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對感恩的解釋是“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謝。”其實“感恩”是壹個外來詞,牛津詞典裏的定義是:“願意為利益表示感謝,回饋他人”,比較貼切。我國自古就有感恩的傳統。《詩經》中有“桃報李”的說法,也有“但寸長草多少情,還三春花”“滴水不漏,還壹春”等名言。
感動人,先不要擔心感情。感恩是中國人性格的重要表現。感恩在傳統社會中孕育著濃濃的親情、友情和鄉愁。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能夠歷經滄桑和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下來,與歷史上形成的這種感恩精神密切相關。
感恩是壹種情感。體現了壹種回饋和獎勵。懷著壹顆感恩的心,妳就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妳就會把壹切都奉獻給偉大的祖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感恩是壹種美德。體現了壹個人對自己與他人、社會、偉大祖國關系的正確認識。正如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所說,感恩是壹種崇高的義務。我們反對功利的感恩,但每個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態,珍惜別人給予的善意。
感恩是壹種回報。當今社會是壹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離不開社會和他人的幫助。我們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受益者。作為恩人,妳應該心存感激。
感恩是對社會生活的積極回應。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壹面鏡子。妳笑,它也笑。”:妳哭,它也會哭。“感恩是對生活的嘲笑。
感恩是理性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當壹個人懂得感恩的時候,他會把感恩變成愛的行動,並在生活中踐行。壹顆感恩的心是壹顆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感恩,它是壹種責任,壹種自立,壹種自尊,壹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感恩是生活對生活的惠澤。壹位哲人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壹個人厚顏無恥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感恩不是單向的努力。感恩,讓我們在付出的同時,分享生活的陽光和感動,體會幸福的真諦。
我們需要感謝祖國,我們需要感謝全國人民,新疆各族人民需要相互感謝。
有這麽壹段獲獎感言,有這麽壹段話,他曾經讓我落淚。
【頒獎詞】英雄回鄉,萬人告別英靈,回到家鄉悼念英雄。
男人的腳步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動了新疆,感動了中國。
我看見他坐在岸邊洗腳,就問他為什麽不去遊泳。他說,“我不會遊泳。”壹位事發前在現場見過劉的市民說,“誰知道後來兩個孩子掉水裏了,他下去救人了!”
“我無法用言語表達對救了我兒子的人的感激之情!”救出孩子的小超父親說,兒子的命是壹個不知名的大學生用生命換來的。他想教育兒子學習恩人的品質,學會感恩。
他是壹名有上進心、有愛心的80後大學生。在兩個溺水少年的危急時刻,他毫不猶豫地下水救人。最後壹刻,他把漂浮物扔給溺水男孩,男孩得救了,但他卻獻出了自己22歲的寶貴生命。他就是劉,來自重慶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新疆籍大學生。他把愛傳播到了江淮大地,感動了新疆,感動了中華大地。
新源縣阿爾馬勒鄉塔格勒布拉村,是劉生活了22年的家鄉。劉的母親,是壹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為了等兒子,她已經十天沒吃好飯了。7月27日,我終於等到了孩子的父親劉的歸來,但我手裏拿著壹個骨灰盒。陳玉霞的眼淚已經流盡,仍然不願意相信事實,當他看到兒子的骨灰和熟悉的畫像時,他徹底絕望了。3月8日,劉從信息學院打電話給母親,感謝她的好意。母親節那天,他又打電話回家,告訴媽媽要好好照顧自己。他兒子已經長大了,等他賺到錢壹定會給媽媽壹份像樣的節日禮物!後來,劉又給她媽打了電話。這壹次,她有點擔心。“他說他在學校突然暈倒了。我問他是不是學習太累,用腦太多。還在他卡裏打了錢,讓他去醫院做個腦電圖,拿點藥。我猜他從來不去醫院省錢……”陳玉霞說,每次他給家裏打電話,兒子的最後壹句話壹定是“爸爸媽媽,妳們要保重”。劉的父親劉專程來到兒子救人的安徽蚌埠淮河。“河水湍急,特別嚇人。據當地人說,至少有二三十米深,他兒子不會遊泳。如果他下去,肯定會死。”站在淮河邊,劉百感交集。
有人說,不是每朵花都能代表愛情,但玫瑰做到了;有人說,不是每壹棵樹都能抗得住幹渴,但白楊能;有人說,不是每個人都能為正義犧牲自己的生命,但劉做到了!壹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壹個淳樸而熱情的新疆小夥,當代大學生的楷模,在異地為兩個陌生人展現英雄氣概!在這個“英雄”面前,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任何豪言壯語都無法詮釋英雄主義。面對危險,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劉的行動源於他的內在品質,壹個英雄的真正品質。
新疆人的精神——互助
