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欣賞《告別劍橋》的表達

欣賞《告別劍橋》的表達

《告別劍橋》的詩人運用比喻、擬人、重復、頂針等修辭手法,書寫了劍橋獨特的美景,表達了自己的追夢情懷。詩中有壹種恬靜恬淡的氣氛,水草、柔波、彩虹、星光恰如其分地襯托出詩人沈靜的心境。現實與現實的結合,以動態的對比襯托出詩人的無奈與孤獨以及他對何康的愛。

全詩四行壹節,行排列錯落有致;每句話的字數基本都是六七個字,在參差不齊的變化中顯得整齊;每壹節都押韻,表現出清晰的旋律感。詩人把對母校的深情融化在悄然離去時鮮明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壹種溫婉、明快、飄逸的風格。

現代詩人徐誌摩的原詩《別了,劍橋》如下: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了揮手,告別了西邊天空的雲。

河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浪中美麗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

軟泥上的綠草,油油的,在水底搖曳;在何康河的柔波中,我願做壹株水草!

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在漂浮的海藻中碾碎,沈澱出彩虹般的夢。

尋找夢想?撐壹根長竿,遊走回草地更綠的地方;滿載壹船星光,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

但我不會彈琴,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28 11.6,首發於1928 12 10,《新月》月刊,第1卷,第10期,署名徐誌摩。劍橋,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6月1920到8月1922,詩人來了。劍橋時期是徐誌摩人生的轉折點。詩人曾在《虎頭記》序中吟誦,24歲以前,他對詩歌的興趣遠低於對相對論或民間理論的興趣。

是何康河水打開了詩人的靈魂,喚醒了詩人長久以來藏在心中的命運。所以他後來深情地說:“我的眼睛是劍橋教的。我的好奇是劍橋給了我壹個動作。我的自我意識是劍橋給了我壹個胚胎。”(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65438+10月6日,在回南海的路上,他成為了這壹技能的集大成者。這首詩最早發表於《新月》雜誌1928,12,10,後被納入虎撲隊。可以說,“劍橋情節”貫穿了徐誌摩壹生的詩歌,而《別了,劍橋》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壹首。

這首詩是在徐誌摩第三次歐洲巡演回來的路上拍的。時間是1928 165438+10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壹個夏天,在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家裏住了壹晚後,沒有人提前註意到壹個人悄悄來到劍橋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不在那裏。只有熟悉的劍橋會默默等他。他過去生活的情景重新出現在他眼前...因為他當時比較急,所以急於見面。另壹個英國朋友,所以我沒有記錄這個情感活動。直到他離開馬賽回家,面對洶湧的大海和廣闊的天空,他拿起報紙,寫下了重返劍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