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麗》中的杜牧為什麽對曾經的詩人白居易懷恨在心?
杜牧是晚唐詩人的傑出代表,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我們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和他們有關系。奇怪的是,白居易欣賞李商隱這個來世,甚至有來世做李商隱“兒子”的荒唐想法。作為晚輩,杜牧對白居易壹直懷恨在心。是因為白居易在自己和李商隱之間厚此薄彼嗎?有什麽條件?01白居易曾經寫過壹首詩諷刺杜牧的祖父杜佑。說起杜佑,他是中唐朝廷的大人物,為唐朝的延續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同時,壹部《通典》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國寶式的經典文獻。說也奇怪,杜佑這老頭,也有點“自傲”。公元806年,71歲的宰相杜佑被新皇帝唐憲宗封為司徒。他無意退休,仍然照常上班。70歲以上在古代可以算是長壽了,在宮廷裏也是“壹景”,難免引起年輕人的抱怨。只是身居高位不讓位,年輕人著急。公元810年,白居易從基層周至縣尉回到北京擔任左拾遺,並以學士身份遷居翰林。這壹時期,他以政治諷喻詩為主要名片,針對“七十官不退”的現象,寫了壹首名為《為官不為》的詩。當官的意思是辭職退休,不當官的意思很好理解。詩是這樣寫的:七十歲,妳將入仕,禮儀分明。什麽是貪心的人,說話像聾子的耳朵?窮八九十,牙齒掉光,眼睛發昏。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後人。掛顧翠姬之冠,掛車惜朱倫。金牌無敵,彎進妳的門。誰不愛財富,誰不愛妳的善良。當妳老了,妳就得退休。年輕的時候嗤之以鼻,老了也跟著學。賢宰韓二叔,他壹個人是誰?寂寞東門路,無人去塵。其中,有兩句詩是多麽的直白:“七十而立,禮儀明言”和“老了,須以名退”,也是白居易平淡詩意的體現。七十歲退休,朝廷有規定,老了還貪圖官位,必然影響年輕人的成長進步。其中“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後人”也成為壹段時間的著名倫理名句。白居易能在詩中勇敢地提出這樣壹個當時封建社會的普遍性問題,實屬不易。白居易還舉了西漢兩個賢臣主動退居他鄉的故事,來說服當時年事已高的官員。但值得註意的是,白居易在詩中並沒有點名諷刺任何人,而是對這種現象表示了不滿。民國大師陳先生在《詩話》第五章中提出白居易以此詩批評杜友芝的理論。原文是這樣說的:杜七公(杜佑)70多歲了還不當官,這是當時深感錯誤的。樂天秦中吟的《為官不為》顯然是為此而寫,新樂樂府有此文再合適不過了。最有說服力的記載是唐代文學家李昭在《唐史補》中的壹段話:高為官,作雲:“以年為治,前無新聞。”在現代,誠實正直的人是很少見的。“那時候杜司徒已經七十歲了,他不是故意要老的。裴公瑾是壹個scheerer,這是壹個嘲弄。當時李昭也是和白居易同朝的官員。唐憲宗元和年間,任左司大夫、翰林學士、中國書法家。作為知情人,李兆佐的證詞還是有相當分量的。杜牧當時是壹個貴族的兒子,他的祖父是宰相,被外人諷刺。這是不能沈默的,他也把對白居易的仇恨根植在心裏。這就像與人交往的第壹印象,往往會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覺。比白居易小30歲的杜牧,因為壹首《不做官》把白居易關進了他人生旅途的文學監獄。白居易的詩風,在杜牧看來,是壹種“另類”。白居易的詩大多淺顯易懂,老人小孩都能理解喜歡他的詩。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白居易詩歌的傳播和影響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早年也說過“元平淡俗”。這與白居易早年生活的反復無常密切相關。他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深入了解民間疾苦,敢於用群眾的語言呼籲民生民生,希望能深入受眾,引起皇帝的重視。他也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具有進步意義。