(介紹)地中海有壹種鸚鵡魚。當其中壹個不幸時,其他同伴會不惜壹切代價去營救。這種動物用行動解釋了什麽叫互助。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難免會遇到壹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別人伸出援手。互助就是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是壹種真誠自然的付出行為,是壹種出於低級趣味的高尚情懷,會永遠激勵和鼓舞人們不斷進步。互助是我們幸福家園的基石,繁榮發展離不開互助,互助是溫暖的源泉,互助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互助,簡單來說就是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是真誠自然的付出行為,是出於低級趣味的高尚情懷。無論在什麽時代,團結互助的精神永遠閃耀,永遠激勵和鼓舞著人們不斷進取。
互助不僅是道德良知的體現,也是壹種社會責任。古往今來,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各族兒女團結奮鬥,同舟共濟,榮辱與共。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難得的互助精神,這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願望。
維吾爾族母親和她的四個民族的19孩子的故事。
加上她自己的9個孩子,70歲的阿尼帕和她的民族團結大家庭共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孜別克6個民族180多人。他們的故事感動了20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前不久,在阿尼帕老人家裏,當記者和縣幹部指認照片中被收養的孩子是誰、什麽民族時,阿尼帕老人突然插話:“這裏沒有什麽民族,都是我的孩子!”愛的輪回,他們說,“我從媽媽那裏學會了愛,學會了幫助更困難的人。”
(霍城縣法院案)
新疆人的精神——進取
易經說:天強,君子自強不息。這句話透露出壹種精神——進取。易經說:天強,君子自強不息。這句話透露出壹種精神——進取。作為現代文化的重要內涵,進取意味著拼搏、頑強拼搏、創新和發展。
生活在古代新疆的各民族,長期處於“地燥堿鹵,五谷不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的幹旱寒冷氣候條件下,經常互相爭鬥。這種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新疆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的性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仍然是新疆各族人民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源泉。
進取性體現在對未來發展方向、目標、道路、模式的選擇上。每壹個地區和國家的現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過程,都是在壹定背景下的選擇和適應過程。
霍城縣援疆項目將地處伊犁河谷東部的霍城縣與素有“江海門戶、船閘要塞”之稱的江陰線連接起來。援疆項目給霍城縣未來的發展方向、目標、道路、模式帶來了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援疆項目既有為新疆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的產業項目,也有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民生項目。包括資金物資的無償支持,幹部人才的全力支持。既有“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援建項目,也有雙方的互利合作,包括對口支援新疆建設的各省人士,對新疆人民充滿熱情、無私幫助。妳們用行動回答了“援疆什麽,在新疆做什麽,留下什麽”的問題。他帶給霍城縣的是壹種精神和理念。學會不落俗套,勇於創新,勇於不斷超越自我。改變觀念,創新觀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抽象概括。在江陰,“創新”是壹個具體的行動。江陰站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上,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能跳出自己,審視自己。在繼承過去好的經驗的同時,不斷否定自己,實現壹個又壹個飛躍。無論是壹個地方,壹個企業,還是壹個領導者,“創新”都不是霧裏看花,而是抓住事實,轉化為具體行動。江陰不能照搬嫁接概念,宏觀圖景可以模擬,江陰模式不能簡單復制。再好的模式,也不能盲目照搬。用偉大的余曼的話說,創新就是在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根據發展的時代和變化的形勢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發展點。開闊的視野可以開闊妳的思維。我們不僅要學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先進技術和知識,還要培養創新的思想和把握時代脈搏的眼光。
讓我們把“新疆精神”作為我們的力量支撐和行為導向,作為我們的尊重和追求,同心同德、壹個方向、壹個基調、壹個力度,共同努力,充分發揮新疆的比較優勢、機遇優勢和後發優勢,譜寫幸福繁榮城市跨越式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