓。
七月半,焚香問天,
六月的三伏天,人人抖我心。
五月的石榴紅如火,卻被冷雨澆灌。
四月枇杷未黃,欲對鏡迷茫。
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而落,二月風箏線斷。
哎,朗朗,祝妳下輩子做個女人的男人。
自從分開後,我們的思想真的不同了。當時只說三四個月後再見面。誰能想到,到現在已經五六年了。沒心情彈七弦琴,也不想寄信。玲瓏連環玉碎,我在亭子裏等妳。即使我對妳有壹百個想法,壹千個想法,我也只是無助地責怪妳。
心裏有千言萬語說不完,但是沒有妳我很無聊,徒然倚在欄桿上。重陽節登高看孤雁,中秋月圓不相聚。七月半,我舉燭焚香問蒼穹。六月的三伏天太熱了,人們都在搖著扇子,我的心卻涼了。
五月,石榴花紅如火,卻偏偏被壹陣冷雨澆透了花。四月的枇杷還沒成熟,我對著鏡子心煩意亂。春天是忙碌的,三月的桃花隨著水流輕輕飄落。二月,風箏斷了線,無助地墜落。可惜了。唉,老公,我要妳下輩子做我的小妾。
4.關於枇杷的古詩
1.摘枇杷樹晉宋戴敏《初夏遊張遠》2。南豐樹熟,枇杷明,陽姬的《天平山中》3。情況是對的。東溪野生枇杷湯白居易的《山枇杷》4。寺廟枇杷在冬天開花。唐·岑參《去嘉州過城固郡,尋永安超禪師室5。枇杷門至楚易氏送故人至江陵尋牧。6.笑楊梅,不算枇杷王松伊寧的滿婷方松山方芳芳鍋7。枇杷樹戚姬的滿江紅山居8、夢斷枇杷香滿魏遼翁的《江城子夢渡晨瘦馬62616964757 a 68696416 fe4b 893 e5b 19e 3133361323562香煙》9。劉唐棕櫚園夏守建枇杷。送去利州10、山枇杷唐元鎮山枇杷11、山枇杷唐元鎮山枇杷12、枇杷中的紫檀商紂唐毛文西、鋪破浣溪沙、春水輕波浸青苔65438.5006666666枇杷已熟金珠、宋蘇軾的《二月十九日帶白酒鱸魚訪詹吃槐葉作寒淘》 但卻是宋、魯《山園裏種的楊梅不是枇杷的獨特可愛玩法》17中枇杷的豐滿之旅,無籽枇杷嫁接也由此誕生。 枇杷、橘、栗、桃、李和車的《百良詩話》19、飛旁枇杷和荔枝袁、楊維楨的《七口號》20、枇杷的熟煙、宋的艾興福的《留客》21、枇杷的剩樹、義尊的《芙蓉夢,日長深院》22、家鄉水果的枇杷宋的《枇杷壓枝杏肥半綠半黃枇杷很喜歡宋範成大的《兩棵樹》26。枇杷是兩棵高大的樹,宋的《隨滿叔遊高陽山》27。枇杷在其他地方都很香。宋鴻子的《尋梅》28。應該是枇杷合並。五月枇杷被梅錄於宋,31,清代推薦枇杷、橘◇宋歐陽修樂在襄陽,劉太尉從廣州送襄陽;32、枇杷在細雨中煮熟;4月24日,宋叔月香在雨中與山中友人共飲美酒;33、枇杷露在黑洞洞的窗外;在大武山廟,蜀國的受到了贊揚;34、枇杷制成。枇杷滿箱,安氏《香二十八日》36、枇杷帶紅石榴盛開,雷《四月二十日二書》37、枇杷隔年帶花,範《冬雜趣》38、枇杷雪洗清遠成聽絕《夜宿吳江聖壽寺》39、枇杷黃是客,枝艷恭敬。
5.描寫枇杷的句子
蘇東坡說:“客來茶來,無事,魯菊楊梅還酸。”。有人問他:陸菊是什麽水果?他說,“枇杷也”。後來有的書上還說“枇杷,壹種橘子。”我想這多半是因為蘇的“想當然”。因為,在司馬相如的《商·福臨》中,說的是“夏魯菊熟,黃幹橘,枇杷柿,亭乃玉蘭”。幾件事並列陳述。可見,魯菊是魯菊,枇杷是枇杷,中間不能劃等號。李時珍說:“註《文選》的人,把枇杷當作橘子,這是錯誤的。”很對。
楊萬裏寫過壹首枇杷詩:“大葉長耳,壹梢滿如盤。荔枝有很多核,但金桔沒有酸。雨葉枝重低,漿涼。長慶在不在,不要派他做園官。”前六句把枇杷的性格描寫的還算準確,但是沒有詩意。雖然孔子說讀詩可以多了解壹些鳥獸植物的名稱,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的教科書。郭沫若的《百花齊放》就是壹個失敗的例子。楊萬裏的枇杷詩,似乎是這壹類的第壹首。至於最後兩句,我不知道他說了什麽。司馬相如在《商·福臨》中雖然寫了枇杷,但並沒有表現出流口水的樣子,也沒有孫猴子偷吃蟠桃的記載。他是不是園丁有什麽關系?
