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鬼詩是如何產生的?

鬼詩是如何產生的?

壹天晚上,壹個幽靈來拜訪朱希翁先生,朱希翁先生正在夜深人靜的山中讀書,大聲念著自己的詩:墓頭秋風,墓尾人愁空。獨詩魂不可賣,深夜訪竹溪翁。此詩載於《朱坡詩話》。平心而論,這首詩意淺,晚上睡覺沒必要太興奮。但是,如果有這種靈魂賣不出去的鬼,當然會有鬼詩,不僅有,而且很多。總的來說,約會詩總集裏有“鬼詩”卷,等等。有些鬼詩還挺有意思的,也有好事者有興趣收藏這樣的詩,這就是它們的獨特性和趣味性。明代大學者胡應麟曾說:“鬼詩極好。我把所有的小說都搜了壹遍,收集成壹集,不下幾百集,以前都是這麽講的。”他對這些鬼詩進行了精選,把其中的精華記錄在他的《少室山畫集》正卷21中,從四言、五言到七言,從古詩、絕句到格律詩,但鬼的七言格律詩普遍寫得不好,沒有壹首得到胡應麟的重視。翻閱胡應麟的這本簡略的文集,可以對鬼詩有個大概的了解。如果要深入探究,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做壹些調查,比如問:鬼詩是壹種什麽樣的詩?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讓李賀回答,他可能會說,鬼詩就是鬼唱的詩。他的詩有壹首是《》,最著名的兩句是:“秋墳鬼唱鮑詩,恨血千年。”註釋者壹直認為這首《嘉寶詩》是南朝詩人鮑照的詩,也有人簡單地指出這是指鮑照詩集《豪禮之旅》中的詩: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很願意有壹個可憐的應用。赤波催夜,零露逼晨。我在壹個僻靜的山裏開車,我要在這裏成家。劍穿白了,巾穿真了。妳們爭酒誰能還書?年齡推得再遠壹點,擁抱就淡了。命好,天又是誰?本人長恨,屬狐兔塵。顯然,這是壹首挽歌,為死者而寫,或者以死者的口吻。古代詩人到處都寫過這種挽歌詩。鬼唱詩。為什麽他們壹定要唱這首?且不說別人,鮑照自己也為那壹代人寫了壹首挽歌,也很適合孤魂野鬼在蕭瑟的秋風中走在墳頭上唱:壹個人獨憶往事,登上平臺。以生命為榮,不以物割。門再壹關,白蟻就來了。剛出生的時候我是又香又藍的,現在蟲子就是壹場災難。神秘的寺廟沒有復雜的根源,骨架全靠青苔。回憶過去,我喜歡喝酒,我回到了童年。韓鵬和連琳,往事已成灰燼。壯士皆死,餘者安心。這首歌也是戲仿,也是以鬼的口吻哀嘆過去和現在。如果從鮑照身上仔細搜集,可以發現更多適合“鬼唱”的詩詞。如《婺城賦》詩末名句《婺城之歌》,感慨萬千:“邊風急,城冷,井徑毀。千年老矣,* * *說什麽”,不妨作為壹種替代,特別適合鬼魅合唱。既然李賀只是指“秋墳鬼唱鮑詩”,我們也就沒有必要拘泥於“蒿裏遊”這篇文章了。關於鮑照的詩風,《南齊文學傳》曾有壹段經典描述:“歌唱震撼,操控險急,雕琢華麗,靈魂炫目。”——記得幾年前,有個好事者別出心裁,設計了壹種很另類的鈴聲,叫《鬼叫》,講的是壹個女鬼。她的聲音尖銳刺耳,語氣“急切”,與鮑照的詩風不謀而合。這樣看來,李賀特意安排“秋墳鬼唱鮑詩”也不是沒有雅量。當然妳也可以說,鮑照其實只是古今著名詩人的代名詞,它只是壹個符號。在我看來,鬼唱詩,不如唱鬼自己寫的詩,自己制作,自己賣,更大氣,符合“當下自然”的要求。可惜的是,鬼詩雖多,但通常沒有“大牌”詩人的署名,或者是裝鬼,或者是沒有確鑿的姓氏可考。唱詩的時候,如果不能依靠歷史評判過的名家工匠,就不能表現出鬼的文學鑒賞水平。歷代誌怪小說中有不少鬼詩,那些“作者”也是有名有姓,但誰都知道不是鬼作。真正的作者躲在幕後不肯露出真面目,只是鬼鬼祟祟的打著仙靈的幌子。這可以算是鬼詩的壹個特點,它肯定不同於人類的詩歌,與普通的第壹人稱敘述者詩歌相比有自己的特點。鬼故事為了推動劇情進展,渲染情緒,往往需要穿插鬼詩。鬼詩大量出現的另壹個場合是在旅途中《山水帖》陸遊《廬陵蕭毓秀才詩後》說:“我能認出妳的詩之美,就在山水之中。”