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流浪》是北新書店1926出版的書,魯迅寫的。這本書是魯迅小說集,* * *收錄了他從1924到1925寫的十壹部小說。第壹個“祝福”寫在1924二月16,最後壹個“離婚”寫在1925 11.6,實際時間跨度超過壹年半。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壓迫下的農民和知識分子的關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作者簡介
魯迅(1881 ~ 1936)原名周樹人、周章壽,字玉山、玉亭、育才、陳冰。除了魯迅,他的筆名還包括鄧江、唐毅、鄧當岱和焦姣。中國是現代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人們稱之為“思考文化和教育”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八月初三,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會稽縣東長坊口。出生於河南省汝南縣,小時候享受少爺的生活,家境逐漸沒落,壹貧如洗。青年時代受到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魯迅把他的名字從周章壽改成了周樹人。1902去日本學醫,原本在仙臺醫學院學醫,但是因為壹部電影,我知道單靠醫生是拯救不了人類的,從此從事文藝工作,希望能改變民族精神。1905-1907參加革命派活動,發表《摩羅詩論》、《文化偏見論》等論文。在此期間,我奉母親和妻子朱安之命回國結婚。1909年與哥哥周作人合譯《外國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和紹興任教。
1918 38歲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此之前,他是壹名醫學院學生,因為戰爭而成為壹名行為作家。魯迅壹生都是壹個“愛書人”。1927與許廣平女士結婚,生下壹男,名為周海嬰。1936 10 6月19在上海病逝。其作品被收入《魯迅全集》、《他的作品》、《魯迅書信集》,各種由魯迅編輯修訂的古籍被重印。1981年,《魯迅全集》(十六卷* *)出版。20xx年,《魯迅全集》(十八卷* *)出版。作品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
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相繼建立了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魯迅的幾十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被改編成電影。從發表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65438+2008年5月)開始,就以“魯迅”為筆名。作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流浪】與新故事》、散文集《晨花夕拾》(原名《起死回生》)、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南腔北調》。
魯迅的幾十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如《祝福》、《阿q正傳》等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同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受眾。
用筆戰鬥了壹生的魯迅,被譽為“國魂”,現代文學的旗幟。他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作家之壹。毛主席評價他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總指揮。“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壹生的寫照。
作品目錄
祝福,在餐館,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向公眾展示,高老夫子,孤獨的人,哀悼過去,兄弟和離婚。
內容簡介
《祝福》寫祥林嫂沒有希望,哪怕有壹點點希望,也會被撲滅。她壹生;
《在餐廳》寫的是曾經激進的青年呂,最後回到紫雲教授;
其實幸福的家庭在經濟的壓迫下並不幸福。
《肥皂》諷刺壹個或幾個看似紳士的中年教師。當他們看到壹個十七八歲的女人乞討時,他們會想如果她被肥皂洗了怎麽辦?因為這種潛在的意識,思明居然買了壹塊綠肥皂;
《長明燈》裏的瘋子又瘋又蠢。他只想熄滅廟裏的長明燈,但被擋住了,他就說:“是我放的火。”最後,他被他的叔叔和長輩鎖在寺廟的廂房裏;
說明人群還是看客。中國人永遠是看客,只是看客。看完就分手了。不要問被看的人為什麽要給大眾看,也不要問自己為什麽要看。只想看看,那就看看;
“高”終於“洋”了壹天,俄國有了高爾基,他自然可以改名為“高爾基金會”,不是基金會嗎?哪裏有基礎,哪裏就有基礎。他可以叫高爾基,為什麽我不能叫高爾基?當他成為高爾時,他變得“高大”,覺得自己無法與過去的麻友相比。但是,最後他發現自己沒有“高爾什麽的”天賦,連書都不會教,經不起麻雀牌的誘惑,經不起吃大頭的誘惑,最後還是上了臺面。
《孤獨的人》中的魏朱利安是魯迅特別關註的壹個人物。這是壹個很有覺悟的人,似乎已經理解了生活中的壹切。他看不上大人,但孩子不理他。他曾經窮困潦倒,好像抱著什麽不放,突然變得很有錢。咯血的話,參與會診要花很多錢。他死了,就好像他死後是幹凈自由的。魯迅其實是用悲情的筆調來寫這個人的,其中也包含了他極大的失望。世界如此荒涼,人生如此無望。我想找壹條路,但是最後找不到。他必須死。
對過去的後悔,不僅關乎經濟對愛情的重要性,還關乎愛情能否長久。而經濟窘迫只是壹個很真實很真實的誘因。因為這個誘因,愛情無疑會幻滅。難過死了,這種難過難過;
《兄弟》似乎在諷刺看似親密的兄弟情;
離婚純粹是鄉下女人的不幸。魯迅有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七叔”的威嚴下,那位慈愛的阿姨不敢說出自己早已想好的話。我們能做什麽?他們是官員,有權有勢。而她只是壹個鄉下人。
新穎的思想
《流浪》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和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流浪的藝術技巧是“成熟”——壹幅深刻而廣闊的歷史畫卷;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著感情;“畫眼”和“勾魂”的素描手段;完整的字符具有典型意義。邱莎和王衛軍兩位藝術家,壹生致力於用畫筆“揭示魯迅的思想體系”,堅持不懈地探索,苦心構思,大膽創造,用“準確的理解,深刻的表達,精湛的藝術”再現了魯迅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片刻的猶豫。孤獨無助叫仿徨。魯迅曾經是流浪的,至少在他寫《流浪》的時候是這樣。他寫的是人生軌跡,似乎有鐵的規律。從起點拋出壹個圓弧,然後落回起點。甚至,落回起點。有孤獨,有悲傷,有無奈。
他寫《流浪》的時候才四十四五歲,也不是什麽智者。所以他猶豫了。當時他滿懷希望,或者說曾經滿懷希望,但是這個希望最後破滅了。他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現在。所以,他猶豫了。於是他寫了壹本關於“猶豫”的小說。
與其說是猶豫,不如說是無奈。生活的無奈。那時候,寫小說是壹種時尚。寫小說成了當時的潮流。此外,在此之前,王先生還寫過《狂人日記》、《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等名篇。他們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的創作。
理解“猶豫”
在書的扉頁上,有作者的題詞:清晨始於蒼梧Xi,傍晚止於湖仙園;妳要少留這點精神,妳就突然死了。我命何謹慎,盼之不迫;在修遠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上下起伏。
理解“流浪”的關鍵在於《離騷》碑文中的兩句話:“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學有“文學眼”,詩歌有“詩眼”。在這裏,它被稱為“標題眼”。
路很遠,卻看不見前方的路;隱約有路的時候,看不到光。試圖掙紮出壹條路,卻遍體鱗傷,毫無結果。
只能是“何吉獨自仿徨”。
所以取名“流浪”也是最有名的。
張宗崗在《探尋偉大的靈魂——解讀魯迅》壹文中對流浪的評價是“色如冰,肝腸似火”,我以為是批判性的評論。他還說:“屬之者為陰,被挾持者為遠,這是魯迅的深刻。.....他(指魯迅)就像壹個迷失的洪飛,漂泊在茫茫蒼穹,無處可歸;孤獨的內心體驗被外化升華為巨大的創作欲望:他用自己迷人的筆描繪出無數舊時光的畫面,生動而悲壯。其中對自由的探討,對人性的掃描,對弱者的關註,對習俗的思考...都是深刻的、鼓舞人心的,以他們的‘智慧之痛’達到並進入了史詩的層次,從而贏得了第壹代,是獨壹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