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璐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聯盟的女詩人。她與張愛玲、丁玲齊名,是三大才女之壹。關雎不僅詩寫得好,小說散文也寫得好。電影《十字路口》主題曲是關璐寫的,唱了壹段時間。後來,關璐接受組織任務,打入敵人特務機關,以特殊身份獲取重要情報。
關璐,原名胡守美,1907年7月生於山西,祖籍北京。22歲時,他以小說和詩歌在上海文壇成名。
1939年日軍侵華,關璐在報紙上高呼:“寧為祖國而戰,寧為玉碎,不為民族幸存者!”很快,人們驚訝地發現,關璐已經成了汪精衛宮裏的名人。當身著時髦服裝的關雎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時,人們拒絕相信自己的眼睛,關雎成了漢奸。
直到43年後,人們才從《關雎》的記載中得知這壹切的真相。其實,關璐不僅是壹位女作家,也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這壹次,她潛入汪精衛身邊,接到了組織的秘密命令:打入汪精衛76號特務總部,摸清汪偽政權代理頭子的真實思想動態,在適當的時候造反。
潘漢年是為數不多的圈內人。他給關璐分配任務時說,妳要做好心理準備,選擇做臥底,妳的人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代價會很沈重。即使妳是叛徒,妳也不能為自己辯護。關璐說,我準備好了,妳放心。
就這樣,關璐從壹個愛國女作家變成了壹個“女漢奸”。
關璐不負眾望,慢慢的,李士群被她翻臉了。不斷獲得敵人的第壹手情報。
任務完成後,我想結束臥底,組織決定她繼續進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日本海軍陸戰隊報道部共同創辦的《女聲》雜誌,擔任雜誌編輯。正是這個使命,讓關璐更加堅定了“文化漢奸”的名號。1943年7月,因為關璐的出色表現,女聲雜誌決定派關璐參加8月在日本舉行的“中日學者會議”。會議要求在報紙上刊登中國的十幾位代表,並附上照片。就憑這個長相,關羽的“漢奸”名號是很難洗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