事實上,《山水帖》不僅點綴了蕭毓秀的詩歌,也為鬼詩和鬼故事提供了沃土。旅行者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暫時擺脫個人社會關系的束縛,心態相對放松。大多是國外的風景和文化景點,他們常常熱情地打開門,情不自禁地在廢棄的驛站或陌生的小鎮、餐館的墻上寫詩。在寫那些“政治不正確”的題材和內容時,為了避免“熟人社會”好奇的窺探目光,避免可能出現的麻煩,為了保護自己,最好以匿名的方式偽裝成壹個虛構的人。當然,也有壹些人刻意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女扮男裝,耍花招,只是為了過角色扮演的戲劇癮。這樣,詩歌的生成過程就增加了戲劇性,增加了壹段迷茫期,於是那些幽靈般的詩歌就產生了。宋人周易《清波雜誌》卷十《留題於招待所》壹文,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郵亭中的招待所,中午做飯,黃昏留宿時,偷懶留小工夫,觀察壁間題字,或親親舊姓,寫道難,文章尚可。他的筆觸柔弱,語言悲涼,都是女人和女人演的。長山路上有句詩:“我把它交給前店,守著破窗。壹盞明壹盞暗,顧瑛不是壹對。”後記:“女孩張慧清。”歸來,滿墻都是。曲江、新建的驛站名為雍Xi,意為其水三向而成,形似“雍”。寶娘有詩雲:“舊名永,青煙滿嵐。妳要知道今夜好,待的地方是江南。”後來,蔣英叔叔和雲芝說:“當壹天筋疲力盡的時候,整個家庭都會被毀了。寶娘好詩,今夜留江南。”英叔是真的想和女詩說話,所以這句話北方讀很重要,歡喜彈其韻。下午去了上饒,官方,坐船去了釣魚臺,參拜了神社,在詩板上留了題,不知道。劉武儺從克山來召,亦記其年在陽高亭,末雲“石二戴書”。後來有人寫道:“壹入侯門,深似海,留名煩行人。夜裏模仿高唐之夢,猶恐雲之意不真。”在長山路上,在曲新帖裏,在釣臺寺下,這三個例子都是關於詩人在創作中的“為女而戲”,即“女扮男裝”。“照顧影子不是壹對”,獨自壹人,為影子惋惜,足以引發才子佳人的迷人想象;壹個夜深人靜獨自生活在煙波浩渺蒼翠的江南,知識淵博,楚楚可憐的才女,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仿佛夢見了高唐?半真半假的“我還怕走在雲上”的誘惑,挑戰著士人的道德戒律,讓他們遐想。我壹邊抓住機會露骨地表演,壹邊試圖用濃濃的黑粉色掩蓋自己的本來面目——當然這些大寫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鬼詩,但鬼詩的生成原理是壹模壹樣的,只要把詩中的女性換成鬼就行。不知名女生題寫在墻上的詩大多是調侃,而奇書裏的女鬼寫的詩則傾向於光鮮亮麗,加上壹些驚悚,總會透露出額外的冷艷。由於道德的純潔,文人都不好意思公開寫花花綠綠的詩;由於害怕習俗的禁忌,他們不想在自己的詩歌中營造出過於蒼涼、死氣沈沈的意境,於是躲在幕後偷窺歡樂,類似於今天網絡上的匿名發帖。那些艷情詩裏的句子都相當輕佻大膽,沒有鬼頭詩或者模仿的遮掩。我怕自己不好意思把事情原委說出來,只好得到“她吉他後面還藏著她的半張臉不讓我們看見”。“紅豆撕成碎片,青梅撕成碎片”,“我不討厭閑書裏的情話,但我要佩服宣化,念念不忘”,相當難忘。更大膽直白的,還有:“崔岱近日無心自放,銀兩搖曳。”“妳自有晚霞壓玉枕,何以愛蓮衣?”這些艷情詩都是在《螢火窗》、《異草》裏找到的。這部清代文言小說的作者署名長白豪格子,保持本名。顯然,他不願意以自己真實的身份面對這些艷情詩的讀者,而只是以虛擬的“長白豪格子”來面對。《螢窗異草》中有不少鬼詩,類型各異。下面是幾篇無傷大雅的文章。有壹首歌是這樣寫的:“住在官的地方好,不在的地方就麻煩。”醜人半無知,人去他來。“詩是個離合器,寫得不好。但是,裏面隱藏著填字遊戲。每句話都是壹個字,綜合回答就是作者身份:“女為鬼”,這不過是文人詭計多端,慣於雕蟲小技罷了。