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應試教育的利與弊,但以上科目絕不是教育的全部。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的素質教育,倡導的是思想、能力、人格、心理的培養,而不是考試成績,塑造的是更加健全的人格。
或許在未來,當我國從小學到高中出現以下10課程的時候,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
1.數學和物理應用課程
我們學了很多數學和物理的理論知識,但真正能應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的卻很少。那些看似結合生活場景的實際問題,比如“雞兔同籠”,實際上對解決日常問題毫無幫助。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其實是掌握知識的最好方法。還不如通過背壹大堆公式和定理來學習如何讓它們為妳工作。
2.編程課程
即使孩子長大後沒有成為程序員,學習編程也是值得的。編程是壹門特別強調邏輯思維的技能,可以訓練大腦按照邏輯規則解決問題,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邏輯手段實現想象力的能力將是這些孩子長大後的壹大競爭力。
3.視頻制作班
國外學校的戲劇選修課以表演為主,國內這方面的欠缺更大。隨著拍攝視頻越來越方便,視頻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媒體之壹,要拍好視頻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從構思、劇本、拍攝到後期剪輯,如果孩子從小就能接受這些方面系統正規的教育,對他們來說也是壹種實用技能。
4.體育課
有人會說,我們不是有體育課嗎?確實是這樣,但是現在體育課有多少水分也不是不知道。即使是在號稱足球之鄉的梅州,孩子們上體育課也是抱著壹個足球,跳著舞。之所以用“體育課”,是為了區別於現有的“體育課”。只有讓體育回歸本質,才能讓孩子真正強身健體。
5.音樂課
類似於體育課,我們現在的音樂教育也是壹筆帶過,甚至名存實亡。音樂老師教的歌只留在記憶深處,最流行的曲調在嘴裏哼唱。至於樂器演奏,我在學校沒接觸過...這樣的音樂教育當然遠遠不夠,長大後我會懷念這種美妙的藝術帶來的樂趣。
6.哲學史課程
大學之前學哲學史是不是有點太深了?這其實是我們對哲學的恐懼。哲學有其復雜性和抽象性,但也有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無論是東方哲學史還是西方哲學史,都是人類思想本質的進化史,直接影響著當今世界和政治格局。同學們應該有所了解。
7.去上課
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打敗人類,並不意味著這個古老的遊戲就失去了價值。它仍然是最復雜和精致的人類智力遊戲。其實輸贏不是圍棋的最高境界,修身養性的智慧才是。同時,下好圍棋需要很強的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還能培養耐心、謙遜、公平競爭等美德。
8.小說寫作課
作文通常是語文考試中最重要的壹項,但我們作文課完全傾向於非小說類寫作。別說議論文了,就連記敘文都需要對現實的描述,小說、戲劇、詩歌等虛構的寫作根本不會觸及。作文課讓很多人掌握了寫作的基礎。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基礎上,只能寫出平淡、無趣、欠考慮的平庸文章。
9.搏擊類
搏擊屬於體育運動的範疇,但是要從這個範疇中分離出來,單獨開設壹門課程。近年來,校園欺淩現象越來越多。讓學生普遍學習打架,不會助長這種現象,反而會起到抑制作用。通過學習搏擊,學生不僅可以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這種能力不是用來欺負弱小的武功。
10.多元文化課程
我們生活在壹個越來越開放的世界,現在的孩子長大後將面對壹個更加多元化的社會。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觸不同的觀點,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的心胸更加包容。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學校教育在多樣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如果能設置單科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