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部由惡魔顫音的曲調引發的謀殺懸疑小說。
關於惡魔顫音的起源,其實還有更隱晦的傳聞。
傳說塔蒂尼經常夢見學習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所以他曾經在夢中把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換取鋼琴技巧,於是魔鬼為他演奏了壹首優美的曲子。從夢中醒來後,塔蒂尼憑記憶寫下了這段音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因為歌曲中有許多優美而高難度的顫音,所以被稱為“魔鬼的顫音”。
這部小說裏的元素太多了,音樂、死亡、心理學、整容、催眠、記憶轉換等等。可見作者為塑造壹個懸疑故事下了很大功夫,但還是有很多漏洞和疑點。
其實在殺人方面可以做的更恐怖。比如受害者身上刻著惡魔的紋身,被作者掉以輕心,錯過了亮點。很遺憾。說實話,有點土。)
作者並沒有過多解釋用“魔鬼的顫抖”這首曲子作為催眠來觸發後來受害者的自殺。
從北師大心理學專業研究生葉安怡開始,我們其實可以用精神分析來解讀作者設置的線索。比如每次有人去世,她都會收到死亡信息。比如催眠。
前半段感覺挺有意思的,音樂的顫音導致很多人心臟麻痹甚至死亡的情節也是有備而來。
但是我看了就覺得不對勁。越寫越可笑。
當葉安怡在最後說易醫生是歐陽賓的時候,我幾乎想罵人...
這是胡說八道。
居然涉及到細胞分裂和再生,我只能說作者見識太廣了...這樣寫小說不累嗎?泛泛而談,不等於博學。
而且推理的線索幾乎不是客觀狀態,而是靠葉安怡的主觀推斷得出的結論。我個人認為,真正優秀的推理小說,是給讀者客觀的線索,讓讀者相互互動推理推理推理推理推理。
雖然小說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必須要贊賞的是,封面設計和插圖、海報和卡片都是壹絲不茍、精美絕倫的。
而且,在看這本書之前,可以聽壹首《魔鬼的顫抖》,會讓妳更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