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最古老、最文藝的文體,來源於古代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和祭祀頌詞。詩過去是詩和歌的總稱,結合了樂舞的詩叫詩。中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和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詩歌起源於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古羅馬的維吉爾和賀拉斯。
2.特征
第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二是抒情表達,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幻想力;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3.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在中國最早流行、至今仍經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方式是“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壹為風,二為賦,三為比,四為榮,五為雅,六為賦。”
六義中,“體、雅、贊”是指《詩經》中的詩的類型,“賦、比、興”是詩中的表現。
傅:是壹種直接表達事物的方式。宋代學者朱在《詩傳註》中說:“贈者必說之真。”《詩經》的《葛覃和醋栗》中就使用了這種技巧。
鮑比:這是壹種比喻的方式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思想和感情。朱說:“如果妳比較,妳可以比較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比如《詩經》的書,比如《貓》、《說書》,就是這麽寫的。
邢:是壹種托物興味的手法,就是用事物的開頭來達到描寫事物、抒發思想感情的地步,唐代孔在《毛詩正義》中說:“得道者興。就拿比喻來說,自己起個心,那些在詩詞散文中引用植物鳥獸來看意思的,都是快樂的。”比如《詩經》中的關雎、就是“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