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劉大白的原名

劉大白的原名

劉大白,原名金慶邦,後改姓劉,名敬,字大白,別名白家,浙江紹興人。魯迅先生是我的同鄉朋友,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和文學史家。

曾遊歷日本,南下印度尼西亞接受先進思想。他曾在諸暨中學、浙江第壹師範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任教數十年。1919他被敬恒毅聘請到浙江第壹師範學院,與陳望道、夏丏尊、李次九壹起改革普通話教育,被稱為“四大金剛”。後歷任教育部部長、常務副部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在20世紀20年代,他訪問了我們的學校並做了演講。

1925為復旦大學校歌作詞。復旦校歌的歌詞介於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取二者之長,至今被復旦師生傳唱。[1]

中文名

劉大白

另壹個名字

伍佰

國籍

中國

民族

韓(哈)

出生日期

1880 10十月二日

快的

航行

文學地位作品書目代表詩歌,舊詩新詞,復旦大學校歌。

傳記

1880 10二月二日,劉大白出生在美麗的桃源之鄉,也就是浙江省會稽縣(今紹興)平水村。劉大白少年時姓金,原名金慶邦,名伯振,名。1895年,劉大白第壹次離開家鄉,去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得了壹個優秀的貢品,還被請到北京去當選。就在這時,他的父親病逝了,但他沒有成功。成年後,劉大白曾在紹興師範學校和善會小學當老師。1910年2月,他結束了在家鄉看雲聽水的生活,去北京找工作。劉大白在北京找工作失敗,決定乘船離開北京,由海路返回南方。回到紹興後,他與清末老同盟會成員、光復會成員王詩雨合編《紹興公報》,並與好友任守洪在報社工作了壹年多。1913年,劉大白逃往日本。劉大白在日本東京期間,加入了“同盟會”。1915年,他公開發表了21條反對叛國條約的文章。在日本警察廳的監視下,他不得不離開東京,前往南洋。他先後被新加坡、蘇門答臘等地訪問。

劉大白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未能稱帝而死。劉大白得以從南洋回國,定居杭州皮市巷3號,在杭州日報社工作謀生。65438年6月至0920年6月,劉大白從杭州回到紹興後,輾轉杭州、蕭山、紹興等地,先後在崇文、安定、春暉等中學任教。從1921到1922的兩年間,劉大白寫了許多新的詩歌和散文,發表在《民國日報》上。新詩署名劉大白,取名或京族。劉大白的許多新詩都描寫了底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1924年,劉大白加入以柳亞子為首的新南社,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1924年3月,劉大白的第壹本詩集《舊夢》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597首詩被收入“文學研究會叢書”。陳望道、周作人為詩集作序,是劉大白在1919-1928寫的。

2月底,1924,劉大白從杭州到上海。在邵力子的推薦下,他被聘為上海復旦大學的文科教授,住在江灣學校大樓,後被上海大學聘為教授中國文學。在復旦大學和上海大學任教後,劉大白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後,劉大白與朱壹起加入國民黨,創辦教育事業。劉大白與徐偉南、陳望道等老師壹起負責編輯《黎明周刊》。劉大白在雜誌上發表大量政治文章,用“褒壹字,華為榮,貶壹字,嚴於斧”的春秋筆法,壹針見血,在學校和社會上產生了壹定的影響。1926 65438+2月,劉大白的另壹本新詩集《郵吻》由上海明凱書店首發,被收入“黎明社系列”。這本書* * *收錄了作者從65438年5月到65438年5月+0926年三年間寫的壹百首詩。1928,1年6月,他從復旦大學辭職,立即趕赴杭州,擔任國立浙江大學秘書長。1929年8月5日,新任教育部部長蔣夢麟請劉大白為教育部常務副部長。劉大白不僅是壹位多產的詩人,而且在文學批評方面有著超越壹般見解的深刻思想,著有《白宮文華》、《舊詩新故事》、《白宮石碩》等詩集。從劉大白的上述三部文學作品來看,他對文學遺產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評價也是比較公允的。他留給古人的遺產,既不抹去,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劉大白的底子,無論他的舊體詩還是新體詩,都很少用粉飾的詞,潤色錯誤,敷衍了事,可見詩人的博大精深。由於前壹階段的潛心研究,劉大白在1929發表了多種作品。5438+02年6月,他的《中國五十年歷》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壹本非常重要的參考書。同年,12、15辭去教育部政務部長職務。從1931開始,劉大白閉門造車。1932二月13,劉大白在錢塘路9號靜靜躺在床上,與世長辭,享年53歲。

