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人們把樂府所唱的詩稱為“歌”,魏晉以後又稱為“樂府”。樂府為政的音樂機構名稱始於秦。漢武帝時,其規模和職能大大擴展,出現了“采詩”的功能。“自孝以來,樂府子弟皆采歌,故有趙氏訃告,秦楚風。
這種不同於文人創作的民歌,被稱為“樂府民歌”。
現存數量不多,大多反映下層社會的生活和感受:
如人民悲慘的生活,戰爭和兵役帶來的災難(十五計劃征兵),封建官僚的無恥,家長制的邪惡(孔雀東南飛),愛情的忠貞(陌上桑),棄妻之痛。
但“感憂喜,因事而起”的詩具有現實主義精神,被稱為“漢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