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蘇軾的哪首詩描寫了“潑墨的天空”?

蘇軾的哪首詩描寫了“潑墨的天空”?

烏雲翻墨不掩山。

白雨跳進船裏。

時間: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王虎樓醉書五絕

內容:

烏雲翻墨不掩山。

白雨跳進船裏。

風來了又吹走,

俯視湖面,水如蒼穹。

給…作註解

1.王虎大廈:杭州西湖邊。

2.未覆蓋的山脈:山脈沒有被覆蓋。

3.翻墨:像墨壹樣的黑雲在天空中翻卷。掩蓋:掩蓋,掩蓋。

4.跳珠:形容雨滴像珍珠壹樣在船上跳躍。

5.風:風從地面卷起。

6.水像天空:從遠處看,水和天空是同壹個顏色,連在壹起。

評論

這首詩描寫了夏天西湖上壹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壹句說烏雲滾滾,第二句說下著傾盆大雨,最後兩句說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得多快,神奇的詩人是如何用筆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 ~ 1101),北宋眉山人。他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歌、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擅長畫竹、奇石,畫論、書法理論也有突出見解。他是北宋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如黃庭堅之名;他的文字氣勢磅礴,風格豪放,壹改婉約之詞。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 * *是壹位豪放的詩人。

廣場西側,依湖而建。蘇東坡曾寫過壹首著名的詩“王虎樓醉書”,王虎樓因此而名揚天下。近年重建的王虎大廈總面積超過360平方米。主館,王虎大廈,通過壹個彎曲的走廊與附屬建築中的餐廳相連。王虎大廈有壹個藍色的瓦頂和壹個朱紅色的單檐和壹個歇息在山頂的雙層。整個建築宏偉而古樸。在地勢較低的地方種植草坪、棕櫚樹、冬青,點綴峰石;地勢較高,以疊石築山,使峰巒險峻,石柱環繞。爬樓梯倚欄桿,走山形,迎碧波,借崖。“天蒼蒼凈,亭懸鏡中。”這的確是西湖的壹個著名建築。

斷橋東有望湖樓,又稱望樓先得樓。登上觀景臺,妳可以看到湖的景色。到了宋代,王安石、蘇軾等人都寫下了望湖樓的詩句,或者說是樓上觀風景的感覺。其中以蘇軾的《望湖樓醉書》最為著名:烏雲翻墨未蓋山,白雨跳船。突然,風卷起,驅散了天空的雲彩,湖的湖碧波如鏡,美麗而溫柔。

古詩的現代翻譯

烏雲像潑墨壹樣翻滾,但山並沒有被遮住,亮晶晶的雨點像珍珠壹樣四處跳動。壹陣鉆入地下的風突然吹散了雨水,暴風雨過後,看到了湖底波光粼粼的水面。

名句賞析——“白雨跳船。”

在這首詩中,作者描述了他在王虎大廈飲酒時西湖的景色。作者最早是在暴雨前寫的,場景是烏雲在天空中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地平線上翻滾,遠處的山在翻滾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時,壹場暴雨如註地降臨了。大雨帶著白色的雨滴打在船上,濺起的水花就像成千上萬顆從天而降的珍珠。正當人們在感受暴雨的壯觀景象時,壹陣狂風在地上翻滾,壹下子就把烏雲和暴雨吹走了。當雲層散開,太陽升起時,王虎湖下面的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從遠處看,水和天空是壹樣的。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緊壓湖面的雲朵和突降的雨絲的壯美,到雲朵的消失,雨後筆鋒的起伏,對天氣瞬息萬變的從容不迫的描寫,讓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尤其是“白雨跳船”這句話最為形象。作者本人非常欣賞這首詩。50歲的時候,他又去了杭州,專門寫了壹首詩,說“我會醉在西湖的雨裏,十五年不見球跳。”可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詩歌評論

前兩句講的是雨前的烏雲和暴雨的奇觀。色彩分明,比喻生動,寓意微妙。“烏雲翻墨”描述的是天空的突變,令人心驚膽戰,似乎壹定是天要黑了。然而,其實“山未蓋”,天空依舊明亮,遠山依舊可見,烏雲也並未遮住壹切。“白雨跳船”是陣雨的效果。

最後兩句寫的是:風吹雨消,天高雲淡。敘述生動,意思明確。壹陣風就驅散了烏雲和陣雨,可見這是壹時的新聞,毫無根據。然後,“水如天空”讓人對舒朗更加開放。

詩人饒有興致地欣賞了這場陣雨的全過程,從顏色的變化、傾瀉而下到雨的消失,描寫得生動而真實,是壹首絕妙的山水詩。但在現場卻充滿了情緒和激動,表現出壹種觀看和欣賞的態度和情緒,站在高處,置身雨中,看得清楚,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