而杜牧,從小無憂無慮,受傳統貴族家庭教育,卻不在基層鍛煉。寫詩作文要追求“雅”字,甚至對“俗”嗤之以鼻。杜牧寫詩的態度是:“壹個為詩努力,精益求精,不在乎美,不在乎俗,居中的人。”其中,“風俗”指的是白居易。從內心來說,他是令人厭惡的。清代學者宋在《唐詩三首》中說,其貌同元、白,古風漸衰,時而傷透,毫無復興之意。押韻絕句深刻到足以驅龍,包括文、李。白居易和杜牧都推崇杜甫的詩,白居易領導了新樂府運動,改革了中唐詩風。杜牧被稱為“小杜甫”,這不是壹個簡單的說法。他也是杜甫詩歌的循規蹈矩的傳承者。也可能是因為“文人相輕”。杜牧就是不喜歡同宗老前輩白居易。以至於杜牧的好友病逝後,杜牧為他寫了壹篇墓誌銘,轉述了的觀點:痛從元起且已至,有元、白詩人,艷而不艷,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滅,徘徊於民間,疏於影壁,為子、父、女、母,結交教授,淫蕩言論,冬冷夏熱。至於對白居易詩歌的批評,杜牧其實是認認真真地寫進墓誌銘的。顯然,這不僅是他已故的朋友李侃的觀點,也是他自己的觀點。正因為如此,心中早有怨恨的杜牧把白居易當成了“另類”,這也是杜牧自己的。好友的不幸,增加了杜牧恨白的“砝碼”。胡璋在唐代詩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壹首《何滿子》更是宮中第壹。壹位宮女在離家壹千英裏的地方住了二十年。何滿子,看她怎麽努力忍住眼淚。同時,這也表明胡璋的詩歌才華是毋庸置疑的。公元844年,當杜牧被任命為池州刺史時,他與胡璋有了第壹次接觸。然而,他們似乎壹見如故,在詩歌創作上也很投緣,很快就成了密友。此時,白居易72歲,杜牧42歲。就在這時,胡璋向杜牧訴說了他的才華受到的“委屈”。事情是這樣的。公元822年,白居易自告奮勇離開北京,被放在外面,做了杭州刺史。這在當時也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因為郡縣刺史的積累,這屬於升遷;而這次釋放,是降職部署。此外,胡璋此時抵達杭州,想通過科舉考試,然後再考進士,這也是壹個巧合。秀才功名這是古代官員的“敲門磚”。沒想到,白居易經過壹番考察,選了另壹個兒子徐寧做謝園,胡璋倒在了孫山。而許寧也是壹代名將。他的壹句“人間有明月幾夜,壹個流氓就是揚州”,讓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了精彩的註解。不幸的是,胡璋的職業道路,從此遙遙無期。當時,朝廷的高級官員令狐楚也非常欣賞胡璋的文學才華。他曾親自上書皇帝,極力推薦胡璋,稱贊他的詩“千秋萬代,風格罕見”。然而,當皇帝要起用胡璋時,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更是雪上加霜,告訴皇帝“胡璋雕蟲小技,不足以強為夫”,還說雇傭胡璋可能會導致天下“風教”的覆滅,並加以阻撓。事實上,這仍然是朝鮮官員之間的鬥爭。那時,元稹已經是宰相,胡璋成了“受害者”。杜牧,又把帳算在白居易頭上。其實這跟白居易有什麽關系?於是,杜牧寫了壹首《登池州九峰寄》的詩,想借此發泄對白居易的不滿,同時也安慰他的朋友胡璋:久久不能相見,還能奢求什麽呢?誰如公子,千詩輕萬戶侯!結語白居易和杜牧都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著名詩人,尤其是白居易。他的詩歌理論進壹步拓寬了現實主義詩歌的視野,對中國現代詩歌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杜牧,從看白居易的眼神中,我們也發現,錯誤的堅持對壹個人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大的負面制約。杜牧終其壹生,和他的好友胡璋壹樣,壹生郁郁寡歡,這也應驗了那句老話“三代不富”。當然,歷史總會回到過去,時間也洗去了壹切所謂的誤會,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反思也是盲目的推手,適當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文|何唐參考資料:360百科全書、陳寅恪《詩註》、宋清代三首詩、李昭《唐史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