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分析壹下屈原《離騷》的藝術特色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分析壹下屈原《離騷》的藝術特色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離騷》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離騷》發展了抒情詩藝術,把塑造詩人的自我形象作為詩歌的主要藝術目標。

換句話說,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形象。《詩經》中的作品多為抒情詩,奠定了中國抒情詩的基礎,培育了中國古典詩歌抒情化的藝術傳統。而詩經,尤其是《詩經》中的民歌,大部分都是集體創作。他們經常在現場表達他們的感受,他們在特定的情況下創造簡單的角色。離騷就不壹樣了。它在壹個巨大的空間裏塑造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因此可以全面完整地反映詩人自身的性格、愛好、理想、追求和奮鬥。我們知道,流傳下來的關於屈原的史料比較少,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詩人形象,甚至他的生平,主要是基於對他的作品的研究,首先是《離騷》,在具體方法上:

1,詩人善於利用周圍的氣氛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使之更加生動突出:

例如,這首詩寫道:

唯夫黨樂,路幽險。我怕朝廷的損失!突然跑到Xi,和前任國王的腳跟。如果妳不檢查於的感受,妳會在信任我的時候生氣。古玉知道這很痛苦,但他不能放棄。指九天認為是對的,老公只是精神上的!黃昏時,因為我在路中間,所以我改變了方向。壹開始,我和於承妍談過,我後悔擁有他。我離開老公不難,很難量化我的修行。

其實這壹節寫的是三個意象:詩人、黨員、全(或修行,指楚王)。詩人既寫“於”(我,詩人本人)為國家前途奔走,因正直而不怕惹禍,又正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愛國形象,並將這壹形象置於黨員偷樂、楚王信任、反復無常的環境中,以至於另壹個例子是:

每個人都很貪婪,渴望尋求。在強,我原諒自己衡量別人,我嫉妒對方。我擔心的不是這個。老冉冉來了,他擔心他的名字不會建立。晨飲木蘭顯露水,晚食秋菊顯英倫秋。.....蘭木根以結兮,貫墜芯。改菌以養愛惜,自求胡生之錯。不是讓世俗對我的佛法百依百順。

用飲花和點綴香草和細木來象征和對比詩人高尚的品格修養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但詩人在開篇就揭示了當時人人都在追求名利,貪婪嫉妒人才的社會現實。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詩人的性格和道德變得更加庸俗,呈現出“天下混濁我獨,眾人皆醉我獨”(《漁父》)的詩人形象

2.詩人也善於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在《離騷》的第壹部分中,詩人主要塑造了兩類人物:壹類是詩人本人,他高尚而正直,有著美好的理想、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另壹類是楚王和黨羽,愚昧庸俗,貪婪自私,為私利結黨,嫉賢妒能。屈原把這兩個對立的人物的矛盾和鬥爭描寫得豐富多彩,栩栩如生,從而使善與惡,美與醜清晰地表現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還通過視覺語言表現了人物性格中的矛盾和沖突。屈原在現實鬥爭中失敗後,思想上出現了許多矛盾。他是應該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和道德,還是應該退出退休生活,保持理智?他應該留在楚國還是尋求與楚國的和諧?詩人曾說:“悔不守道,貽誤時機,適得其反。回到車上重新上路,行程也不遠了。”大有迷途知返之意。這說明詩人的思想確實動搖了。此外,他還以虛構人物女媧為幌子,對自己提出了壹些真誠的批評和建議,要求他在全世界都為了自私的目的而聯合起來的時候,不要保持自己的“獨立”。言外之意是,還是遵從習俗為好。但詩人的思想是矛盾的,他對鐘華的陳述否定了女兒的意見。通過回顧歷史,他認識到:“向前看和向後看,看人民的計劃。”老公有什麽不好的可以利用,有什麽不好的可以伺候?”最後,在這種矛盾沖突中,追求“義”與“善”的思想取得了勝利,於是詩人開始探索把追求“義”與“善”作為叩帝、求寡的象征。