還有壹首關於枇杷的順口溜,說有人送枇杷給別人,附信說:雲雲送兩筐琵琶。收禮的人接著寫了壹首詩:“枇杷非此琵琶,只因當年識字不多。”如果琵琶能開花結果,城市裏的笛子就會開花。“詩雖戲謔,卻讓人壹邊吃著別人送的枇杷壹邊心疼。漢字太多了,寫幾個錯別字都難。如果妳犯了壹個錯誤,妳必須寫壹首詩。這樣的詩可以說不完。我記得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劉半農是北京大學的閱卷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變得很激動,做了幾首閱卷詩,大大嘲諷了考生。其中有壹篇,因為學生把“留學”寫成了“留學”,劉先生說:“王老師犯了十惡不赦的罪,把他送到西方去留學。應該是九流加壹類,筋疲力盡。“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了《感覺老了以後(下)》壹文,認為可笑的不是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那些以此為笑柄的大教授們,來添油加醋的挖苦。枇杷大概是不發給中學生的,他們識字不多,可能是因為沒錢讀書,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而那些自以為是高官,有更大本事,到處題字,到處出醜的人。他們比城墻還厚,還不如捅他幾句,但這種人很少被嘲諷。
6.描寫琵琶的詩
朱仙聽說過代谷,也有很多《說文解字》的副本。
半月分弦,花在臉上。
將軍曾作曲,司馬多次為其伴奏。
這是胡忠樂。我希望妳能馬上演奏它。
孟浩然,涼州詞二首之壹(唐代)
今日渾成紫檀下腳料,
使琵琶聲入雲。
胡地千裏迢迢來到萬裏,
然後馬上發給明君。
王昌齡,參軍七絕之壹(唐代)
琵琶舞出新音,
總是關山留感覺。
我聽不到足夠的悲傷,
秋月高照長城。
(唐)涼州詞二首之壹
葡萄酒夜光杯,
想喝琵琶,馬上抓緊。
當妳醉在沙灘上時不要笑,
古代打過幾次仗?
《宮詞(唐)》
金防紫檀木槽,
弦的初始張力較高。
我昨天聽了新歌,
內宮簾外送櫻桃。
琵琶亭(宋代)張玉虎
江州司馬老知己,
江湖漂泊的感覺更深了。
萬裏故人月夜,
琵琶不是做出來的,也是摸出來的。
在潯陽河上,
彭澤前的楊柳峰。
這兩位聖賢並不相似,
悲傷和快樂是不同的。
琵琶亭(宋)常陸
江頭嶽明琵琶亭,
壹首悲傷的歌,壹種永恒的感覺。
想知道當時心碎的地方,
只有河水是壹種聲音。
清平樂(宋)顏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把它送回春天。
采摘工越來越不紅了。有小葉和小李子的梅幹。
肖瓊悠閑地握著琵琶。雪香輕紗。
只是壹枝嬌艷的枝頭,盛宴時獨自佇立。
蔡(宋)蘇軾
感情上還是有病,樓裏場景很多。
當我們舉杯相見時,我們會轉頭大笑。
停杯聽琵琶,輕輕撚。
醉面融春色,江天壹斜觀紅。
怨——琵琶女(宋)蘇軾
小蓮首先穿上了琵琶弦。打破藍天。
明明繡閣的怨恨,全射到宋身上了。
膚如玉,鬢梳蟬。在窗戶前面。
今夜飛蛾撲火,與人相鬥,猶如蟬卷。
葉舞條(金)劉英
遠恨我纏柳,夢繞梨長。
藍者記章,臺月,玉鞭斜。
綠鏡哭痕袖,紅墻醉墨籠紗。
相逢需壹生,春思入琵琶。
官宮*雙鴛鴦《孝陵》柳泉詞(元)王允
保持醉酒。欣賞春燕。壹曲清十斤酒。
與琵琶飲茶人交談。從而把心曲傳遞下去。
琵琶(元)
壹片相思木,聲含古秋。
琵琶是誰做的?不要離開妳的悲傷。
嶽調*蕭桃紅《離婚》(元)著
幾場秋雨老黃花。不顧怕離開人。
壹串悲傷的淚水。彈琵琶。
我羞於看屏風畫。聲悲玉馬。
擔心新Ropa。恨不到天涯。
聽老人理琵琶(明)張宇。
壹根老弦長時間逆弦而行,我的心智卻很薄弱。
莫庚演過《白靈麻雀》,現在北方人少了。
長安春雪曲(明)王贊登
暖玉琵琶寒月皮,壹般似雪映雒雒。
我只選了陽春樂,把它當盤珠玩。
(明)劉銘傳
琵琶是最好的聲音,很難解釋。
山很痛,音樂中和了眼淚。
文琵琶(清)石朝幹
琵琶弦急秋清,在關山奏出久違的情懷。
請問黃河東流,斷腸聲幾時盡?
