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藝術創作論(3)

藝術創作論(3)

第六章藝術創作過程

藝術創作是人類獨特而復雜的精神實踐活動。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運用藝術語言和技巧,將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感情轉化為具體的、生動的、可感的藝術形象,以物質手段將自己的審美意識和生活體驗作為藝術作品表達出來。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復雜的。不同的藝術家,不同的藝術種類,不同的創作方法,使得藝術創作的過程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表現形式,但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藝術體驗生活、藝術構思、藝術交流。這三個階段的結果是:審美表象、審美形象、藝術形象。

第壹節生活的藝術體驗

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家被生活中的具體形象觸動時充滿情感的個人感受。

生活的藝術體驗始於人的感官與客觀生活的接觸,止於創作欲望的萌發和審美表象的形成。

第壹,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

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

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它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明確的目的;可以是很長時間,也可以是很短時間。

第二,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壹)、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藝術與社會生活之間有壹個中間環節,即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藝術體驗。

藝術只能表達藝術家所經歷的社會生活。深刻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經驗積累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基礎。

俄羅斯作家岡察洛夫說:“我只能寫我所經歷的,我所思考和感受的,我所熱愛的,我所清楚看到和知道的。簡而言之,我寫的是我自己的生活,以及我經常與之共度的時光。”

(2)生活的藝術體驗引發藝術創作的欲望。

當壹個藝術家在生活中有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積累,被生活中的意象所感動,必然會產生升華和飛躍,要求傳達給別人,不要吐槽。這就是藝術創作欲望的心理動因。

關於竹畫,鄭板橋說“意為先”,意是指立意、意象、趣味等,“筆”是指筆、筆法、筆墨,概括了藝術創作的兩個階段。這裏所說的“意”,不僅存在於意境階段,也存在於藝術體驗階段。藝術家的“意”中所包含的“目中之竹”,稱為審美再現。鄭板橋的“胸中之竹”是藝術家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改造現實中的竹子形象而產生的審美意象。

第三,生活藝術體驗的特點。

?(壹)、藝術體驗是對形象的體驗。

政治家、經濟學家、科學家應該從形象入手去理解社會的本質和規律,但壹旦把握住了,就拋棄了形象。

藝術家在體驗生活中,必須時刻以敏銳的觀察力把握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了解和熟悉事物形象的特點和細節,以適應藝術創作的特殊要求。

福樓拜說,“長時間註意妳想表現的東西,這樣妳就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寫出的特點。”任何事物都有未曾被發現的地方,因為人們用眼睛觀察事物時,只是習慣於回憶前人對它的想法。最細微的事情也會有壹點點不為人知的地方,我們來探索壹下吧。"

(2)藝術體驗是壹種情感體驗。

科學家對生命的體驗和理解是純粹客觀理性的,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對真理的探索。

然而,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是壹種帶有主觀意識的情感體驗。

德國美學家利普斯提出移情理論,揭示了藝術家對生活的情感體驗過程;

首先,由我和事情。藝術家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投射”或“移動”到客觀事物上,讓無生命無情感的事物有了生命和情感;

第二,由物及我。既然外物具有生命和情感,就會反過來影響藝術家主體的情感;

第三,忘記事情,成就同樣的事情。藝術家覺得外來的東西和自己有同樣的感受,所以他認為我就是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我。

壹個藝術家從來都不是壹個冷靜的、純粹理性的生活旁觀者。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理想、人格、全部的心都投入到生活中,讓他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生活。這是藝術家體驗生活的主要特征。

(3)藝術體驗是壹種美的體驗。

?對生活之美的敏感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壹種獨特的觀察和感受能力。

以上,我們闡述了藝術生命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沒有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就沒有藝術創作。

但是,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和體驗並不排斥間接體驗。藝術創作需要間接經驗;

首先,歷史的主題只能通過間接的經驗來表達。

其次,由於藝術家生活經驗的限制,間接經驗是直接經驗的補充。

第二節意境

?藝術家經歷過生活,就會萌發藝術創作的欲望。換句話說,藝術家是想把自己生活中的想法和感受傳達給別人。這時,意境的階段開始了。

壹、意境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意境是壹種復雜的精神活動。它是藝術家在體驗生活藝術的基礎上,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轉化和虛構,以表達思想感情,形成審美意象。

意境始於創作欲望的萌發,止於審美意象的完成。

意境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意境,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才能轉化為藝術作品。

意境的作用是在藝術家的頭腦中產生審美意象。審美意象的出現標誌著意境的完成。

第二,審美意象的特征。

?(壹)、審美意象是主客觀統壹的內在影像。

“象”中的“意”是指主觀感受,“象”是指客觀對象。“意象”是意象和情感的融合。

所謂“審美意象”,就是這個“意象”既體現了主體的審美意識,又體現了客體的審美特征,是兩者的統壹。

所謂“內視”,是指存在於藝術家心中的視覺形象,沒有通過物質手段展現給觀眾。

意境首先要考慮的是“意象”,即表現的是怎樣的社會生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作品的主題。藝術家應該從豐富多彩的客觀生活中選擇壹個角落來凝結和濃縮它,以便引起人們的註意和感受。沒有選擇和專註,就無法確定藝術要表達的對象。

