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什麽是狀語定語?如何區分定語的後置和狀語的後置?

什麽是狀語定語?如何區分定語的後置和狀語的後置?

定語置於中心語之後的現象稱為“定語後置”,介詞短語或狀語置於中心語之後的現象稱為“介詞短語後置”或“狀語後置”。

狀語後置

1,動詞+賓語+賓語。

比如申請,就是孝順的意思。我忠於我的國家。

2.動詞+於(差不多,相當於“於”)+賓語。

比如:綠色,取之於藍色,綠色就是藍色。荀子的勸學

君子博學,而能參天救己。荀子的勸學

3.形+於+賓。

比如,雖然只是淩駕於世界之上,卻沒有傲慢。張衡傳。

4.介詞賓語後置:介詞“壹”、“於”、“乎”、“子”後帶賓語,構成賓賓結構短語。在現代漢語中,這類介詞短語通常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作狀語,但在古代漢語中,多在動詞或形容詞後作補語。

比如,弟子不必不如老師,老師也不必優於弟子。教師理論

定語後置

1和“之…者…”為標誌,即“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比如“壹馬當先,行萬裏路。”(《馬碩》)

2.“中心詞+後置定語+人”,如:“求人能使報秦之人,而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中心詞+量詞。如:(1)《聞道白》(莊子《秋水》),(2)《鑄為十二金人》(論秦)。

4.“中心詞+之+後置定語”,比如“蚯蚓沒有爪牙的優勢,但是筋骨強健。”(《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