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郭小川的煤都頌詩

郭小川的煤都頌詩

詩人郭小川。

郭小川的詩是我覺得最矛盾的詩,郭小川的人是最讓人費解的詩人。

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初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詩人之壹,郭小川用他最激情的語言感染了無數當時準備為新中國奉獻壹生的人們。從郭小川的壹生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這並不影響他詩歌氣質的培養,甚至有助於他創造出不壹樣的詩歌風格。抗戰爆發後,“加入紅軍隊伍,含淚上前線”,在八路軍120師359旅政治部“鬥爭劇社”工作,同年加入中國* * *產黨,從此開始了政治抒情生涯。可以說,他是壹個從內心到行動支持我黨工作的紅色詩人。

說到郭小川的詩,就不得不談他的個人性格,而閱讀壹個人的書信日記是了解壹個人性格的最佳途徑。從郭小川寫給妻子的信中,我們不難看出郭小川對社會主義事業燃燒的激情和無限的熱愛。因為妳會驚訝地從家書中發現,郭小川以“親愛的惠均”“我最親愛的人”開頭,以“吻妳”“再吻妳”結尾的書信格式,壹直持續到他47歲。這足以證明這個熱情如火的男人有著天生的詩人潛質。也許是時代的原因,也是個人信仰的原因。郭小川在信中經常提到希望妻子積極工作學習(馬克思主義),而且由於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又是人民日報特約記者,對各種會議和領導講話精神的理解幾乎都是以主流媒體的口吻在信中描述,甚至妻子進邢臺幹校都能說“當然”,可見他對新中國的壹貫支持和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當然寫《仰望星空》

在1969之後的幾封信中,作者壹掃往日的熱情與明亮,取而代之的是壹種低沈與從容。文革十年,郭小川夫婦也進了幹校,受到迫害。文革後期,最初作為“潛伏寫作”,郭小川在團泊窪寫了《秋》等詩。這可以說是他詩歌創作道路上的傑作,是壹個政治抒情詩人最後的心聲。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能以客觀的態度和歷史的眼光走進這位詩人,走進五七十年代最傳奇的詩歌世界。

兩個“冬天裏的壹把火”——小川奈那的詩

1961開頭寫的《向困難進軍——致青年公民》作為《致青年公民》中比較成功的壹首詩,在當時的青年讀者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這首詩是以馬雅可夫斯基的《樓梯》的形式寫成的。乍壹看,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政治抒情詩的所有特征,如“讓我們以百倍的勇氣和毅力向困難進軍;不僅在言語上/而且在行動上/我們是真正的公民...”等句子使壹種宣傳鼓動溢了出來,詩人自己也說,“當時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號召已經響徹雲霄,我忍不住用宣傳鼓動員的手勢寫壹行政治句子,就像抗日戰爭時期在壹面農村墻邊寫動員口號壹樣。“我們知道,詩歌壹旦以宣傳鼓動為目的,就容易缺乏內涵,顯得生硬幹澀。為了避免空洞的詞句,作者引用了許多意象為政治理論做鋪墊,如開篇“馬/在平地上飛/有時不敢跨/湍急的河流;大雁/愛在春天唱英雄進行曲/壹遇到嚴冬/歌聲就充滿悲傷。“雖然不精致,但也起到了很好的化解情緒的作用。很多人認為這首詩比詩人後來的詩粗糙,缺乏藝術的錘煉。作者自己也說,“那時候我在創作中並沒有過多考慮藝術表現,也沒有註意捕捉和積累生活中的意象和語言。我只是隨便寫的,不加修改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我覺得這首詩在語言的自由和用詞的準確上,比後來的很多作品都要自然流暢。中國詩詞自古就有“言不傷意”的說法。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甚至指出,文字和文體是最後的東西。第壹,意圖重要;而且移字為韻是大忌。郭小川的詩,尤其是經過“藝術錘煉”的,往往有“避諱”之嫌,有些詞語略顯生硬牽強。當然,由於時代的限制,我們不能對前人的壹切都苛求,這裏只是淺見。總之,這首詩在抒情性、人生哲理和政治宣傳的融合上做出了傑出的典範,“站在了當時同題材詩歌的巔峰”(楊匡漢、楊匡滿:戰士、詩人郭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