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壹嘗說:鷹鷹的屬是同壹科,名字叫獵鷹。每年大旱的時候,花草樹木都枯萎了,麅子兔子都死了,壹群群獵鷹也精疲力盡了。或在天空中戰鬥,並前往鴻蒙系統,尋找重山之巔,或收集翅膀和羽毛,拍打灰塵,並在腐肉上定居。前者以雄鷹為榮,後者以禿鷲為恥。我聽到這裏說:大旱之年,也是獵鷹面對挫折和痛苦的時候,誌向不同,前途也不同。歸屬何處,做什麽。
然而,世間萬物,苦難與挫折並非僅此而已,茫茫幹涸,何處無,妳見過大石頭中流過清泉嗎?這個春天的挫敗感也是。選擇隱退的人,披著石頭的陰影,躲在森林裏,久而久之腐爛,不名於世;但進入的人不怕障礙,反復撞擊百萬次,卻拐進山溝,停了船。妳看到風擋住懸崖了嗎?此風之挫也。選擇躲避的,散在山外,壹時不見,全軍覆沒;選擇前進的人,還要繼續磨上幾千億年,那將是壹天蓋滿了紅色的沙漠和飛沙。事物的形狀取決於它們是什麽,也取決於挫折。
另壹方面,在歷史的長河中,除了遭受挫折,別無選擇。普裏西拉的行動,孫帥奧的官位,都是因為逆境的煎熬。然而,感動歷史的心,立誌遠大卻不容易,被折磨卻不氣餒,毅然選擇在巨大的屈辱下生活,最終有了絕唱的歷史,令後世文人嘆息;還有就是吳侯之誌,繼承先帝之德,鞠躬盡瘁報國,劍指中原,不勝枚舉。雖然在街亭失策,但他並沒有選擇退兵,然後他回到了學校,最終他成為了英雄,贏得了千古嘆息。
有很多人生不如意的人,直面挫折,化解挫折,苦口婆心的抱怨,但有誌氣卻不放棄的人,卻能變成優秀的人;有無數的人在每壹次小小的挫折或吹噓痛苦後徘徊回來,但沒有人留下自己的名字。可知必有墜入塵泥者,亡者,起者,得足;當壹只猿爬到懸崖上時,壹定有人失手折斷了他的手臂。如果他失去信心,他會死,如果他掙紮,他會獲得神奇的技能。肯定有在風雨中徘徊的人。生活在和平中的人找到壹個洞,住在裏面。那些離群索居,壹生無知的人。那些傲然挺立的人跳進水裏等著彩虹如畫,然後爬上公路,浸泡在微風中。不要為了鬥米而彎腰,陶謙選擇了退役,放棄了榮耀,於是“回Xi”被千古傳誦;面對危險,不屈不撓,文天祥選擇了死,放棄了官位,但這是壹顆燃燒的眼睛,壹顆永遠發光的心!
我感慨:人生的道路上,快樂、痛苦、坦途、挫折都是必然的。何去何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但不能強加。但是,妳把義傳播到四海,傳播到後代,就不怕挫折了。痛苦的,沒有決心的都可以來!
2004年高考四川滿分作文:遇到挫折時,笑對痛苦。
壹個人活壹輩子不容易。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布滿荊棘,往往讓人痛苦不堪。痛苦對於人就像風對於窩棚,波浪對於船,舌頭對於心。無盡的滄桑,不知讓多少心胸狹窄的人被挫折摧殘放大了痛苦;這個世界活了幾千年,不知道有多少意誌薄弱的人因為挫折和痛苦而消沈。不知道有多少懦弱的人因為挫折而死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不要把痛苦放大,而是正視生活,減少痛苦,直到成功的那壹天。
“老年亦壯,不如動白首之心;窮則思變,不落青雲之誌。”初唐四傑之壹的王波,可謂“時運不濟,命在旦夕”然而,面對挫折,他能夠掌握了解生活和笑對生活。試想,如果沒有王波寬廣的胸懷,他怎麽能唱出“然而,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的永恒的天鵝之歌?
