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韓樂府的名詞解釋

韓樂府的名詞解釋

“漢樂府”壹詞釋義:指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學的機構。

擴大知識面

最初建立於秦朝,是當時少府管轄下的壹個機構。它正式成立於西漢武帝時期,職責是收集文人的民歌或詩詞進行配樂,為朝廷在祭祀或宴飲時表演做準備。

內容介紹

漢代的樂府詩都是以此為創作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正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激發了樂府詩人的熱情和靈感。樂府詩也表現了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講述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生死的態度。

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的階層,詩人的筆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貧富懸殊和社會成員苦樂不均在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藝術特色

漢樂府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這個特點是由其“因緣”的內容決定的。雖然我們在《詩經》中已經可以看到壹些帶有敘事成分的作品,比如的孟、。

但仍然是通過主角的談吐來表達,仍然是抒情的形式,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節,缺乏對壹個中心事件的集中描述。但在漢樂府民歌中,出現了故事由第三者講述的作品,出現了具有壹定性格、情節較為完整的人物形象,如《桑上》、《走東》,尤其是我們下壹節將要敘述的《孔雀東南飛》。

詩歌的故事性和戲劇性比《詩經》中的作品大大增強。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漢樂府民歌標誌著壹個新的、更為成熟的敘事詩發展階段。

作品的影響力

漢代樂府民歌對後世詩歌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上,這種傳統是以悲喜為基礎的,是由事件引起的。

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下,漢代直面人生的詩人的創作逐漸活躍起來,從最初的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建安魏晉風度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壹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