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喝下晨露,
喝晚霞。
在舊罐子裏-
把另壹只手放在星星裏。
把手放在鍋上,
感受壹下甘坤有多大,
永遠不要離開茶,
問誰是歲月的開悟。
在夢裏-
心是空的,思想是無限的,
清氣裊裊向天,
笑流水漂走多少浮華。
品茶有路,路在何方?詩人用三首短詩創作了茶道三部曲,分別是品茶、品壺、品夢。從實到虛,從裏到外,從近到遠,從物到心,從尺度到寬度,精致的概念融入了壹個視野開闊,視野微觀的熔爐。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迷人的茶世界,形神兼備地描繪醉人的茶夢,探討深邃的茶哲理。能夠用不到百字的篇幅表達茶的滋味,是茶中極品壹樣直的詩句,自有無窮滋味的魅力。
首詩按時間順序,表達了詩人日夜以茶代酒的豪情。
早上喝酒,不喝就很享受。但詩人從茶中“喝”的不是“茶”,而是“朝露”。“壹飲而盡”是狂飲的狀態,而“朝露”則是清晨世界的精華——詩人手裏端著壹杯清茶,或走在窗前,沐浴著絢爛的晨光,壹飲而盡,伴隨著朝露的清香,怎能不讓人感到舒泰和繁華?晚上喝茶是為了“壹飲而盡晚霞”,獲得品茶之道。晨露長而清,晶瑩難得,宜小心“飲”之,不可棄之。晚霞流光溢彩。想盡收眼底,憋在胸中,不就是壹個字“喝”嗎?不是“破”字吧?滿天彩霞映清茶,壹覽無余。喝了它,打碎它,是多麽英雄的行為!多好的頭腦啊!好氣派!然而,即使詩人早晨“飲”了露水,晚上“飲”了霞多麗,也不足以形容詩人縱覽天地精華、壹壺清茶的豪放情懷,於是他在壹壺飲著朝露和晚霞的老茶中“放了壹把星星”。“星”象征著“夜”飲酒。從朝露到晚霞,從晚霞到星辰,早中晚,壹日三時,盡在茶中,是壹個整天與茶為伴的茶癡的寫照,所以他的茶中可以得到三種滋味。“放進去”這個詞是壹個虛構的語言。星星怎麽能放在小茶壺裏?是想象,是形象,是精神,是神韻。而滿天的繁星,只放進去壹小把“捧”,不僅只是把茶壺削小了,天空大了,還能有限地寫出無恨,還能翻出哮天的壺,那裏有日月品茶。
其實詩人看似寫鍋,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年過七旬的詩人,不就是壹個裝著日月星辰天地精華的老茶壺嗎?然而,不僅僅是我自己生活的品味和經歷是不言自明的。這裏的飲者應該是壹個大寫的“人”——各位,不應該是壹個包含日月精華的茶壺嗎?面對無邊無際的星海,詩人只是把“壹把星星”放進了鍋裏,而不是像朝露壹樣“壹飲而盡”,或者像晚霞壹樣“壹飲而盡”。形象從極小,從無限到有限,從放蕩不羈到內斂自謙,恰恰是壹個男人立足於世間的應有品格。所謂茶道,就是人道。做人之道,既要有“壹飲而盡”、“壹飲而盡”朝露晚霞的宏大想象,又要有在茫茫大海中只取壹瓢水的哲學情懷。壹杯清茶,壹次萬仞之旅,放松有序,進退自如,這種自由的生活狀態,正是飲茶對生活的全新體驗。詩人品茶,是反對傳統的細品慢品的經典姿態,塑造了壹個頂天立地的飲者形象,展示了飲者的氣勢,也是詩人實現的茶之大道。
鍋的第二部分。在詩人眼裏,茶壺雖小,卻是非凡形象精神的載體。這壺水是有限的,但可以孕育出無限的哲學思想。詩人支起壹支奇怪的筆,伸手去“摸”小茶壺,卻在“感受幹坤的大小”,發現小茶壺有無限的容量可以容納幹坤。在詩人的品味下,小茶壺可以容納漫長而幹涸,馳騁在浩瀚的宇宙中,前提是“手不離壺”。需要長年累月從早到晚的不斷撫摸,才能體會到自然宇宙的無限奧秘,才能讓小茶壺融入這個世界。這就是詩人能從小茶壺裏“摸到”甘昆有多大的秘密,這就是品茶師把玩壺的秘密。
想搞清楚幹坤到底有多大,就得“茶不離手”,喝壺,陶醉其中。只有真正的飲者才能體會茶的滋味。正因為“茶即生活,茶即世界,茶即生活”,詩人才會發出“問誰觸動了歲月”的無限感慨。歷史風雲變幻莫測。詩人在品茶中品味歷史與人生:蕓蕓眾生,世事滄桑,誰來指點成敗?榮辱誰來開導?誰來開導智慧和愚昧?誰來開導永恒?這是壹個發人深省、發人深省的從鍋裏誕生的“歲月之問”!