劉大白

文學立場

賣布的故事最早發表在6月6日的《每周評論》上,1920。這首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的小詩,立刻受到了讀者的喜歡,由剛從美國回來的著名語言學家、作曲家趙元任先生作曲並演唱。趙元任先生的音樂創作十分註重字、腔、聲、韻的運用,歷來以旋律優美流暢、吐字準確著稱。比如徐誌摩的詩《海韻》,劉半農的詩《教我如何想他》,都是他譜曲後唱了很久的。這首《賣布歌謠》也表現了當時農村織工的心酸。

劉大白出生於1880,是中國新詩運動的重要倡導者之壹。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就參加了同盟會,並於1912在家鄉紹興主持《玉語新聞》,用詩文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抗元運動失敗後,被迫流亡南洋。在1919的五四運動中,他站在新文化運動的最前沿。《賣布謠》等是他主張用新詩反帝反封建的代表作。

當時有很多人寫新詩,但在初期,所有的詩都帶有壹些洋味或舊詩的痕跡。劉大白的詩歌風格清新質樸,易於入詩,這與他早年的舉人生涯、對中國文學的深厚造詣、旅居海外的歲月、對歐美文化的廣泛接觸以及廣闊的思維有關。

1924年3月,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詩集《舊夢》,收錄《賣布謠》等新詩597首。短短五年,他寫了這麽多,真的很有詩意;周作人和陳望道都為他的詩集作序。周作人壹直很佩服他的古典詩詞功力。他在序中說:“可惜劉大白先生舊詩豐富,卻不加以善用。”也可以看出,他在創作新詩的時候,努力做到了通俗化、大眾化。他的詩歌頌了蘇聯的十月革命,也哀嘆了難以捉摸的人生。比如他的組詩《淚》第37首:“鏡子明明在花前/為什麽鏡中有花?/明明水在月亮下面,/為什麽月亮在水裏?/明明人家在做夢,/為什麽我又做夢了?”。

再如《那群眼淚》第46首,表達了個人對這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感嘆:“窗間的蜜蜂,/它們不知道光嗎?——/但是要從玻璃裏找到出路,/太過分了!”

但他也鼓勵自己盡力往前走,如《那群眼淚》第48首:“妳不妨,/沒有出路,/就走吧!/建的是路,/也是路!”65號更是意氣風發:“監獄建成,/思想被囚禁,/但她瞬間越獄,突然飛了。”/我掘了墳墓,/我埋葬了我的思想,/但她卻在壹瞬間重生了。”第132號又嘆道:“我在壹個黑暗的世界,/只有這孤燈;/如果炸了怎麽辦?”這個好像又在猶豫,但在133又復活了:“過去的防線/只保護過去;/以後,/應該重建!"

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詩人復雜的心情通過詩歌表達出來。他的詩被文學史家認為是“五四思潮的比較鮮明的體現”,這是非常準確的。

1924後,歷任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上海大學文學系主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務理事、政務次長。忙於教書和公務,寫文學講義,與人民和底層隔絕,寫的詩也少,不可能再寫出壹首像賣布歌謠那樣深刻地講述人民疾苦的詩。

但也有人認為“劉大白後期的詩(如郵吻)越來越孤獨頹廢。”這對他要求太高了。他郵購集裏的詩,大多是1923到1926教完之後寫的,風格各異,有寓意深刻的詩《賣花姑娘》,也有如畫《秋夜河上》:“鳥歸巢,/雖倦,/猶背斜陽。/扇動妳的翅膀,/把夕陽落下河面;/長著白頭的蘆葦/也打扮成壹時的美人。”但也有像《西風》這樣豪邁的詩句:“西風,/妳只能在人間興風作浪嗎?/如果我是妳,/我也會炸掉天上的銀河,/的。”雖然不如幾年前的《賣布謠》,但由於忙於教育事務,他能有這樣的詩情畫意,實屬不易。

劉大白死後第三年(1935),上海良友印刷有限公司由趙家璧先生主編,全書10卷。其中邀請了朱自清先生對新詩集進行編輯和挑選。“大系”選出的59位詩人中,劉大白有11首詩。比戴望舒多4個,次於郭沫若(25)、徐誌摩(26)、冰心(18)、聞壹多(29)。

在1986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的“現代詩歌”壹欄中,由於劉大白是新詩人中年齡最大、成就較大的,所以排在26位之首。他是當之無愧的。

劉大白的另壹項不亞於新詩寫作的文學成就卻被忽略了,那就是他的《中國文學史》。這部在他死後第二年(1933)出版的文學史,是壹部未完成的巨著。500多頁只包含壹個介紹,從上古到商朝,從周朝到秦朝,從漢代,從三國到隋朝,從唐代(還有計劃中的五代到元代,明到清都沒寫)。他的國學知識深厚,不受當時政治傾向的影響。他對各種文學樣式的起源、發展和藝術優劣有著獨特的見解,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的壹位,對後來的文學史作家有很多啟示。

