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意的描述

詩意的描述

唐代詩人王維在詩歌創作中很好地體現了他的詩畫合壹的意境觀。“詩中有畫”是王維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自然體現在所有重要的創作環節中。本文僅從結構、提煉材料、語言三個方面進行鑒賞。(1)結構。王維的詩往往以組詩的形式寫成,每壹首詩可以組成壹幅畫面,組合成壹幅和諧的全景圖。(2)提煉材料。王的詩歌善於捕捉和創造意象,體現了繪畫的特點。(3)語言。王的詩歌善於用文字來描繪意象的聲、色、光、態。當然,以上說法只是為了討論方便,但實際上這三個方面在他的詩中是融合統壹的。

唐代詩人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他把詩畫藝術融為壹體,留下了代代相傳的著名詩畫,給人以情感感染和美的享受。

“情趣之詩引人入勝,詩中有畫;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對王維詩畫的贊美(見東坡支林)。自宋代以來,有無數的人用類似的話贊美其他詩人或畫家,這說明詩歌和繪畫作為姊妹藝術,往往創造著同樣的藝術境界,並相互產生著密切的影響。然而,當我們提到“詩中有畫”或“詩中有畫”的境界時,自然會想到王維的名字,認為只有他才適合作為這種藝術境界的代表。這說明東坡的評論很有穿透力,意味著這種藝術境界在王維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深度和廣度,應該比壹般的詩人和畫家更為突出,值得探究。

本文僅就“詩中有畫”問題提出壹些看法,或許有助於闡釋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

雖然詩歌和繪畫是姐妹藝術,但由於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不同,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和局限性。“詩中有畫”的說法,要以詩為主體,吸收繪畫的壹些因素,融入詩的境界,從而體現出壹般詩歌達不到的美感。同時,我們說壹個作家的“詩中有畫”,要建立在他所有作品的藝術特色之上。這就要求作者在詩畫創作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構思方面都要有很高的技巧,才能做到相互滲透,自然交融。要做到這壹點,最理想的作家應該既是偉大的詩人,又是偉大的畫家。王維可以說是具備這種條件的古代詩人的代表。因此,“詩中有畫”能夠體現王維全部作品的藝術特色,不僅體現在對山水的形象刻畫上,還體現在聲、光、色、姿的語言組合上,甚至體現在壹些非山水景物的創作環節上。

“詩情畫意”是俗語。從它的含義可以看出詩和畫的密切關系,也可以看出詩是以情為基礎的,畫是以意為基礎的。就詩歌而言,壹切有效的表現方法都應該是讓詩歌的情調更具體,更容易被讀者接受,更能感染讀者,即使是最空靈的表現方法也是如此。只有弄清這壹點,才能對王維詩歌的藝術特征做出合理的解釋。

以上解釋:(1)“詩中有畫”要從壹個作家所有作品的藝術特點來考察;(2)“詩中有畫”離開了表現的效果就無從談起。這是我們理解“詩中有畫”和正確評價王維詩歌藝術特色的兩個基本點。下面是王維作品的演示。

既然“詩中有畫”是王維全部詩歌的藝術特色,自然也就體現在所有重要的創作環節中。為了方便,我們從結構、提煉、語言三個方面來欣賞。同時,這壹特點在風景山水的文句中更為明顯,而在非風景山水的文句中更為微妙。所以我們在舉例說明的時候,會由顯性變為隱性,以便進行推斷。

1.結構:“商位”是繪畫的六法之壹,也是壹個畫家的基本功。畫家善於通過商位將許多個體的符號組合成壹個整體,王維的詩歌吸收了這壹特點。例如,渭水上的壹座農舍:

在夕陽西下的鄉村,牛羊沿著小路回家。

還有壹個粗獷的老人在茅草房門口,靠著侯。

有呼呼作響的野雞?飽滿的麥穗,熟睡的蠶,削好的桑葉。

扛著鋤頭回來的農民們親切地互相打著招呼。

難怪我渴望簡單的生活,並感嘆老歌,哦,回到從前!。

“難怪我渴望簡單的生活,嘆著老歌,哦,回去了!."這兩句話是這首詩的主旨,作者大力描寫了農村的閑適,明顯表現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在前八句話中,作者列舉了許多農村生活的個人跡象。第九句只用了“閑”字,穿透那些個體的符號,形成壹幅非常和諧、具體、生動的畫面。這種努力經營頭寸的特點是繪畫。

這種具有繪畫特色的結構,在《輞川集》的詩中也有所體現。《輞川集》共有* * * 20首詩,每首都有壹個小題目,描寫輞川山莊的景色之美。采用的形式都是五言絕句,詩的特點可圈可點。