李白,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事業不順利之後,沈默了嗎?妳抑郁嗎?沒有“長安去飯館睡”對痛苦壹笑置之,在挫折面前黯然離去,遊遍名山大川,終於成就了他永恒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要太沈迷於痛苦和挫折的陰影中;面對挫折,不要整天沈浸在悲傷和痛苦的泥潭裏;面對挫折,不要長期頹廢,失去眼前的方向。遇到挫折,減少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如果壹味沈溺於挫折的痛苦,結果將不堪設想。
面對失去二哥的挫敗感,劉備放不下哥哥的感情,放大了自己的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了壹個錯誤的決定,貿然出兵攻吳,釀成了“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給我們樹立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挫折無處不在。如果因為壹時的挫折而把痛苦放大,妳會後悔壹輩子。當妳遇到挫折的時候,把它當成微風,讓它從妳耳邊輕輕吹過;當妳遇到挫折時,把它當作微不足道的小波浪,不要讓它在妳的心裏掀起驚濤駭浪;遇到挫折的時候,把痛苦當成眼裏的壹粒塵埃。眨眨眼睛,流壹滴眼淚,就足以淹沒它。
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把痛苦放大。抹抹額頭的汗,抹抹眼裏的淚,繼續前進!我相信有壹天妳會看到藍天,白雲,綠草,還有妳嘴角掛著的甜蜜的微笑...
生命是壹朵不敗的花。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壹片戈壁灘,我們畢生的事業就是讓它開滿鮮花。
-題字
幸福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卻往往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旅程,要讓心中的戈壁灘開滿鮮花,就得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壹個貝殼用壹生的時間把無數粒沙子變成壹顆不規則的珍珠,但雨後彩虹的美麗會積聚無數水汽。如果說這壹切都是壹次又壹次的挫折,那麽挫折成就了耀眼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人們只羨慕壹朵成功的花的美麗。當初,它的蓓蕾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下了犧牲的細雨。”如果妳遇到挫折,還能英勇奮鬥,那麽這樣的人生就是輝煌的。
蘇武被貶北海時,北海的羊咩咩叫,仿佛在迎接忠臣不屈。如果這十年的痛苦可以算是壹次挫折的話,那麽這個挫折無疑是痛苦的,但是放羊的老人從來沒有把痛苦放大過,所以十幾年後,達汗的丹青寫出了民族不屈的忠誠。
趙軍離開大漠,絲路上又多了壹串駝鈴。“玉琴上的韃靼之歌,訴說著她永遠的悲傷”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如果不接受畫師,最終出塞外是壹個挫折,那麽是壹個挫折給漢匈人民帶來了暫時的和平。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面挫折,減少痛苦的心理的壹種詮釋。生活只有出來的時候才是美好的,出來的時候並不燦爛。所以,面對挫折,化解痛苦,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沒有必要因為落葉而悲秋,沒有必要因為挫折而放棄奮鬥。因為壹朵花不能枯萎浪費整個春天,壹次挫折不能浪費壹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會有海鷗遊水的天水風光,荊棘過後,會有繁花似錦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麽理由“放大生活的痛苦”呢?
