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七律長征中的五嶽是什麽?

七律長征中的五嶽是什麽?

“所謂五嶺,史書記載各有不同。據《廣州紀》、《南康紀》、《禹:地誌》、《水鏡註》記載,五嶺具體位置為:大余嶺,在江西省西南角大余縣南部,與廣東省南雄縣接壤,是粵贛交通要道。秦代的橫蒲關就在這個山脊上。都龐嶺位於湖南省藍山縣南部,廣東省連縣北部,而不是今天位於廣西灌陽和湖南省江永之間的都龐嶺。秦代的黃溪關就在這個山脊之上,也是從湖中進入廣東的必經之路。騎田零,在今天湖南的郴縣和張懸縣之間,就是湘粵通道,秦代的陽山關就在這個山脊上。湖南省江華縣、廣西和縣、鐘山縣北部的孟珠嶺,是從湖南進入廣西的必經之路。廣西興安北部的嶽城嶺,是湘桂交通要道,興安境內還有嚴觀、秦城遺址。可以看到,五嶽都位於南嶺山脈的最前線,南嶺從雲南的雲嶺開始,東至貴州的苗嶺,再沿兩廣與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邊界向東入海。其間山巒無數,史書列有大禹、騎馬場、杜旁、朱蒙、越城五山,與秦軍行軍路線有關。”(參考黃顯範《壯族通史》)武陵由嶽城嶺、都龐嶺、朱蒙、騎田嶺、大峪嶺五座山組成,故又稱“武陵”。位於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交界處。它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水平構造帶山脈,也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這裏是天然屏障,武陵山脈阻礙了嶺南與中原的交通和經濟聯系,使得嶺南的經濟文化遠不如中原,被北方人稱為“蠻夷之地”。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禹嶺開鑿梅觀古道後,武陵地區逐漸得到開發。古代統治者總是以武陵為界標劃分行政邊界,所以武陵也是各省區的邊緣。武陵山脈以南的地區稱為嶺南,主要指兩廣。壹般人都能在地圖上找到五嶽中的三座——嶽城嶺、都龐嶺、大峪嶺。然而,齊天嶺和孟珠嶺卻常常被忽視。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吳海濤收藏了近百年的中國地理教科書。根據他提供的資料,1913年,商務印書館新出版的《中國地理》在壹定程度上介紹了武陵,稱“自過程嶺東,過南疆,分兩廣。作者最多的是孟珠嶺、嶽城嶺、杜旁嶺、齊天嶺。東面與大禹山相連,就是所謂的霧靈山。”1935某中學地理課本第八章名為“嶺南之山”,對霧靈山的描述比較詳細:“南嶺綿延千裏,各地叫法不壹...南北交通不限於蜿蜒的河流,這是壹條崎嶇的山路。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紅軍長征是從1934開始的,他們不可能讀過1935的課本。但這些描述大致可以代表當時受過地理教育的人可能知道的五嶽。“武陵”、“南嶺”、“嶺南”、“山”、“山脈”——這五個名詞交替出現,也引起了我的註意。五嶺是南嶺,是相對秦嶺而言的。秦嶺,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也叫“北嶺”。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還因為秦嶺是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界線,這壹點廣為人知,而霧靈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界線,這壹點也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視。在唐代,“嶺南道”是當時中國十大“道”之壹,管轄著“南嶺”以南的兩廣地區。至今,“嶺南”依然代表著這片土地,孕育著獨特的嶺南文化。另外,武陵不是山脈,它沒有統壹的方向,而是壹座“破山”。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創作賈府大觀園,讓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進入瀟湘館。瀟湘水和湘水都發源於霧靈山,是“瀟湘雨夜”——所以我想知道曹雪芹是不是在暗示林黛玉有說不完的眼淚。武陵山區雨量充沛,發源於多條著名河流。北坡除瀟湘河、兩江外,還有四源:湘水支流沂水、春陵水、雷水、漳水,與貢水匯合形成贛江。南坡河流較多,發源於桂江、合江、連江、舞水、鎮江...雖然武陵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但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界線,歷史上也經常發生相互搶水的情況。古往今來,人們利用這些不起眼、有時只是平緩的山丘,挖了幾條山路,從而將嶺南的兩廣與“嶺北”的湖南、江西連接起來。唐代張九齡建議開鑿的梅關驛道就是其中重要的壹條。它變山為谷,很快成為中原與嶺南交流的主要道路。去梅關之前,大余縣委宣傳部的彭告訴我:“早在秦朝的時候,大余就是秦始皇南下的要道。漢代,於兄弟來此築城防守,故名大禹嶺。過去,漳水的航運非常繁忙。中原運往南方的貨物從我們這裏上岸,經過梅關,到廣東,再用鎮江裝船,非常方便。”323國道從大余到南雄的距離只有40公裏。這條路開通後,梅觀古驛道完全成了壹道風景。我們走過梅關。至今保存完好的8公裏山路,好走,風景優美。過梅關,也就是進入廣東,確實是壹條非常輕松便捷的山路。可惜紅軍長征沒有走這條路。突破第壹道封鎖線後,根據與廣東軍閥陳達成的協議——盡量不進廣東——紅軍剛到南雄的,立即北上渡大玉嶺回到江西,再經崇義、聶北上粵北的長江鎮、城口鎮。只有陳毅和項英沒有參加長征,留在了尤山地區堅持遊擊戰爭。他們在梅嶺留下了足跡和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