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歌的演變與各流派的特點(六)律詩最初醞釀的南北朝時期。

詩歌的演變與各流派的特點(六)律詩最初醞釀的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國家動蕩不安。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從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到公元***169年,但是南朝還是比較穩定的,因為北朝有十幾個大小政權的混戰,也因為其中有匈奴、鮮卑、、羌、邊吳。

由於北方長期戰亂,大量人口遷移或流放到南方,傳統繁華的黃河流域民生蕭條,於是中原的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轉移,南方開始成為中國經濟文化的中心。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南朝終於出現了第壹位大量寫山水詩的詩人謝靈運。

謝靈運,東晉謝玄之孫,後被襲為康樂公,劉宋時晉後降為侯爵。謝靈運對劉崧的政權不滿,在元嘉十年被殺。

謝靈運擁有大量的財富和壹定的權威,這是他欣賞山水、創作山水詩的第壹個便利條件。

謝靈運詩歌的內容主要是描寫山水,他的藝術特色是追求形似,盡力刻畫景物的細微差別。由於很難用文字來描繪景物的外在特征,謝靈運在他的五言詩中為了貼合現實,常常自創文字,所以他的詩偶爾也有生硬笨拙的缺點。但由於他主要采用寫生的手法,很少使用經典和粉飾,所以仍然能給人以代入感和清新優美的美感,與金代繁復的雕刻風格有很大不同。如“爬池上樓”:

其中“池中春草長,園中柳變鳴禽”壹句,後被稱為“五言千古新”。據石楠說,鮑照對其詩中的景物描寫有所評論,如“初芙蓉自然可愛”。

謝石詩歌的另壹個特點是它以形而上學的方式結束。當然,除了詩的結尾,有時也會在中間插入壹些,比如“學德智太多,不負責還田”,但其“山水+玄學”的模式確實是最顯著的特點。

由於謝石不像陶淵明的田園詩那樣把自己置身其中,是對景物的純客觀描寫,不包含作者自身的情感線索,所以其推理突兀,與景物描寫無關,成為全詩的負擔。

但作為著名的山水詩詩人,他對景物的描寫也相當出色,所以對當時和後世仍有很大影響,成為南朝詩風轉變的首倡者。

鮑照出身卑微,又因為家庭觀念被貶到了後輩的位置,所以郁郁寡歡。在他的詩歌中,樂府詩成就最高。

唐杜甫對“君意寶從軍”的評價是真的。比如:

這首詩,是第壹首邊塞詩,氣勢磅礴,細致入微,如“馬毛縮如刺猬,角弓不可伸”。讀起來生動又有感覺,如置身於長城外的壹條冰冷的河中。

也有表達自己感受的作品,比如:

劉宋時期,文壇逐漸擺脫了玄言詩的風氣,在吟誦古詩詞、刻詞風氣的影響下,開始註重用典,使用典之風興起。

傅亮是這種文體的第壹個代表,但他的作品主要是實用性的,後來的用典詩人有顏延之和謝莊。

顏延之的詩歌用典過多,影響了詩歌意象和意境的創造。這也是註重典故的詩人的通病。

鐘嶸的詩批評顏延之、謝莊“幾乎抄書上的文章”;據石楠說,鮑照還批評顏延之“鋪張織錦和刺繡,但也雕刻眼睛”。

但顏延之也有壹些擺脫典故束縛,更好地表達感情的作品,以《五君子頌》為代表作品:

《五君子頌》以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向秀、阮賢、劉玲為詠唱對象,借以抒發情感。全詩充滿了鏗鏘的韻腳和感情,是他本人豪放不羈的真實寫照。

到了南齊永明年間(483 ~ 493),壹種新的詩體——永明體終於出現了。

永明體最鮮明的特點是規範了詩歌語言的音律。它的出現為現代詩歌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

在陸機的《文賦》中,已經提出了“聲聲叠代如五色宣言”,要求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用詞時要註意音韻的變化,但此時的觀點只是壹種比較籠統的理論。直到永明體的出現,才有了對作品旋律的人為規定。

永明體節奏以“平、上、曲、入”四聲為基礎,將詩歌中單調或不協調的現象歸為“八病”。

但此時的性情論無疑是不成熟的,也是過於苛刻的。這樣刻板細致的規定,也會給詩歌創作和情感表達帶來約束。即使是永明體的代表詩人沈約、謝朓,也不能完全遵從。所以這個理論的提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

從文學發展的角度看,“永明體”理論是壹大進步,它使掌握音節搭配規律和有意識地搭配音節成為可能,為現代詩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除了“聲疾”之說,永明體詩人還有壹些值得壹提的文學主張:根據《顏氏家訓》提出文章要“從三變”,易見事,易讀易背。易見是指反對生僻典故,易讀是指反對生僻字,易讀是指強調文章聲音的抑揚頓挫。