他知識淵博。在談到某個時代的文學時,他既能以眾多作家的作品為例來表現那個時代的風貌,又能引用古今學者對這些作品的評價來說明得失,或者從時代和社會的原因來分析為什麽會有這樣的作品。特別是他從政治、宗教、社會、歷史等方面,闡述了為什麽詩歌如此發達,而其他文體相對滯後,講述了中國文學中成就最大、出現最早的詩歌,以及被稱為“詩海”的唐代詩歌,讓人讀得壹清二楚。這些都顯示了他在中國文學方面的深厚造詣。可惜1932年他52歲就去世了,不然他的文學史會更完整精致!

作品目錄

舊夢(詩集)1924,商務。

郵吻(詩集)1926,悟。

舊詩新故事(詩學)1928,悟。

《白宮詩話》(詩學)1929,上海大江書店;1958,作家

伍佰文華(論文)1929,世界

脫胎換骨(詩集)1929,悟了。

丁寧(詩集)1929,悟。

賣布歌謠(詩集)1929,悟。

秋之淚(詩集)1930,悟。

徐偉南主編的《白宮書信集》,1932,上海大夏書店。

中國文學史1933,上海大江書店。

文獻學概論1933,上海大江書店。

故事的罐子(散文)1934,上海黎明書店。

白宮的詩(舊詩)1935,悟。

評《中國詩歌的形律(理論)》1943,中國聯合出版公司。

魯迅、郭沫若、劉大白、郁達夫詩話劄記,1950,上海秀洲出版社。

劉大白詩選(詩集)1958,人文

劉大白作品選1970,臺北紅葉書店。

劉大白文集1977,臺北達汗出版社。

劉大白文選1981,香港文學研究會。

劉大白詩集1983,參考書目。

中國五十世紀年表1929,商業。

代表性詩歌

郵件之吻

不是我用手指撕不開,

我不是不會用剪刀剪,只是慢壹點。

劉大白的詩

輕輕地

小心翼翼地拿起紫色的嘴唇;

我知道在這封信裏,

隱藏她的秘密之吻。

從她嚴肅的折疊中,

我把粉紅色的信紙,

開始時非常莊嚴。

我非常鄭重地給她寫了信。

壹字壹句,壹行壹行,

壹行壹行,壹字壹句

我看的很認真。

我不喜歡那個模糊的郵票,

我不喜歡那種精致的圖案,

只是慢慢地

輕輕地

小心翼翼地揭開綠色的郵政花;

我知道在這張郵票的背後,

隱藏她的秘密之吻。

秋夜的河上

鳥兒回到它們的巢中,

雖然很累,

還帶著夕陽回來。

扇動妳的翅膀,

把夕陽投在河上;

白頭蘆葦,

還打扮成美女的瞬間。[2]

秋夜獨自坐在湖中央

被秋光喚醒,

獨自壹人在船上,

坐在湖中央的欄桿上。

午夜時分,數不清的遊輪解體了,

還有壹個月的時間,

我在湖的中央。

此時此刻,

相思,

這個意思就更不能理解了;──

除了稀疏的星星,

壹些殘余光線的閃光,

幾只螢火蟲。

突然,小啊出現了,

帶著露水和煙霧,

飛在最前面。

觸摸心湖,

從湖的中央,

風很大,有浪。

仿佛在他耳邊低語道:“我深感憂慮。

妳不能瞞著別人。

不要相信,

像月亮壹樣清晰可見,

看到妳心裏有她。」

1921

心的肖像

從耳語中,

短歌離開了她的嘴唇,

飛到我的耳朵。

但我的耳朵從未停止,

畢竟它震撼了我的心弦。

從驚鴻壹瞥中,

微笑離開她的下嘴唇,

飛到我的眼前。

但眼底從未停止,

畢竟它閃了我的鏡子。

壹首短歌的聲音在心弦上的肖像,

經常從耳邊重復;

壹張照片,壹個微笑的影子在我的腦海裏,

它經常從睡覺的時候重新出現。

1922

誰在我心中相思,

種紅豆?

當我把豆子磨成粉末時,

看看還有沒有相思?

誰把明月放在天空,

像鉤子壹樣扭曲?

等我做壹面鏡子,

看看我們能不能永久團聚?