“坤坤”是空間,“年”是時間。詩人有獨特的洞察力和奇妙的思想。當它們被裝在壹個小茶壺裏時,它們無限地、富有哲理地漫遊,在小中見大,在小中見大。他們不僅講述了鍋的秘密,還塑造了壹個能領略宇宙和時間的博大情懷的詩人形象——不僅是贏得了鍋的詩人形象,還有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詩人形象。
最後壹節寫壹個茶夢。從喝茶到品壹壺夢,從現實到虛無,到萬仞流浪,都源於那壺茶。
當詩人壹邊喝茶壹邊做夢的時候,他的心是空的,他的思想是無限的。當然,喝酒也能讓人“意猶未盡”,也能讓人思緒萬千,心潮澎湃,但喝酒的混亂只能讓人心醉神迷,迷茫,卻無法像喝茶壹樣讓人“空空如也”——坐而遐想,坐而悟,“空”到極致就會變成夢!而那壹縷“茶杯茶壺裏輕輕裊裊的清氣”,就是“茶夢”,可意會不可言傳。而那首《晴空裊裊》最後變成了《天道》,更是別出心裁,意境廣闊神奇,令人無限遐想。
茶夢從茶壺裏來,從茶杯裏來,從茶葉裏來,直入雲霄,直上雲霄,直上“天道”,何等奇妙壯觀!茶體會到的“天道”就是詩中的最後壹句“笑看浮華水漂走多少”——茶在沸水中浮、浮、沈的過程和結果,不正是世間“浮華水漂走多少”形象的生動寫照嗎?但又有多少人能“笑”出來等呢?這是壹個豁達的微笑,這是壹個開悟的微笑,這是壹個慈悲的微笑,這是壹個看破紅塵的微笑,這微笑能喚醒許多沈醉的人!而壺中流出的壹杯又壹杯的茶,恰似又壹股清泉,飄走了浮華的茶葉,留下了真正的甘甜,這是茶之道,也是做人之道——人生如茶,又如夢,這是茶道的升華。
品茶、品壺、品夢、講故事,看到了坤的偉大,看到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哲學思考的深度,這是詩人獨自領悟的茶道,對飲者是豁然開朗,也升華了讀者。
茶道和好茶壹樣,結構精巧。壹詠三嘆,三節環環相扣,看似與詠茶漸行漸遠,形離神遠,實則與茶近,漸離形而得魂。看似不收而放,其實是放而歸神,更是獨壹無二,獨壹無二。
節奏和諧,能唱能唱,來回循環,節奏優美。是自由詩風格,卻有民謠風格,卻有古典抒情風格。它既有詩歌傳統之美,又有詩歌傳統的回歸與繁榮。
善於提煉文字。語言看似平淡,卻能化平淡為神奇,讓人眼前壹亮,熠熠生輝。比如第壹節的《疲憊》、《斷》、《壹撮》明星,都有停釘停鐵的力量,有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力量。第二季《摸幹坤》的“摸”看似輕卻有力。最後壹節《田童路》的“交流”和《流水》的“漸行漸遠”也是輕寫重寫的筆,但現實中有壹個虛點。
想法很精致,很刺激。品茶是感性的,品壺是理性的,品夢是虛幻的。三者融為壹體,融為壹體,構成了詩人筆下茶道的獨特魅力和意境。
人生是壹壺茶,茶大!
八月20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