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對中國古典詩歌(主要是唐詩)的翻譯始於赫伯特·吉爾的《中國65438年至0898年》英譯本。20世紀20年代末或1929,維特·拜納在紐約出版了《中國文選》的英文版(美國最早的300首唐詩英譯本)。埃茲拉·龐德(1885-1972),美國詩人,翻譯了許多唐詩,如漢武帝的《秋風》和李白的《長征》。1940年,索姆·吉納塞的《唐詩三百選》在倫敦出版,1944年,該書的補充版出版。亞瑟·威利(1889-1969),美國傑出的女翻譯家,翻譯出版了《詩經》。同時,她還翻譯了至少170首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唐詩。1971年,紐約出版了A.R .戴維斯的《杜甫》英譯本;1973年,耶魯大學出版了阿瑟·賴特的《對唐的看法》。從65438年到0987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共出版了許淵沖、吳俊濤等翻譯家的唐詩英譯本39種(在美國詩歌翻譯出版市場占有壹定份額,受到中美學術界的歡迎)。近兩三年來,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等高等院校推出了320部唐詩英譯本及其配套音像制品,其中唐詩選譯部分更新。
本世紀以來,中國的古典文學或古典詩歌課程在美國大學非常受歡迎,中文課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相關專家學者教授似乎對中國的代表性文學作品了如指掌。比如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以查爾斯·伊根為首的導師們設計的中國文學課程,幾乎匯集了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所有精品。從他們的課程安排中,人們不僅能看到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大詩人的名字,還能找到舒婷、北島等中國當代詩人的名字。與此同時,不僅出現了“漢語熱”或“漢語熱”,還出現了“中國詩歌英譯”的趨勢。出現了壹些致力於翻譯和介紹中國古典詩歌的學者。例如,當代美國詩人薩姆·哈米爾就是年輕壹代的代表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