人生是壹朵不敗的花,挫折壹定是滋養這朵花的養分。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滋養它的花,早晚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的兩大難題。如果我們想讓戈壁灘開滿鮮花,只有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才能減輕痛苦,保存實力,為新的目標而戰,生命之花將永遠是不可戰勝的,生命的存在將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當我在鍵盤上打出這些字的時候,我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了。早在傳說中的期末考試開始之前,我就在考慮為我們的老鐘寫壹篇文章,壹篇嚴肅的文章,不是散文,也不是日記。但那時候我還在希望能和老鐘再走兩年,現在徹底破滅了。如果我把學校變成個人,我會理解他們。因為我在乎我的心,我可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但我不禁覺得,這件事的根源在於文科生被歧視的社會事實,而這種不可避免的悲哀不公可能會壹直貫穿我們的壹生。但是,我想寫的文章不是關於這些的。我想描述的是老鐘,文學和我眼中的某樣東西的理想。
(1)
下午去老鐘辦公室。鐘先生和周先生都美得出奇。雖然氣質是衣服和特殊的日子買不到的,但當時還是被那個地方微微震撼了壹下。
周老師無意中跟我提到了“感動101”的作文。我記得是顏老師安排的,作文紙是六十周年特別用101做的。在那張紙上寫字很難,但我還是盡力把我的感激、向往、崇敬寫在上面(當然,僅僅1000字還不足以表達這些)。她說她看到了很不幸。她扣住了我的文章,後來在其他老師的“壓力”下拿出來了,但是集子已經編好了。她向我道歉,然後有點害羞地笑了。
那邊的老鐘和他們有說有笑,但他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麽(大概是傷人的),引起了全辦公室老師的笑聲。然後他出去換衣服,進來的時候西裝革履,壹條扁扁帥氣的領帶,看起來就像壹棵勻稱的樹,引得所有老師嘖嘖稱奇。戴上領帶後的老鐘多了壹種成熟知性的美,讓人想久久凝視,把這個形象印在心裏。
今天是快樂的壹天,到處都是輕松慵懶的氣氛。但在談笑風生的壹瞬間,我突然覺得眼淚湧了上來。我退到角落裏看著他們有說有笑,那種感覺很快就淡了,但突然我被前所未有的感動,擺脫了剛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失望和憤怒,也擺脫了壹直纏繞在心裏的塵埃。我還是不能告訴妳到底是什麽感覺。但是我真的感覺到了。
老鐘給我們講了這樣壹首詩:壹個本該永恒的瞬間,不知不覺就來了又去了。
(2)
我第壹次看到這個老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我可以把它省略掉。我平時很少見到他。只聽說他的學生幾乎都很佩服他。就算他們在他們面前說他不是最好的,也會被壹致鄙視。在他們的描述中,老鐘接近知道自己的命運,身材魁梧,話不多但很實際。他對學生傾註了很多心血,很少在重大場合露面,這讓他看起來像個學者。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朗誦,正是他低沈渾厚的嗓音讓很多對語文沒有偏愛的學生為之傾倒。
我再次見到老鐘是在兩個月前。高二前半年對我來說是個坎。其實高中註定是我過不去的坎。妳不能魚與熊掌兼得。對成績和理想的過度追求,總是讓我活在壹場馬拉松中。我總是對自己生活的壹部分不滿意,強烈要求改變。我的高中生活可能就是經歷每壹個坎,走向下壹個坎的過程。剛進文科班的時候,我對它寄予厚望,但現實總是有點不盡如人意。那時候我剛離開教了我壹年的周老師。她是大多數高中生可能永遠遇不到的好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真的把文學當成了自己壹生的追求,逐漸找到了壹些努力的方法和方向,從認識她開始。在她的幫助下,我對未來的中文學習充滿了信心,但我的高二遇到了巨大的差距,還有其他壹些同學。經過多次被稱為“起義”的反思,在做了很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傷害了很多人之後,終於得到了暫時填補空白的機會。而老鐘,壹個年級裏的“傳奇人物”,壹個只和我見過壹次面的老師,走上了我們班的講臺。