在是否出國的問題上,矛盾和沖突也是尖銳而激烈的。詩人設計了吳先的精神氛圍和文字來表達他內心激烈的鬥爭。精神氛圍告訴他,楚國的現實是混亂而黑暗的,善惡不分。去鄉下更好。吳先則說要留在楚國,求和諧。詩人仔細考察了兩種意見,確認在楚國的現實環境中無計可施,於是聽從精神大氣,開始在西海遊蕩壹段時間。但當我在賦格中瞥見故國時,我又悲又喜,最後“蜷縮而衰”,留下楚克服了投奔故國的心理,愛國思想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正是通過這壹系列的矛盾和鬥爭,詩人完成了對抒情主人公完整的形象和性格刻畫,使其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最光輝的典型形象之壹。屈原的這壹偉大創造,把抒情詩藝術發展到了頂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離騷》是壹部傑出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

屈原是壹位感情豐富的詩人,熱情奔放,充滿幻想,這使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離騷》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偉大傑作。它以其熱烈的感情和奇異奇妙的幻想,被構造成壹部奇幻神奇的藝術作品,是“舉世無雙”(《文心雕龍變騷》)的,千百年來激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

《離騷》是壹部優秀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在藝術表現上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在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詩經》中有些作品雖然浪漫,但主要是寫實的。到了屈原時代,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兩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者莊周和屈原終於產生了。莊子是壹位具有詩人氣質的散文家,他的代表散文名篇《逍遙遊》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名篇。屈是壹位偉大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浪漫主義精神在《離騷》中最為集中。

《離騷》的浪漫主義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首先,詩人不是客觀地描寫現實,而是充分調動其形象思維的創造能力,給所描寫的對象以生動的形象,也就是說使之形象化。

《離騷》是壹首政治抒情詩,帶有作者生活的自傳性內容。但詩人並不客觀地描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而是將自己的想法、理想、奮鬥等事實形象化。詩中活躍的不是枯燥的事實羅列,而是生動的描述。比如,在談到詩人的“內在美”和“重在培養能力”時,他用了“滬江離之誌,而仰慕”、“卓超仰慕”等。他說,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培養了壹大批人才,而當這些人才後來從世俗中變質時,他就把這些活動和現象形象化為“蘭花九花”、“惠百畝樹”,種下洋人、解車、等。他曾希望這些藥草繁茂,但它們枯萎和骯臟。這種生動的描寫當然比純粹客觀的事實描寫生動得多,這就使自傳式的生活描寫帶上了浪漫主義的色彩。2.浪漫主義最大的特點是表達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這種追求總是體現作者熱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力。

《離騷》中最讓讀者興奮的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精神。詩人在現實世界失敗後,幻想著鐘華的說法,開始敲皇帝的亭子,乞求壹個失足的女人。詩中寫道:

我想利用風。朝始於蒼梧Xi,夕至縣界。想少留這點精神,就黃昏了。我告訴xi他要謹慎,並期待它,但不要推它。魯曼曼琪修遠Xi,我會上下搜索。

喝多了鹹池裏的馬,總歇在芙蓉花上。木頭斷了就吹太陽,和羊聊天。前有王澍為先鋒,後有費廉為下屬。鸞皇先警告了禹,但告訴禹不要吃它。我讓鳳凰飛翔,後面是白天和黑夜。亂世佳人暾其別離Xi,英俊的雲霓走向皇家。紛爭總是時斷時續,點點都離不開。我命令皇帝開關,倚著它,盼著它。暖了就停了,也就緩了。世間濁世難分,故美而妒。

接下來是尋失敗,喪偶的女兒和第二個姚。在這裏,作者把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事物驅趕到筆端,為自己服務。他在仙池飲馬,主管扶桑,王恕是先行者,費璉是接班人。鸞皇和石勒都伺候他,把他趕走了。在這幅奇幻畫面中,作者對上上下下的追求,正是他“為楚王先取道”和“依序運行”的精神在現實中的體現。而且,詩人在尋求過程中的無畏失敗,充分顯示了他對理想的執著精神,充滿了溫暖的感情。在這段話中,詩人不僅著重敘述了追求的過程,而且還用感性的語言講述了:

“世態混濁難分,故美而妒。”

“世道濁妒賢,蓋美謂之惡為善。閨閣中,我在遠方,哲學之王不嫉妒。我不在乎我的皮膚,但我能忍受死亡。”

這使詩人的追求更加激情和憤怒,並清楚地表明,幻想的境界是現實的反映。浪漫主義的特點確實是走出現實,描寫幻想的境界,但幻想的境界只是現實社會的反映。屈原的幻想以社會現實為基礎,是被幻想的現實社會的形象反映。敲皇帝不註意立刻讓我們想起了屈原“不顧他人感受”和“憤懣疏遠屈平”的現實,而那些“皇帝”們“瞻前顧後”的自滿形象也是楚王寵信的黨員們的寫照。詩人跟隨戰戟的精神氛圍所作的“指點西海壹段時間”的賦格,既真實地反映了詩人內心關於去留的激烈沖突,又以“故裏遊”和“哀馬”收尾,將屈原愛國主義的現實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幻想的描寫深邃深邃,感情波瀾壯闊,把人帶入無盡的魔幻變幻場景。我們被吸引,感動,感嘆;他也被詩人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質、熱烈的追求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所感召,仿佛心胸開闊了,靈魂凈化了,精神升華了。這就是屈原浪漫表現的藝術效果。在屈原的作品中,他能收集到的神話幾乎都被調動了起來。而且,這些神話中的人物,並不是詩人試圖吹噓、炫動讀者,而是借用來表達詩人內心激烈的矛盾和掙紮。它們是服務於統壹主題的生動形象。《離騷》中,玉鳳鳴叫,鳳凰展翅飛翔,龍架橋,玉秋駕車,若木可刷日,鴕鳥可當媒,王澍與緋蓮來回奔跑,鳳雛上下飛舞。壹切都在詩人的筆下按照作者統壹的節奏和指揮壹個接壹個地移動,被寫成壹種神奇的變幻境界。

3.大膽但真實的誇張:

浪漫主義作品往往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在《離騷》中,沒有太多誇大或縮小事物本身的東西,卻能很好地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他說:“我的心依然善良,即使死了九次,我依然無怨無悔。”人不可能死九次,但詩人以“九死無悔”加以誇張,以示對善的不變之心,凸顯詩人不可動搖的信念。《離騷》中的誇張多用於壹些象征性事物的重復描寫。比如詩中為了表現詩人的高香,用佩戴香花芳草來表達,但誇大了這些香花芳草的種類,說他“拿木頭的根來紮結,貫穿李雪的心”改菌讓桂覺得自己是壹根線,而求胡生的線。“作蓮以為衣,采芙蓉以為裳。.....高危矣,玉龍沛遠之地也。”這種重復的誇張突出了詩人高尚的道德品質。

我們在指出《離騷》中的浪漫主義的同時,也要明白屈原的浪漫主義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上的。它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與汙穢,揭示了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展示了光明必將戰勝黑暗,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醜的前景。所以不是粉飾現實,而是喚起人們對光明、美好的向往和對黑暗現實的反叛。所以《離騷》的浪漫主義是積極健康的,培養了我國人民高潔的品格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三、《離騷》的第三個藝術成就是發展了比興的藝術傳統,使之達到壹個新的高度。