對壹個詩人及其作品的分析,離不開作者的經歷和思想感情。總體而言,王維在輞川圖過著半仕半隱的生活,以天寶初年為上限。王維的人生經歷通常分為朝夕兩個時期,張九齡的貶謫是轉折點。那麽,《王吉川》應該屬於王維的後期作品。這壹時期,李、、等反派專制,政治日趨黑暗。王維逐漸從不願與人勾結變成半官方半隱居。就當時的歷史情況而言,王維是壹個有正義感又有很大弱點的文人,這是壹般評價王維晚年生活的基點,也是理解王思想感情的基點。《王·》的總體結構是通過對山水的描寫來反映作者的隱逸情懷。

我們可以把這二十首詩分為三類:柳浪和漆園,這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對賽車和變化多端的官場生活的厭惡,這也說明了作者的隱居根源於對現實的不滿。文、岑、木蘭齋和亭為壹類,基本上都是描繪美好的風景,有壹種健康的生活氛圍。這是因為作者的隱逸,從擺脫官場生活的角度來看,有快樂的壹面。同時,由於王維是在唐朝的長期繁榮中成長起來的人物,早期就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雖然晚年黑暗的現實讓他失望,但也不可能完全摧毀他對生活的熱情。當他開朗的壹面占了上風,更健康的生活氛圍就很容易表達出來。蒙城坳、華子崗、柴璐、公淮白、朱裏關等。屬於壹類,有的寫孤獨的情懷,有的寫冷峻的風景,有的表達對神仙的向往,有的涉及人生虛無縹緲的感傷。簡而言之,負面色彩非常強烈。這是因為作者的隱居是為了逃避現實,但並非自願,所以也有苦悶的壹面。當作者感到壓抑,無法擺脫的時候,消極悲傷的色彩自然會顯現出來,這恰恰說明作者對現實的態度是很淡薄的。在這些無力的表現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作者的對與錯,這是作者不合作情緒的告白。

以上三種詩歌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結構上,第壹類詩為線索,第二類和第三類詩相互貫穿,形成壹個完整的詩群。每首詩單獨可以組成壹幅畫,再組合成壹幅和諧的全景圖。據記載,王維還在《輞川集》詩的內容上畫了壹幅輞川圖的畫像,說明《輞川集》詩在結構上具有繪畫的特點。

王維詩歌的結構繪畫特征也表現在非風景的山水作品中。比如羽林閨閣的騎手。

二、提煉材料:這是關於選材和提煉思路的結合。指的是選取壹些有特點的東西,組合起來。指表現出壹種吸引人的意境,從而深化主題的表達。

王維的詩歌善於捕捉和創造意象。

比如:

沙漠是孤獨而筆直的,

長河落日圓。-“成功登頂”

僅十個字就抓住了塞外風光的特點,勾勒出壹幅遼闊蒼涼的畫卷,對全詩的英雄氣息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其中《孤煙直》可見其詳,《落日元》可見其深。夕陽永遠是圓的,這似乎是常識,沒什麽值得寫的;但在沙漠和長河環境中,什麽也看不見,只有被氣旋卷起來的黃沙和倒映在長河中的日影。“夕陽”是這裏最突出的風景,所以感覺特別“圓”。這種觀察和體驗與深厚的繪畫修養密切相關。

比如:

天黑的時候,

魚眼拍攝波紅色。——《送朝鑒大臣去日本》

作者沒有海上生活的經歷,但他可以想象自己所知道的,結合傳說,寫出壹種適合英雄海上旅行的風景,奇幻而充滿繪畫色彩。

比如:

竹子低語著回家的洗衣女工,

荷葉在漁舟前屈服。——《山裏的壹個秋夜》

非常仔細地觀察鄉村生活的動態,可以根據動態出現的序列特征來表達。

比如:

水鄉,船城,

山區華僑走在樹上。——《小星巴蜀》

這是壹張具有突出地方色彩的自定義圖片。

比如:

由遠處的樹木引領,

夕陽照耀著壹個遙遠的城鎮。——《告別》

以上寫風景的例子,都可以算是“壹幅難寫的風景,如眼前”。這樣的名句雖然在其他詩人的文集裏也能找到,但從數量、廣度、描寫精細、色彩豐富等方面來說,很難壹視同仁。而且王維的畫在精料上的特點也表現在非風景的山水作品上。比如:《青旅》