這裏有兩首永明體的詩:

由於音律規則的約束,永明體的篇幅不能太長,但音節流暢,用詞優美,用詞簡潔貼切,感情深厚,朗朗上口。

新詩:古體詩和現代體詩的過渡形式。從永明體詩人到現代體詩,凡是符合相應特征的作品都屬於新體詩,其中也要求詩與詩之間的二重性。

永明體最傑出的詩人是謝靈運的同宗,所以他也被稱為“二謝”或“大謝小謝”。

與謝靈運相比,謝朓的詩更加和諧詩意,不存在語言生澀和形而上結尾的問題。但他的詩缺少謝靈運那種超凡脫俗的筆法,境界也比較狹窄。

謝朓詩歌的音節優美、自然、流暢,具有與永明詩相同的特點。

謝朓還有壹些五言四句的小詩,風格細膩,內容婉轉,與唐代後來的五言絕句很像,應該是受其影響。

謝朓是南朝最優秀的詩人之壹,他對梁晨詩風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唐代詩人。比如李白高度贊揚謝朓。

南齊晚期(公元494年),殘暴的齊明帝蕭鸞繼位。受朝廷政治鬥爭的影響,永明作家受到牽連,王戎被殺,沈約、謝朓、範蠡獲釋。因此,後期他們的作品往往脫離了永明體的束縛,不再以節奏技巧為主,而是將真情實感傾註到作品中,體現出個性化創作的趨勢。比如:

太平年間,各種外術依然凸顯才情,但亂世之詩往往是發自內心的真摯。

詩風轉變後,仍具有永恒風格的魅力,不是簡單地回歸古體詩,所以這壹時期的創作可視為永恒風格的新風格或古體詩的新體裁。

蕭鸞在位僅五年就去世了,“竟陵八友”之壹的蕭炎掌權。公元502年,建立梁朝,取代南齊。

蕭炎本人也是壹名學者,登基後熱衷於提拔學者。但作為國王,他無法專心寫作,於是眾多文人聚集在蕭統太子身邊,形成了當時最有影響的文人集團。

蕭統主張文學作品既要有“美”,又要有“雅”。美指的是文學的形式美,雅指的是儒家正統的文學觀念,自然有他的太子身份。蕭統的詩歌沒有特色,他最大的貢獻是主持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文選》。

公元531年,太子蕭統病死,蕭綱繼位為皇太子。但他的文學觀念與蕭統的雅並不相同,只是過分強調詩歌的形式美而忽略了內涵。再加上她們的生活範圍本身就很狹窄,所以題材極其有限,大多是歌頌身邊的事和女人的體態,最後形成了“宮體詩”。

宮體詩要求詩歌:華麗的語言、精確的對仗、密集的典故、和諧的音韻,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概括了詩歌的外在技巧,如:

宮體詩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明顯的不足,甚至有些作品格調低下,對情色描寫露骨,但宮體詩大規模描寫女性的外在美還是第壹次,這也是對傳統詩歌的突破。

同時,宮體詩對對偶性和排比性的把握更好,在形式技巧上積累了更多的經驗,這對古代詩歌向現代詩歌的演變有很大的幫助。

繼《蕭統文選》之後,蕭綱主編了《瑤臺詩》。由於其宮體詩的艷體,蕭綱命徐陵搜集西漢以來所有與艷體詩相似的相關作品,以與蕭統留下的雅體詩風相抗衡,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魚臺新詩》收錄了西漢以來660多首女性題材的作品,包括曹植的《孔雀東南飛》、《棄婦詩》、庾信的《七夕詩》、余、董嬌嬈等多首樂府詩,以及玄學派詩人孫綽的《桃葉情人歌》、《碧玉情人歌》。

316年,阿提拉劉堯入侵長安,西晉滅亡。西晉皇族司馬睿建立東晉,建都並統治南方,而長江以北則陷入連年戰亂和政權的共存與更叠。120多年間,出現了多個政權,史稱“十六國時期”。

民生蕭條,壹些少數民族政權仇視漢人,尤其是漢族的知識分子。因此,這壹時期的詩歌很少,唯壹有較大影響的作品是女詩人蘇慧的回文詩。

蘇慧的回文詩,又名《玄寂圖》,共841字,縱橫29字,均可縱讀、橫讀、斜讀、交互讀、豎讀、倒讀、疊讀,可謂匠心獨運。

南朝樂府中,藝術水平最高的是西周曲;

北朝樂府中,《木蘭詞》和《敕勒歌》是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