意境的關鍵是要考慮“意象”表達的是什麽樣的“意”,表達的是什麽樣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作品的主題。

“意”與“象”的關系是,“象”表達“意”,“意”命令“象”。意中有象,象中有意。

(2)審美形象是性與人格統壹的內在視覺形象。

所謂性與人格統壹的內心視頻,就是典型的內心視頻,是藝術家通過典型的方法構思出來的。

所謂典型性,就是典型內心視頻的創作方法,即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濃縮、概括,創作出典型內心視頻的過程。

典型性是意境的關鍵。包括兩個方面:

* * *性化:對生活中個別的、分散的、偶然的事物進行選擇、提煉、加工、轉化,使之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從而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

個性化:對象獨特的個性特征清晰而突出地展示出來。

* * *性化不排斥個性,* * *性化不脫離個性,* * *性化在於個性。

比如畫家畫壹棵松樹,就要觀察成千上萬棵松樹。最終形成的審美意象不是磨掉了所有人格特征的松樹,而是風格各異的松樹。

具體方法:

第壹,綜合法。這是用各種生活原型概括出來的審美意象,魯迅把它概括為“取諸種人,合成壹人”的方法。

第二,原型法。它是以壹個模型為主要任務,適當吸收其他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審美形象。

(3)審美意象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統壹的內在視覺形象。

審美意象是藝術家心中具體的、鮮明的、確定的形象。審美意象雖然有確定的壹面,但也有不確定的壹面。

首先,審美意象是模糊的。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總覺得審美意象在心中清晰可見,隨時可以走出來,因而產生強烈的創作沖動。但藝術家在傳達這段內心視頻時,總覺得有些細節模糊,需要補充。

其次,審美意象是可變的。魯迅說:“寫小說是不可能休息的。過了壹夜,造物主可能脾氣就不壹樣了。”

第三節藝術交流

第壹,藝術傳播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交流是意境的延續,是藝術創作的完成。

所謂藝術傳達,就是藝術家借助物質材料把藝術觀念表達成藝術作品,借助藝術語言和技巧把審美意象變成藝術形象。

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是藝術交流的最終結果,是藝術創作精神勞動的物質體現。

藝術形象與審美形象的聯系:審美形象是心中的藝術形象,藝術形象是物化的審美形象。

藝術形象與審美形象的區別;

第壹,審美意象是他人無法感知的內在現象,藝術意象是他人可以感知的物化意象。

其次,審美意象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短暫性,而藝術意象大多具有確定性、鮮明性和持久性。

第二,藝術傳播的壹般規律。

(1)藝術技巧是藝術交流的手段。

所謂藝術技巧,就是掌握物質媒介表達審美意象的特殊能力,也稱藝術技巧。

技術不同於藝術技術,藝術技術生產物質產品,藝術技術生產精神產品;技術生產同樣的產品,藝術生產高度個性化的產品;技術可以脫離審美表象,藝術和技術實現審美表象。

藝術和藝術技巧有什麽關系?有兩種片面的意見:

首先,藝術是藝術技巧。他們認為繪畫是比例的透視,音樂是旋律的節奏,詩歌是對仗的韻。“他們只要知道藝術創作的規律,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跟風創作藝術作品。”但這種僅由技術創造的產品並不是藝術品。

畫家、畫師、畫師的本質區別是,前者只有藝術技巧,所以只能模仿,不能創作藝術作品;畫家不僅要有藝術技巧,還要有某些畫家、畫師所不具備的素質,才能創作出藝術作品。

第二,美術根本不需要美術功底。克羅齊認為藝術是心中的直覺。列奧納多·達·芬奇是壹個藝術家,不是因為他寫了《最後的晚餐》,而是因為他在腦海中想到了《最後的晚餐》。列奧納多只需要他的技巧就能在畫布上描繪出他心中的形象。藝術技巧對藝術是不必要的。

但既然藝術是心中的直覺,而心中的直覺是每個人的,因此,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所有嚴肅的理論家和藝術家都充分估計到藝術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藝術不能歸於藝術技巧,但藝術不能脫離藝術技巧,藝術技巧是藝術交流的手段。獲得藝術技巧並不容易。“完全靠思考,靠勤奮,靠實踐。”

(2)藝術交流伴隨著情感交流。

藝術家將審美意象轉化為藝術意象絕不是純粹的理性活動,而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交流。

第三,藝術交流、藝術體驗與意境的關系。

?(1)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的。

第壹,生活的藝術體驗貫穿於藝術創作的全過程。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但它不是壹次完成的,在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的階段仍然穿插著藝術體驗。

其次,意境和藝術傳播也是相互滲透的,在藝術傳播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重新構思。

最後,藝術體驗階段還包含了意境和藝術交流的因素。

(2)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都伴隨著情感活動,情感是貫穿藝術創作全過程的中心線索。

藝術體驗是情感體驗。沒有情感體驗,就不會有創作藝術、進入意境階段的沖動。

意境階段產生的審美意象是包含情感的內在視覺意象,沒有情感就不可能產生審美意象。

藝術交流階段也是壹種伴隨著情感的創造活動。

總之,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