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度位置和優勢:我國領土從北到南跨越廣闊的緯度,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帶,不在(寒帶)。巨大的氣候差異為(多種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區位及優勢:(1)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在夏季風濕潤氣流影響下,降水)富饒,有利於(農業)生產;(2)東部地區海陸兼備,有利於與海外國家的友好交往;西部地區(深入歐亞大陸)使中國的陸路交通能夠直接與各國(中亞、西亞、歐洲)溝通,方便了外國(交流與合作)。(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中國領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裏,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鄰14。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陸地邊界2萬多公裏。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
2.我們國家的人口
●2000年人口:(1295)億。
●中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勻)以黑龍江黑河和雲南騰沖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區人口密度低。中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西部大開發應該註意哪些問題?西部地區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目前,人、地、水、土的矛盾相當尖銳,西部開發必須以環境保護為基礎,不能先開發後治理。)
●人口政策: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中國的民族
我國* * *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最集中在(中部)和(東部)。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西南)。壯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民族風俗: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傣族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民族的長久鼓勵等。
4.中國的地形
●中國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地廣闊)
●山區開發與保護應註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勢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註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中國的地形特征:(中國的地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樓梯、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和主要地形區域的分界線
第壹步,第壹步,第二步,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第三級臺階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青藏高原和4000米以上的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是1000-2000m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第三級臺階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平原、盆地交替分布在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中國地形的階梯狀分布對中國氣候、河流、交通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形西高東低,有利於海上潮濕氣流向內陸推進,給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充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形必然造成我國河流自西向東流入大海;河水從較高的臺階流向較低的臺階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東流的大河連接了中國東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聯系;樓梯交界處的高山山脈成為中國東西交通的巨大障礙。
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域
西邊東邊
①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長江平原
④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域
北方和南方
⑤昆侖山塔裏木盆地的青藏高原
⑥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
●山脈構成了地形骨架。
●四個平穩期
(青藏高原)中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開闊,壹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分布廣泛,地表有成千上萬的溝谷。
雲貴高原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裏木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準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好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陰山。
昆侖山-秦嶺
南嶺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山脈-武夷山山脈
臺灣省山區。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5.中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中國從北到南可分為五個溫度帶。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臺、廣東、桂雲或雲南
(5) 13
(6)②亞熱帶③暖溫帶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中國可分為
分為幹濕(濕)、(半濕)、(半幹旱)、(幹旱)四個區域。
幹濕區、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幹旱區、幹旱區。
植被森林草原草原和沙漠。
農業類型種植(水田農業)種植(旱地農業)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巴顏喀拉)、(岡底斯)。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差異的原因:
中國長江中下遊“魚米之鄉”的特殊景觀得益於氣候。
長江中下遊和青藏高原大致處於同壹緯度,但氣候差異巨大的原因是地形(青藏高原海拔高)。
長江中下遊與阿拉伯半島大致處於同壹緯度,氣候差異大的原因是(海陸位置)和(夏季風)的影響。北京和烏魯木齊的緯度大致相同,但降水量相差較大。(陸地和海洋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區域種植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區有不同的內部烹飪系統;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有所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東西方植被不同;東西部的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農耕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方房屋的屋頂結構不同,東南多雉屋頂,西北多平屋頂。(不同降水量)
使中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②形成不同的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人們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寒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氣候復雜多樣)
人的衣服也因為適應了氣候(氣候復雜多樣)而五顏六色
比如西藏的藏袍,是為了適應西藏日差大(地形)的氣候特點而設計的;⑤建築特色因地而異。北方屋頂坡度小,墻體厚,南方屋頂坡度大(溫度、降水);6.沒錯。……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中國的雨帶正由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中國北方的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時間短。
●季風氣候造成的災害性天氣(寒潮)、(臺風)、(水旱災害)。
●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1)從圖片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征:氣候特征(復雜多樣的氣候)和(季風)氣候顯著。
(2)三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列舉並比較長江和黃河。
長江黃河工程
青藏高原的發源地唐古拉山和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
源頭脫脫河嶽古宗烈渠
流經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等省。
流經長江中下遊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有嘉陵江、漢江、贛江、洮河、湟水、渭河。
盆地位於秦嶺和南嶺之間,陰山和秦嶺之間。
開發水電(上遊)和航運水電(上遊)
治理和建設中上遊防護林(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災害成因及治理基本方案。
河段的上遊、中遊和下遊。
主要災害是草地退化、荒漠化和嚴重的水土流失。