新豐酒鬥千斤,鹹陽遊俠多年。

我們見面時,人們為國王的精神幹杯,馬被拴在餐館的垂柳下。

第壹句點“酒”,第二段點“少年”,第三句以“精神”為紐帶,自然將“酒”與“少年”結合在壹起。“精神”來源於第二句中的“遊俠”,使讀者能夠想象。全詩至此,可以說骨架已具,情意已表。問題在於如何讓全詩的骨架鮮活起來,如何讓全詩的感情表達飽滿突出。這項任務完全落在第四句話上。作者選擇描述“拴馬”的動態,說“拴馬”已經可以窺見幾個少年見面時壹拍即合的表情,而“馬”與“遊俠”的聯系,既展現了少年的帥氣,也強化了“鬼魅”想象的實現。“垂柳高樓”是拴馬的地方,“高樓”應指酒店,點出了“為君飲酒”的地方,增強了真實感。《垂柳》的神韻和《拴馬遊俠》的動態更是蒼勁昂揚,全詩隨之“活”了起來。這種寫法既給讀者以真實的感受,又引導讀者在真實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和欣賞。也是虛實相生,有生動的效果。像這樣充分發揮了繪畫提煉材料作用的詩詞,沒有繪畫實踐的人是很難達到這種境界的。

3.語言: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素材,壹個優秀的詩人也必須是語言大師。語言到了他們的筆下,都是得心應手,但相比之下,又各有特色。

詩人俞燮引用《賈翁詩品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蓉,逆風而笑。”從語言風格上推斷,與畫家“用筆天衣無縫,用墨高明”(見山大石《睡在西山上》)密切相關。論王維《越江英雄錄》尹磐編詩雲:“維詩淡雅飄逸,有新意,有新意。”春天裏的珍珠,墻上的畫。每個字都與眾不同。可見,王維詩歌語言中的繪畫特征早就被他同時代的詩評家發現了。

以上在結構和提煉材料兩部分所舉的例子,都可以作為王維詩歌語言繪畫性的說明。以下僅舉幾例說明王維詩歌中如何吸收和融合事物的聲、光、色、態。比如:

風吹起號角,

將軍獵殺渭城。——《狩獵》

“金”字和“明”字扣得多麽緊,既顯示了來自“龔銘”的“風勁”,又顯示了來自“風勁”的弓勁,從而顯示出狩獵的氣勢。不過第二句指出將軍真的是聲音,壹開始就把讀者吸引到身臨其境的氛圍中。繪畫不能傳聲,但從構圖的意境上還是可以適當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常說“畫、影、聲”,說明那種手法極其巧妙,運用到詩歌中,結合文學的作用,效果越來越明顯。

另壹個例子是:

雨中的草是綠色的,

水上桃花紅。——《輞川別野》

這兩句描寫的是“綠”和“紅”,描寫的是色、態、光的融合。其中“色”最易見,體現在“綠”、“紅”兩個字上;“態”也可以隱約看到,體現在“染”和“自然”這兩個字上,而“光”更難看到,也是最重要的,體現在這六個字和“雨中”、“水上”這兩個字的組合上。只有看到了“光”,才能表現出有趣的“態”,“色”才會更鮮明。“光”是畫家運用色彩極具表現力的技巧,而這兩首詩恰恰吸收了繪畫的特點。

另壹個例子是:

夕陽是白色的,

漲潮了,天空是藍色的。——《寄興貴州》

這兩句話也描述了色、光、態的融合,其中只有“色”比較容易看出來,體現在“白”、“綠”兩個字上;“光”和“態”都難見。這裏表現出來的“光”,離不開作者對事物的細心觀察。當太陽照在河湖上時,水面反射出太陽的色素,所以不能表現出河湖的本來面目。只有在日落時,它看起來比任何時候都更白。湖水來的時候,就像雪崩壹樣。在起伏的潮面上,陽光的色素大大降低了它的呵護作用,甚至連太陽的亮度都好像降低了很多,我只感覺到壹股潮的綠光覆蓋了整個世界。理清這兩句話中對光的描寫,平靜開放的“江湖”之“態”,洶湧澎湃的“潮”之“態”,釋放綠光,覆蓋世界的“態”也就顯露出來了。而且,只有分析到這種程度,才能準確反映顏色“白”“綠”的原因。壹個詩人對“光”的變化如此敏感,如此細致地觀察,沒有畫家的素養,是很難做到的。

如前所述,從“詩中有畫”的角度來看,王維的作品無論是結構、提煉材料還是語言,都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證。因為這三個部分是相互結合在壹起的,而且是在同壹首詩中表達的,所以分開討論只是為了便於解釋;所以各部分的壹些論證和分析往往可以相輔相成。

最後要說明的是,“詩中有畫”吸收了繪畫的壹些表現因素,但仍然是詩歌的表現,仍然沒有也不可能超出詩歌的範疇。就詩歌的表現而言,普通作家在個別主題上有壹定程度的接觸是可能的。不同的是,他們沒有也不可能將詩歌表現的這壹特點發揮到繪畫素養深厚的王維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顯示了他的創作成就,為古典詩歌藝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