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先秦時期叫“jiā”,漢代叫“筷”,到了明代才開始叫“筷”。至於筷子,眾所周知,王上使用象牙筷子。《韓非子·玉子老》中說:“前者是壹頭大象,而姬子是可怕的。”也就是說,商紂王以象牙為引,奢侈無度,大臣姬子怕之。
這說明筷子在商朝就已經存在了。20世紀的考古發現也證明了這壹點。1934年至1935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6把商代晚期(14-11世紀)的青銅筷子。1994年,湖北省長陽縣香爐石遺址出土商代中期(公元前15-14世紀)人骨,長16厘米。
到了明清時期,筷子的名字終於改成了“筷子”。明成化十壹年(1475),劉融在《園雜記》中寫道:
“民風禁忌,無處不在,而吳中(今江蘇吳縣)。比如周航關於'活'和'翻'的忌諱,把'筷子'當'快子',把'破布'當'破布'...這些都是庸俗可笑的,今天的士大夫也犯了俗稱‘快子’的罪。”
意思是江南船夫期望盡快、平安到達目的地,所以不敢說“停”、“翻”等不祥之詞,“朱”的音與“朱”相同,所以稱“朱”為“快兒”。這個名字很快就傳開了,以至於士大夫們也哭了。在“筷子”上加壹個竹字頭,就成了“筷子”。
在中國,筷子壹直被視為吉祥之物,出現在各民族的婚禮禮儀中。成對的筷子暗示著壹個好兆頭,預示著不久將有壹個孩子,幸福和和諧的生活。筷子直而不彎,也被古人視為正直的象征。文人也有很多贊美筷子的詩詞。
擴展數據
使用筷子的禮儀:
1,拿起食物後,不要放回去。
2、吃飯時不能用筷子指人或用筷子指手畫腳。
3.不要將筷子插入壹碗米飯或米飯中。這是祖先供品的擺放方式,有不祥之兆。見足尾飯。
4.不要和別人的筷子較勁。
5.赴宴時,不要在主人面前動筷子(勺子也壹樣)。
6.在壹些國家,我們會等客人(或在場年齡最大的人)開始吃飯。
7.在吃飯的過程中,妳舉起了筷子,卻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候不能在每個菜裏來回移動筷子或者在空中遊動,在菜上來回轉而不夾起菜來。
百度百科-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