我們班的學生很情緒化。甚至在老鐘進教室之前,壹些關於換老師的評論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裏。所以,雖然他的到來讓很多同學興奮不已,但班裏的整體氛圍是懷疑的,甚至是抗拒的。連我也包括在內。當時我想做的就是把期中考試已經落後的成績扳回來,當然也是盡量往腦子裏塞東西。對老師氣質的要求就更苛刻了。我甚至偷周老師的標準去看他。所以他給我們上的前幾節課都是在壹種奇怪的緊張氣氛中度過的。當他講課時,他會不停地用手揉搓粉筆,捏碎壹支然後拿起另壹支,捏碎壹支然後拿起另壹支...我們像狼壹樣看著他,生怕漏掉他說的任何壹句話。鈴聲壹響,他立刻被同學們包圍了。大家捧著語文書,好像他是救命稻草,希望把他幾個星期積累的問題都扔給他。而他什麽也沒說,也從來沒有拒絕接受這些問題。有時他會在中午回答問題,然後站在教室裏直到午飯時間過後。當我們三三兩兩從食堂回來時,他腋下夾著壹本書走了。
這種情況的改變,大概是從左的《軼事》開始的。那天他已經上了五節課,最後壹節課是給我們班講這篇文章。那時候我們的問題都快出完了,心情終於平靜下來,語文課開始恢復那種輕松的氛圍,老鐘也不在臺上捏粉筆了。他悠閑地踱上講臺,說道:“左以輕功聞名,謚號忠於他,民眾尊敬他。謚號人只有死了才會有。比如將來鐘先生百歲時,妳可以說‘鐘XX在晨……’“他喜歡開玩笑,經常自嘲。但是,他所講的知識從來不會含糊。開玩笑只是幫助他深入淺出的解釋,並沒有篡奪主人的角色。當時他的理解比較感性。他對文言文語法的熟悉,廣博的知識,友好隨和的態度,逐漸打消了我們的疑慮。記得下課後,有人說:“這是我上高中以來,第壹次在語文課上不睡覺!”“這真的是對壹個老師的最高評價。
當時我們忘了老鐘也是三個班的語文課。我曾經想過這個,馬上安慰自己,男老師身體很好,沒事。
(3)
經常有危機感。這可能和我成長的環境有關,但更多的是因為我選擇的路太崎嶇難走。古人雲:“有余力則學文學。”雖然古人的意思是德為先,智為末,但用來形容當下“文人”的尷尬處境卻是斷章取義。文學早已被推到社會邊緣,有時甚至成為政客的工具,富人的消遣,附庸風雅的媒介。對古典文化的態度使當代文學在研究和實踐上都面臨危機。我有時候會天真地想,如果我壹輩子教書,不求富貴奢華的生活,還是會有很大的空間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然而現實中的壹系列事實卻在不斷打破我的幻想,告訴我(正如梁實秋所說!)這個社會是無法逃避的,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多多少少都要接受。但有壹件事我絕對不能接受,那就是放棄理想。所以我這幾年的生活幾乎就是我和這兩者的鬥爭。對理想的希望讓我不遺余力地追求相對舒適的現實環境,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我還是要不斷地直接為理想奮鬥。學習和讀書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偏向任何壹方都會導致危機,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都應該知道,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平衡。
在這樣的心情下,老師是我的救命稻草。好的老師是睿智的,他能馬上給我指點迷津,讓我少花時間應付考試;同時,他是優雅的,即使在他不得不學習的時候,他仍然可以給我們壹些額外的啟發,這樣我就不會因為三天不學習而顯得可鄙。正是因為這個角色像救命稻草壹樣不可或缺,所以我對老師的態度總是帶有不可避免的功利。我傾向於用理智而不是用心去感受老師,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是如此。比如詩歌,對我來說就像當時化學方程式對理科生壹樣,只是在壹點點理解的基礎上背下來的;再比如寫作。我壹直覺得“十年讀書十年旅行”的人生才是正道。文字只是表達思想的媒介,本身價值不大。也許這是高中生或多或少會有的壹種心境,但確實是壹種悲哀。
老鐘不是什麽人才。不像周老師,他站在講臺前炫人眼球,每壹句話都讓妳激動和興奮,把厚重的積澱用美麗而飽滿的方式展現出來。他表達思想的方式很簡單,就像山在安逸,洪鐘在歌唱。不擡頭,看不到它的高度,不傾聽,感知不到它的厚重。他在講作文的時候,沒有活潑的同學互相點評,也沒有把厚厚壹疊範文送到他手裏。他只列出了我們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壹條壹條的,只自己看了壹遍文章。但他說的話總是清晰而中立的;他說詩的時候更是如此。他說有些老師講詩很有“激情”,但是沒有辦法從心底觸動學生。要理解,妳得沈下心來,然後沈下心來,先理解詩的字面意思,再去親身體驗和理解。他說他會看《祭十二郎文》,哭的時候就明白了。當時覺得很不以為然,因為我和韓宇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後來看了幾遍,漸漸覺得應該以不哭為恥。
