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Xi大雁塔景區介紹

Xi大雁塔景區介紹

大雁塔位於Xi安濟寺。它是玄奘大師為安豐從印度取回的佛教舍利而建。它有七層,高64.5米。大雁塔很受Xi人和國內外遊客的歡迎。節假日前人多。下面小編就來推薦壹下大雁塔值得壹看的景點。詳情請看下文。

大雁塔簡介大雁塔建於唐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由玄奘大師親自設計建造。據《慈恩傳》第七卷記載,大師最早想在唐朝貞觀端門北側建壹座高30尺的石塔。然而,唐高宗認為這樣的工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並建議在唐代吉安寺的西院建壹座磚塔。所以,現在大雁塔的位置是在唐代慈恩寺西院,叫慈恩寺塔。

原來的大雁塔,五層四角,只有65,438+080英尺高,每個基面65,438+040英尺。它的形狀很奇怪,建造方法也相對簡單。它由黃土和糯米汁制成,堆成塔狀,外部用磚覆蓋。每層樓都提供了65,438+0,000到2,000不等的遺物,只有頂層是石頭做的。

貞觀二十二年,玄奘法師譯《瑜伽》(師地論),邀太宗作《唐三藏序》。後來太子李治寫了序,由褚遂良在永輝四年書寫鐫刻,置於塔中。神聖教堂的序碑“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立在壹個方形高蹺上。平板的高度是五英尺八英寸七分,底部是三英尺三英寸,頂部是二英尺八英寸六分。上面刻著五個誌賀的雕像,下面刻著三個肖像。左右邊緣用草書刻有珍貴圖畫,碑身上部被斬首。所有問題都圍起來簽,手技精致漂亮。”大雁塔壹樓南門兩側至今仍有這兩處古跡。

大雁塔建成後,只用了不到50年,就雜草叢生,甚至接近倒塌,不得不重修。公元701至704年,經武則天重修,塔高由180尺增至300尺,層數由五層增至十層,塔內也由實心改為空心,每層四門。公元771年,第壹秀才張八元在《慈恩寺塔》詩中寫了兩句話:十層樓立虛空,四十門迎風。當時的盛況由此可見壹斑。

公元904年,天佑元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長安城滿目瘡痍,大雁塔也毀於壹旦,只剩下七層。直到公元930年,五代安重巴重修後,塔由十層改為七層。這七層樓的風格自明清以來就沒變過。

今天的大雁塔有四個角,七層,高64.7米。它的外觀是磚狀的木結構。壹層和二層有九塊瓷磚,三層和四層有七塊,其他三層有五塊。每層有四個門,裏面建有木制自動扶梯,可以爬到頂部。壹樓南門兩側,開有壹個小龕室,內設神龕牌位。

慈恩寺大慈恩寺,始建於隋朝,原名五六寺,距今約1400年。唐朝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當時的太子李治下令建造壹座寺廟,以紀念他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後。據《慈恩傳》記載,在唐代的吉恩寺,“雲歌洞房十余院,共壹千八百九十七間”,整個寺院面積占了金昌廣場的壹半,可見其規模之大。

大理寺建築大理寺坐北朝南,采用傳統的中軸線布局。從南到北,它由五部分組成:山門,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和玄奘三藏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