更有趣的是另壹首歌。壹個鬼化身為雌雉,自我感覺極好,居然為漢朝女主呂後(呂雉飾)背書:曾昭巴身材很棒,笑起來更有福氣。美女老風流,每次轉南陽都紅。前兩句不凡霸氣,後兩句風騷招搖,堪稱描繪飛鳥,突兀古人。在鬼詩中,這兩個大寫並不典型。壹般來說,鬼詩總有鬼氣,徹骨的冷,咄咄逼人。其實要表現出鬼魅的東西並不難。多讀幾首鬼詩,就能掌握其中的奧妙:潮濕、陰暗、寒冷、悲傷、荒涼,無人在。這些點周圍的壹點染色就差不多了。比如下面這首歌,同樣出自《螢窗異草》,挺簡單,但寫得很好:長夜無光無磷,誰斷腸誰伴月。壹棵傷心的白楊樹下,埋下了所有的黃金閨房心事。按照這首詩的尺度,後世很多結尾的題跋都是符合鬼詩標準的,也有類似的味道。這是以鬼詩的標準來衡量人詩的。當然,衡量鬼詩,不宜用人間詩的尺度,有些標準要適當降低。蘇軾就是這麽做的。他不僅喜歡聽鬼故事,還讀了很多鬼詩。根據他的閱讀經驗,鬼頭詩中最好的是下面這首,現根據《後街錄》卷二抄出,奇文鑒賞:流水垂琴吐芽,織黑鳥飛歸。深村無人烹寒,喪宮空為梨花。如果把這首詩當成第三人稱語氣,不妨理解為描寫春光蕭瑟,雖然“喪宮”的形象有點嚇人;如果理解為第壹人稱的立場,那麽就是這樣壹個場景:跳出喪宮的鬼魂在寒食節的曠野裏遊蕩。這是壹首徹頭徹尾的鬼詩,難怪蘇軾叫好。鬼詩有鬼詩的標準。壹首活人寫的詩,如果看起來像是鬼詩,可能會被視為不祥之兆,甚至附在詩上。有壹天,走在元代,詩人範涯突然想到兩句詩:“雨停竹剪,螢火入夜。”轉念壹想,這兩首詩太冷了,很像鬼詩,讓他覺得不吉利。他特意構思了幾個不那麽冷的句子,寫成了壹篇《蒼山的秋天》,收入了這壹版的範詩集。這段軼事在元明時期的幾篇詩話中都有提及,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清初詩人王世貞對這兩首詩情有獨鐘。他特別打算做壹副對聯,他在《楊宇詩話》壹卷中也談到過。王世貞對世俗的“近乎鬼魅的作品”指指點點,似乎並沒有放在心上。可能是祎凡自己太敏感了。其實這兩首詩雖然重在陰,但似乎離鬼氣還有壹段距離,更何況作者本人對鬼並不感興趣,而是對雨後的夜景。偶爾看壹下清末李伯元的《南亭華斯》,第四本《謝莊詩話》在《謎》中記載了八首山水詩,讓我想到了仙境,做了壹個有趣的參考。據李伯元說,《謎中八景詩》是桂女史葉青芬寫的,是壹個想做好事的人寫的,文字紮實。”給女鬼附上簸箕很煽情,有八條氣勢十足,很壯觀。八景都是五個字,和地方誌中的八景不壹樣。這種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不知作者是否有意用它來分隔兩個世界。黑暗中有八個景點,包括孟婆孝莊飲、滇鬼譚番僧、血池垂釣、望鄉臺夜看、惡狗村走、脫衣亭納涼、乃河橋泉畔、鬼門關望月。血池,惡狗村,乃河橋,死亡之門,這些景點,顧名思義,已經很爛了,但是釣魚,徒步,春遊,賞月等。,依然悠閑自在。比如這首《走在壞狗村》:隔著花叢隱約聽到狗叫聲。尋找陌生人身上的香味慢慢回歸。只有綠磷是千萬分,晚上經常有人自己飛。天下中八景,新奇奇特,絕無僅有。“曾幾何時,壹個好人畫壹首詩,桂林的周子最受益。”這裏有壹首周的詩《剝衣亭乘涼》,值得壹嘗:世人何時恨海?道山變成了壹個涼爽的世界,微風和六月的寒冷讓它得到了緩解。看完回味,仿佛有壹陣冷風襲來,令人毛骨悚然。比如前人說讀鬼故事是洗神經冷水澡,這組詩的讀者應該也有同感。女扮男裝,裝鬼當然是好事者的活動,在玄機中作八景詩,“畫詩”也是好事者的工作。這樣的好事者還有很多,比如宋代的薛。他和東坡先生誌趣相投。在閱讀了大量的鬼詩後,他的技巧令人難以忍受,所以他打算寫兩首詩,存放在《余浪集》第八卷。壹雲:坐在恨臺鳴笛夜山。鄭弘不記得歸還了多少次。青銅侵蝕菱面,烏雲不經意壹掃。第二朵雲:王樂的麻煩不是真的。遊無癰身。細看塵世間,能歸幾個人?請大家來鑒定壹下:這兩首詩像不像鬼詩?(原載《文史知識》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