災難的原因是氣候趨於幹燥。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支流眾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遇到暴雨,大量泥沙隨雨水流入黃河。黃河進入平原下遊,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緩,攜帶的泥沙沈積,使得河床逐漸擡高。
經營植樹種草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固黃河大堤
8.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季風區或非季風區幹濕區主要地形類型
平原,低山丘陵和盆地東部的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耕地季風區
森林潮濕地區山區
草原非季風區半幹旱高原
西部半幹旱地區未利用土地的盆地和高原。
●中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壹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時間:夏秋季多,冬春季少;空間:北方缺南風。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修建水庫可以有效控制徑流和水量的季節性變化。比如:三峽、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解決不同地區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徑之壹: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工程和引黃工程。
●解決中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壹: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中國的交通
●中國交通網絡的總體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中國的主要鐵路幹線
①藍欣線②青藏線(未完工)③寶蘭線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⑤成昆線
東西方向:北京-包頭-寶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藍欣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浙贛(杭州-株洲)-向倩(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方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京九)
劉嬌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中國主要交通樞紐和鐵路幹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寶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選擇運輸方式(略)
9.中國農業
●農業的區域分布:
東西方的差異:
西部400毫米等雨量線東部。
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山谷和綠洲;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東部半濕潤和濕潤平原地區南北種植差異;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部的人工林區;以及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該地區耕地類型的作物是熟的(壹年幾次),主要作物是熟的。
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旱地小麥、花生、甜菜壹年壹熟、壹年三熟、壹年兩熟。
在秦嶺淮河以南,水稻、油菜和甘蔗在稻田裏壹年收割兩次,壹年收割三次。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 V)
利用當地(自然)優勢,將農業生產部門或待開發作物安排在最有利於自身發展和生長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壹。
●農業生產還受到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中國工業
●產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江)、(交通沿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京廣、京哈、京滬等國家級鐵路沿線產業基地。
(2)黃河流域工業帶。
(3)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區。
(4)沿海地區(長三角)、(遼寧中南部)、(京津唐)、(珠三角)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科技產業;
(1)特點:聘用科技人員比例大;開發研究成本大;產品更新快。
(2)分布特點:多依附於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3)發展重點:沿海地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園型);邊境地區以(貿易型)產業為主;內陸地區側重於與(國防、軍事)密切相關的行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其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集中)。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海:工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上海工業的變化)
北京:快速的增長速度推動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
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購、SOHO壹族、網絡社區等。)
第壹章中國的領土和人口。
1.1中國的領土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包括陸地和海洋。
疆域遼闊:陸權:①疆域遼闊②陸界③陸鄰14。
海洋強國:①廣闊的海域;②海岸線長;③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
最北:漠河北緯54度;最東:黑龍江與烏蘇裏江交匯處東經135度。最南端:曾母暗沙在北緯4度。西面:帕米爾高原東經73度
中國幅員遼闊,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的面積,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三,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強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家之壹。中國海域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00多個。中國領海寬度為22.22公裏(12海裏)。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裏。
周邊國家眾多:中國陸地邊境線漫長,達到2萬平方公裏,周邊國家有14個(普通話):朝鮮東部、蒙古北部、俄羅斯東北部和西北部;西部的哈吉塔阿壩;印度西南部的丹尼;南部有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的有六個國家:印尼、馬、文飛、日本和韓國。
1.2中國行政區劃
歷史行政區劃: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行政區劃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即香港和澳門。
臺灣省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名稱、簡稱、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2.3中國人口
世界第壹: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6543.8+0.295億。現在的人口是6543.8+03億。
快速增長:分布不均:騰沖?漠河,中國人口分布密度。
多群體和少群體的特征
東部地區人口眾多;
沿海、河湖地區人口眾多;
平原和盆地人口眾多;
經濟和交通發達的地區人口眾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眾多。西部地區人口少;
幹旱沙漠地區人口少;
山區、高原人口少;
偏遠農牧區人口少;
偏遠農牧區人口少;
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人口不多。
中國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壹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中國人口:
56個民族:中國是壹個統壹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回、藏、維吾爾、苗等56個民族。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只占人口的8%,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俗:蒙古族?《那達慕公約》;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中國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山巒交錯;山勢: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東北和西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省山、玉山。西北和東南走向: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弧形打擊:喜馬拉雅山。
中國的五嶽:泰山、東嶽;西嶽華山;南嶽恒山;北嶽恒山;中嶽山
地形復雜多樣:中國地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巒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群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交錯。內蒙古高原:高原平坦開闊,西北多沙漠、戈壁、東部和中部肥沃草原。黃土高原:黃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地區。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形崎嶇,石灰巖分布廣泛。
