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壹個道教名稱,在民俗上稱為7月30日和7月14日(另壹種稱為7月15日)的祭祖節,在佛教中稱為玉蘭本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祭亡、燒紙錠、祭地等。
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祖先崇拜和相關節日。七月是吉祥月、孝順月,七月半是人們在初秋慶祝豐收、回報大地的節日。有些莊稼已經成熟,所以人們應該按照法律祭拜他們的祖先,並用新米和其他祭品向他們的祖先報告秋成。這個節日是緬懷先人的傳統文化節日,其文化核心是尊祖、盡孝。
歷史淵源
在易經中,“七”是壹個變化的數字,也是壹個復活的數字。易經:“重復同樣的事情,七天後再來,天就好了。”第七,陽數和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滅了之後,七天之後可以復活。這就是天地之道,陰陽循環的原理。“七”也有神秘的色彩,如天空中的“七星”,人的感情中的“七情”,顏色中的“七色”。
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法”,人體有“七竅”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歲開始受教育,十四歲開始青春期,二十壹歲身體完全成熟。七個數字在民間按時間上演,計算時間時往往把“七七”作為最後的、復活的遊戲。“七月是吉祥月,是孝月,十四(二七)是‘七’的循環數。古代人選擇在7月14日(7月30日)祭祖,與“七”這個復活數字有關。
這個節日起源於秋季早期的“七月半”豐收,用以祭拜祖先。“七月半”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和豐收節。在古代,人們常常依靠神靈的保佑來獲得農業的豐收。春夏秋冬祭祖,但初秋的“秋味”很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祭祀祖先靈魂的儀式,先把最好的時令產品獻給神靈,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祈求來年豐收。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