有時候回想起高壹時讀過的詩,驚訝地發現自己對它們已經變得陌生。雖然我當時背得很順,甚至用它“忽悠”了很多人,但他們從壹開始就不屬於我。杜甫,黃魯直,張信齋,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了解他們還是只記得他們是壹個光輝的名字。老鐘說:“滲透靈魂的東西,永遠不會忘記。”才過了幾個月,卻忘了當時喜歡的壹些文章。那麽原因只有壹個,就是我的靈魂從來沒有參與過。
我有時會回想起大壹那年,最清晰幾乎是標誌性的壹幕,意氣風發的語文課。我壹直仰望周老師,可是我仰望的是什麽?也許是她教給我們的知識,考試的技巧和她外在的華麗氣質,而不是文學的壹些本質理解和深刻內涵。我曾開玩笑說,周先生講課離不開於。其實不是她離不開,而是我們離不開。余的文章總是嚇人的,讓人壹看就覺得很大很大。只要能通過迂回的語言找出作者的意思,就已經很難了。但是這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呢?試卷上只有壹句話:“余說的”?我之所以專心看那篇別扭的文章,大概是因為那是考試的熱點,只要看懂了,就沒什麽更多的味道了,也就不用費心了。我對余壹直不是很感興趣,但我的做法是壹樣的:高壹打了壹些基礎,但基礎只是工具,不是方法,不是全部。在這壹點上,我為周老師感到羞恥。
也許這壹切都可以歸結為危機感。但是,文學殿堂歡迎的不是壹個像喪家之犬壹樣憂心忡忡的進取者。
(4)
品味詩,就是品味老鐘。
我從沒真正聽過老師講詩。初中的時候,我只是背了壹下。高三的時候沒學過,也接觸不到。老鐘是第壹個給我們講詩的老師。他也是第壹個啟發我們品味詩歌的老師。
上課詩歌只要求聽寫,壹些重點學校幾乎不教。我們班因為換老師缺了很多課,但是老鐘總是在著急的時候想起這些詩。記得他帶我們班的時候,剛學完琵琶,大部分同學還不會背。老鐘讓我們默寫,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老鐘說:“就像妳逛街看到好東西,真的很喜歡。為什麽不買?”其實不是真的喜歡,就不會買;就算買了,放在家裏自己拿也不能算自己的東西。這是現在才意識到的。
如果可能的話,我真想把老鐘說的每壹句話都記下來。但是記憶還是在被自己和外界傷害,現在能記住的東西不多了。但是,最難忘的是滲透到靈魂深處,對去粗取精非常有用。當然,鐘老師說的精髓比我記得的要多得多。這裏我只說壹下我的感受。)
鐘老師的課上很少背誦。我們以前纏著他讀《別了,劍橋》,他說他沒讀,因為覺得不夠。他第壹次背的詩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只有五句話。他先解釋了那些話的意思,然後說:“這氣勢比‘壹去不復返’還高。壹條不歸之河,壹個浪濤無邊的浪漫身影。老基地西側,人文是周郎的赤壁,三國誌——巖石在空中飛舞,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風景如畫——壹時有多少英雄!”他說著,不自覺地提起身體,突然向下,像千尺白浪,向後壹剎,似乎聽到水撞擊岸邊石頭的巨響。他的動作和聲音是那麽的自然,沒有壹般朗誦者的矯情。那感覺壹模壹樣像蘇軾的畫像,也是壹種正高的韻腳,氣勢滿人間。我好像在壹套課件裏見過那個頭像。不知道老鐘有沒有看過。太像了,壹瞬間,我以為他是蘇東坡,有著永遠浪漫的人生。
他第二次背誦的是林玉·淩。其實這並不是“郎”朗誦,因為他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或者是斷斷續續的,像是抽泣。我們學習,除了聲音低壹點,和老小孩莫名其妙讀到“笑男人牙如狗竇大開”沒什麽區別。念奴嬌在這個調裏,玉琳玲在這個調裏。而老鐘在課桌間踱步,低聲念著《玉琳玲》。那種感覺就是“我無話可噎。”
記得高壹的壹次課上,周老師問我們:“妳們今晚從哪裏酒醒?好看嗎?”有人說是,她說:“不是,這是感人的壹幕。這是悲傷的壹幕,不是美好的壹幕。”其實某種程度上是。讀壹首詩,如果能讀出它的悲傷、悲壯、離別之情、惆悵與蒼涼,哪怕是憂郁縈繞在心頭,甚至真的為之“無語”,也是美的。甚至比普通美女還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