比興在《詩經》的民謠中運用得很好,但往往簡單樸素,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明顯區分開的。而《離騷》則不同,它的比喻更加復雜和廣泛。王逸《離騷序》說:“《離騷》正文以詩為據,舉喻之。所以,良禽奇草,值得忠誠;壞鳥和臭東西比較;修行,美接近君主;宓妃和他的妻子就是很好的例子;項思龍,夫妻要信任君子;亂世佳人,雲霓以為是反派。”雖然知道《離騷》比興的具體內容還有待商榷,但他已經指出《離騷》比興的手法是復雜而廣泛的。我們很難指出《離騷》中的“興”是什麽,即使是比較,這首詩也沒有給我們壹個明確的暗示,即某物比某物好。朱在《楚辭集·離騷經序註》中說:“詩多盛而比少賦,騷少盛而比多賦。”然而,在《離騷經》的註釋中,他說了很多諸如、、賦、爺之類的話,卻沒有提到邢在哪裏。對《離騷》確實很難找到明確的興趣。後人對朱的壹些比較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他在《玉子蘭酒Xi,又是百畝樹》留在國外,暴露汽車,杜衡和方誌是混合。”賭雲:“畢葉。.....種了許多種香,修了仁義,用自凈來裝飾自己,早晚不知疲倦。“目前,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同意朱的說法,認為種香火是‘行仁義’的比喻,而是吸引人才的比喻。這說明《離騷》中的比喻比《詩經》中的要復雜得多。事實上,《離騷》中的比興已不再是《詩經》中的比興,而是作為壹個統壹的術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劉勰說:“姬龍是君子的比喻,是惡的比喻,這比興的義更大。"(《文心雕·龍變騷》)又說:"楚湘信之,而忠勇,按詩經作騷,既諷刺又好玩。“比興(文心雕龍)這裏的比興雖然是由《詩經》中的比興發展而來,但它側重於比喻的內容,包括象征意義,而這個比興往往是指諷刺政治的作用。這可以從白居易對所謂“比興”的理解中得到證明。他說李白的詩“求雅比興,十有無”,而杜甫有三四十首,有新安官、石昊官、潼關官,諷刺時政。他說張繼的詩“雅多於時尚,但絕不空洞”,引用的例子也是諷刺君主、勸世的壹章。這種對隱喻的理解,更直接的是基於楚辭的隱喻。《離騷》中的比喻手法沒有《詩經》中的那麽簡單。它基本上沒有“手如柔膚如凝脂,領如蜻蜓,齒如犀,點頭”(《馮偉說人》)或“我心滿匪,轉不過彎來;心裏全是土匪,卷不起來。像“白舟”這樣的比喻,象征意義更大。它不是利用被比較的事物來塑造被比較的事物的形象,而是直接塑造被比較的事物本身,使之具有生動的形象。這是《離騷》中比喻手法的壹個特點。此外,在《離騷》中,大量的草藥、香花、臭鳥、邪物被用作比較的材料,但這並不是為了“多知鳥獸名”(《陽貨論語》),而是自成體系。壹切美好善良的東西都用來象征(或比喻)美好的事物;反而是用來象征(或比喻)醜陋的東西。芳草香花比喻聖賢或高尚品質,臭鳥惡物比喻壞人壞事壞品質。蘭、智、惠、、車傑和毛、蕭、艾各有分工,從不混為壹談。這樣,這些東西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象征意義就更明顯了。

第四,《離騷》高超的語言藝術。

最後說壹下《離騷》的語言藝術。

1.《離騷》的節奏美和音韻美: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新的詩體——楚辭。其語言和句式的特點是句子長短不壹,層次不齊,多用Xi字。據史料記載,有些楚歌,如《任玥歌》、《滄浪歌》等,是可以傳唱的。《離騷》當時可能不會唱,但是因為這個體裁本身和民歌有壹定的關系,所以它也有優美的節奏和音調,也就是說它有音樂美。據說讀楚辭需要壹種特別的楚音才好聽。“楚辭”當然指的是楚的方言。《朱涵邁臣傳》說,朱買臣“說春秋楚Ku,皇帝說得很”。所謂“說楚辭”,就是背誦楚辭,這是皇帝所信任的。但為什麽讀楚辭就能如此受皇帝青睞?普通人讀不懂楚辭嗎?當然不是。這說明朱買臣在讀楚辭時有壹種特殊的語氣。邁臣出自吳,戰國時吳屬楚,故亦可稱楚。所以他用楚的聲音讀楚辭,別人雖能讀楚辭,卻不能用,所以麥辰受寵。這種“楚音”是以楚語和詩歌為基礎的壹種獨特的節奏聲調,讀起來很悅耳。