琵琶(清)孫為亭
老北音的采訪絕對響亮,溫州南戲開始了。
四弦惆悵,如雨夜敲窗。
有流傳千古的費明的冤屈,有改了好幾行的傅鑫的詩。
當街唱歌,龜年落魄,抱怨興衰。
條子(清)袁祥福
壹技之長,眾人嘆出塵埃。
以問誰能抗得住手,曲高和寡婦是陽春人。
周琛已經去世,V的傳家寶技能更高。
因為傷人我就不聽余倫寶了。
7.關於枇杷的詩詞典故(急
關於枇杷的精彩詩句似乎不多。
蘇東坡說:“客來茶來,無事,魯菊楊梅還酸。”。有人問他:陸菊是什麽水果?他說,“枇杷也”。
後來有的書上還說“枇杷,壹種橘子。”我想這多半是因為蘇的“想當然”。
因為,在司馬相如的《商·福臨》中,說的是“夏魯菊熟,黃幹橘,枇杷柿,亭乃玉蘭”。幾件事並列陳述。
可見,魯菊是魯菊,枇杷是枇杷,中間不能劃等號。李時珍說:“註《文選》的人,把枇杷當作橘子,這是錯誤的。”
很對。楊萬裏寫過壹首枇杷詩:“大葉長耳,壹梢滿如盤。
荔枝有很多核,但金桔沒有酸。雨葉枝重低,漿涼。
長慶在不在,不要派他當園官。“前六句把枇杷的性格描寫得還算準確,但並不詩意。
雖然孔子說讀詩可以多了解壹些鳥獸植物的名稱,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的教科書。郭沫若的《百花齊放》就是壹個失敗的例子。
楊萬裏的枇杷詩,似乎是這壹類的第壹首。至於最後兩句,我不知道他說了什麽。
司馬相如在《商·福臨》中雖然寫了枇杷,但並沒有表現出流口水的樣子,也沒有孫猴子偷吃蟠桃的記載。他是不是園丁有什麽關系?還有壹首關於枇杷的順口溜,說有人送枇杷給別人,附信說:雲雲送兩筐琵琶。收禮的人接著寫了壹首詩:“枇杷非此琵琶,只因當年識字不多。”
琵琶若能開花結果,滿城簫管皆開。“詩是俏皮的,但壹邊吃著別人送的枇杷,壹邊讓人覺得不是滋味。
漢字太多了,寫幾個錯別字都難。如果妳犯了壹個錯誤,妳必須寫壹首詩。這樣的詩可以說不完。
我記得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劉半農是北京大學的閱卷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變得很激動,做了幾首閱卷詩,大大嘲諷了考生。其中有壹篇,因為學生把“留學”寫成了“留學”,劉先生說:“王老師犯了十惡不赦的罪,把他送到西方去留學。
應該是九流加壹類,面筋會熬壹鍋油。“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了《感覺老了以後(下)》壹文,認為可笑的不是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拿它當笑柄的大教授們。
枇杷大概是不發給中學生的,他們識字不多,可能是因為沒錢讀書,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而那些自以為是高官,有更大本事,到處題字,到處出醜的人。他們比城墻還厚,還不如捅他幾句,但這種人很少被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