舊詩和新故事

劉大白的第壹本詩集《舊夢》,印刷裝幀粗糙,錯誤百出。這本書從左到右橫向排列,40個狹長的卷,500頁裝訂成厚厚的壹卷,封面是灰色的。劉大白很不滿意。1929年9月,劉大白徹底打散舊夢,“去了壹些,加了壹些,動了壹些,改了壹些”,重新考慮組合,“把撕碎的舊夢做成現在——丁寧,再造,秋之淚,賣布謠。上海明凱書店分別於9月1929日至6月1930日出版了這四首新詩。1930前後,劉大白出版了多種學術著作:1928年5月,《舊詩新語》作為黎明社叢書之壹,由上海明凱書店首次出版;1929年7月,《白宮詩集》由上海明凱書店首發;1929年8月,白宮文華由上海世界書店首次出版。1929 12,《五十世紀中國年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這壹時期寫的《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字學概論》、《中國詩歌形體規律詳解》等,在他死後也在世界範圍內出版。

劉大白

《舊詩新語》有六十首,前四十五首寫於1926之前,可以說是為文學革命“吶喊”。作者要“從古墓中挖出抒情詩”,以歷史上的白話詩為基礎,提倡白話和反常規。他的文字不僅有學問、有見識、有氣質、有才華,而且透露著五四運動的熱情、激烈、開朗。接下來的十幾篇都是寫自己的詩。

《舊詩新語》中有壹篇《雙紅豆》,描寫了他與江蘇農民運動領袖周剛之的友誼。1924年元旦,周剛誌送給劉大白壹對紅豆。過了幾天,他說:“這東西是我老家產的。壹棵老樹,死而復生;現在只有壹半還活著。有時不結果,有時只結十多粒或壹百多粒。如果把這種豆子種成另壹種,那就不好活了。即使活著,也不容易成長;希望能有結果,但不知道要多久。所以,挺難得的,真的是寶貝。”劉大白近距離觀察這個顏色略帶紫色,形狀頗似心房的物體,感嘆古人把它作為相思的象征,大概是沒有原因的。劉大白,患相思病,寫了三個紅豆字。字前還有個小序:1924年元旦,江陰周剛之送我壹對紅豆,說:“這東西是我家鄉產的。”

舊詩新故事6月轉載時,1929,又加了5篇。其中《紅豆紅淚》是劉大白在得知老友周剛之被害後寫的:“書滿言,葉為壹簇,慰我。”關於空虛,無盡的仇恨,死時不要咽下眼淚,眼淚紅如紅豆。”在序言中,周剛之說“因為提倡農民合作,他被賞以紅色的罪名,被殺了!“我知道周君的心是紅的,周君的血是紅的,周君給我的紅豆也算是紅的:再說,紅是什麽?.....但江蘇省議員令他紅,江陰縣令令令他紅,五國聯軍總司令令他紅。他怎麽可能不紅?於是三刀砍下,紅血橫飛,周軍真的紅了。”淚如紅豆,抒發了詩人遇空無涯怨的悲涼情懷。字裏行間的情感是溫暖的,似乎能聽到詩人的聲音。

Xi安的壹個書友溫泉青送了我壹本臺灣腔舊詩詞新話,莊嚴出版社3月出版1981。是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新刊》的第五期,封底印著《古典新刊》的出版目的:“創辦《古典新刊》的目的是重新闡釋中國的古典著作,包括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以簡單生動的白話並通過現代學術研究的眼光,讓國人了解我們祖先的偉大心血,沈浸在浩瀚的書海中,獲得中國。

這本書由蔣夢麟作序。蔣夢麟是劉大白的老同事,老朋友。他們是1917認識的。當時劉大白是浙江省議會秘書。1928,蔣夢麟在浙江省教育廳工作。他找到當時在復旦大學教書的劉大白,想讓劉大白做他的秘書。他對劉大白說:“大白,有些人不敢問妳,有些人是。妳來不來?”劉大白說:“來。”他成了蔣的秘書,後來蔣夢麟升任教育部長,劉大白也被任命為第二部長。

蔣夢麟的序言寫於1957,說明臺灣省版《舊詩新語》最早出版於1957。這本書有60首詩,刪除了“淚如紅豆”壹文。因為周剛誌是被國民黨當局打死的,臺灣省的刊物不可能收錄這種暴露他傷疤的文章。雖然也是六十篇,但並不是完全按照第壹版來安排的,因為第壹版是1928年5月出版的,臺灣省舊詩新故事收錄了1928年9月的文章。臺灣省版《舊詩新故事》以劉大白的《白宮詩集》、《舊詩新故事》和《白宮詩集》為基礎。

劉大白是倡導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壹。作為清代舉人,他對守舊派有著深刻的認識,但對傳統文化的反對尤為激烈。他和胡適等人不遺余力地倡導白話文,致力於新白話詩的創作,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劉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