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桃花源,位於湖南省常德市西南幾十公裏處,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仙境和人間天堂。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山水田園之美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陶淵明指出那是武陵人的漁業。
3、溪邊,忘了路的遠近。也就是說桃花源離武陵(今常德)不遠。以當時交通通訊的落後,當地多丘陵,隱藏在山林之間,不足為奇。況且當時是農耕社會,壹切自給自足,與世隔絕,也不足為奇。
4.陶淵明(365-427)是晉宋時期的詩人、詞家、散文家。壹潛,亮字,私靜節。旬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誕生。陶詩沿襲了魏晉詩歌的簡約風格,進入了更為精致的境地,像壹座裏程碑,標誌著簡約的歌詩所能達到的高度。
5.陶淵明也是創新的先驅。他成功地把“自然”提升到了美的境界;將玄言詩詮釋中的玄理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哲學;它將詩歌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開創了田園詩歌的新題材。桃花源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差不多,描寫了壹個美麗的仙境。
6.但需要強調的是,陶淵明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性:普通人,壹群尋求庇護者,而不是神仙,其實是生活在那裏的,只是他們保留了比世界更多的自然純真;他們的和平、安寧、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
7.古代很多神話故事都描繪了長生不老和寶藏。桃花源裏既沒有長生,也沒有寶藏,只有壹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在隱退之初,只想著個人的進退。他寫《桃花源記》時,並不局限於個人,而是思考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
8.陶淵明走上這壹步,與多年的艱辛和不佳的人生閱歷有關。桃花源雖然只是壹個幻想,但是提出這個幻想是很有價值的。當然,陶淵明主要是借此講述和描述他的理想國,以及他對當時現實政治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