2、楚方言入詩:

楚方言入詩是《離騷》的又壹語言特色。楚語的使用不僅是作者熱愛楚語的表現,也是楚辭地方特色的需要,是楚辭新詩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楚辭”,是指“楚辭”是這種新詩體的特征之壹。但方言的使用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而是詩人根據作品的需要進行了篩選。《離騷》中的方言除了少數動詞和名詞外,大部分都是最能表達情感的語氣詞。屈原是楚人說的楚語,《離騷》是壹首情感抒情詩。對於屈原來說,用善於表達感情的楚方言語氣詞來表達思想感情,自然是最方便、最得心應手的。如果把《離騷》中屬於楚方言的語氣詞全部去掉,或者換成其他語氣詞,會是什麽樣子?

3.《離騷》語言華麗,具有壹定的雙重性;

《離騷》中華麗的語言和壹定程度的雙重性也是其語言的壹大特色。劉勰說《離騷》“絕色絢爛,難與之合”,“金相玉式,絢爛四溢”,研究屈原的人“精於獵奇艷詞”,都說明《離騷》的語言是華麗的。詩人在詩中寫了大量的香花和香草,給語言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元素,很好地表達了詩人超越庸俗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離騷》的語言基本上參差不齊,但有些句子也有排列整齊的特點。例如:

“我既是子蘭的九條,也是百畝樹棍;我留在了鄉下,發現了這輛車,它把杜衡和方誌混在了壹起。”

“早飲木蘭露,晚食秋菊。”

“制蓮以為衣,采芙蓉以為衣。”

“喝多了鹹池裏的壹匹馬,總比喝多了壹朵芙蓉。”

以上例子都是對偶句。對偶句在《詩經》中壹直存在,但多是偶然獲得。《離騷》對秩序二元性的比較是出於詩人的本意。通過考察《離騷》和屈原其他作品中對偶句的數量,我們可以理解詩人追求語言的工整美。而且,如果用劉勰對《離騷》中所謂“正話”“正事”的論述,也是有“正話”“正事”的。所謂“對話”,他說是“對偶句也是虛詞”,即兩句並列,沒有典故。據此,上述引文都可稱為正確的。所謂“事對”,他說“人與人皆考也”,即不僅句子並列,而且用典。《離騷》也有:

呂望鼓刀xi,由周聞。寧啟的悼詞是Xi,而齊歡聞著它。

兩個例子(典故)說明了壹個道理,是真的。劉勰說:“對的就是美,重要的是精致;首先要做的是把它做對。”以上《離騷》中的對句基本符合要求。而且《離騷》中的對句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對偶是利用漢字特點形成的壹種美的形式,是後來中國辭賦、駢文、詩歌中經常使用的壹種形式。屈原在這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總之,《離騷》是壹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政治抒情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思想性和藝術形式完美結合的傑作。

屈原在文學創作中的影響和地位主要表現在:創作個性化的文學;它促進了愛國主義文學的形成和發展;開創了新的詩歌體裁;它奠定了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優良傳統;提出“以怒傳情”的悲劇理論;它構成了中國山水文學發展的基礎。

屈原是中國古代第壹個有偉大成就的詩人。他的25部作品被收入《楚辭》,包括《離騷》、《九歌》、《九章》、《招魂》、《田文》、《蔔居》、《漁父》。這些詩歌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政治理想、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和不屈的鬥爭精神。屈原的詩歌運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構思獨特,想象豐富,文體華麗,具有浪漫主義精神。屈原在研究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了《楚辭》,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形式,極大地促進了古代詩歌的發展。屈原對後世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壹是他深厚的愛國情懷和積極頑強的鬥爭精神,給壹切追求光明、堅持正義的人以精神鼓勵;二是對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自覺運用,《楚辭》參差不齊、靈活多變的體裁和“寄情於物”、“借物諷刺”的表現手法,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散文和詩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