大盆地:塔裏木盆地: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其中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準噶爾盆地:中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素有“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覆蓋面積廣闊。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遊平原: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溫差大,南方溫暖,越往北氣溫越低。夏天,南北氣溫普遍較高。中國的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中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廣闊。
季風的影響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大陸特色。
很多特殊天氣:主要是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等。許多幹旱和洪水。洪水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幹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壹種氣候災害。
2.3中國的河流
流出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集中的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河流、湖泊、沼澤和地下河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流出河的分布區成為流出區。最終不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稱為內陸河。內陸河分布的區域稱為內流區。
中國出流河流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用秦嶺?淮河為界,南區河流流經濕潤區,水量豐富。北方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幹旱地區。
與流出河相比,我國內陸河的水文特性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幹流流經青藏等11省區,最終流入東海,全長6300公裏,是中國第壹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遊:源頭?宜昌;中遊:宜昌?江西湖口;下遊:江西湖口?進入河口。中遊稱為“九曲回腸”。
黃河: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河流之壹。發源於巴顏喀拉,流入青海、四川等9省區,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裏。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3.1自然資源概述
什麽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並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和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
自然資源的特征: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壹成不變的。在自然界中,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卻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因地區而異。中國的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受某些原因的制約,自然資源的分布具有壹定的規律性,但其區域分布壹般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在不斷變化。
3.2中國的土地資源*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舞臺。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類型齊全:我國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原面積廣闊,位居世界前列,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中國是壹個少林國家。中國耕地面積不到1億公頃。中國的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山沙漠和巖石山。區域差異明顯:中國土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土地生產力區域差異明顯。中國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的山區,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中國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和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中國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質量差異很大。西北內陸日照充足,熱量充足,但幹旱多雨,水源不足,主要是草原和沙漠。珍惜每壹寸土地:
3.3中國的水資源* * * 3月22日世界水日* * *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總量相當大,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的1/4。時間分布不均: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實際變化大。合理利用每壹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必須看到跨流域調水工程。* * *引黃濟青* * *南水北調工程* * *
3.4中國的海洋資源
生物資源多樣: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有2萬多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大黃魚、大黃魚、帶魚、魷魚是中國四大名海鮮。
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沿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國沿海砂礦儲量非常豐富。巨大的化工資源:中國海洋生產發展迅速。保護“藍色國土”:中國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臨壹些嚴重問題。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4.1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秦嶺山脈橫跨中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公裏,南北寬100-150公裏,海拔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流入洪澤湖,再主流經高郵湖南流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邊界非常重要。地理區域反映了區域內的地理相似性,地理邊界反映了區域間的差異。
秦嶺和淮河是中國東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在其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差異。
八年級上冊77頁秦嶺?淮河線以北的秦嶺?淮河以南
四個地理區域:北部區域、南部區域、青藏區域和西北區域。南北秦嶺的分界線是?淮河線。北部和西北部的分界線是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的分界線,就是青藏高原的邊界。青藏地區與南部地區的分界線,就是青藏高原的邊界。
4.2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
華北:概述:華北是指中國東北的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魏奮平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子、棗、葡萄等。礦產:煤、鐵、石油等。
中國南方:指中國的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包括長江中下遊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是三個不同尋常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1/4,人口約占全國的55%。這個地區西部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形:該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流湖泊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方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豬、柑橘、茶葉、蠶、甘蔗、水產品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耕地類作物熟主要作物
在秦嶺-淮河以北的旱地,小麥、花生、甜菜和棉花壹年收獲壹次或三次。
在秦嶺-淮河以南的稻田裏,水稻、油菜、甘蔗和棉花壹年收獲兩到三次。
4.3青藏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況: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僅占全國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形:山脈縱橫交錯,冰川分布廣泛,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
中國西北:位於長城?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壹線以北,面積約占全國的30%,人口約占全國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農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和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