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六祖慧能大師四句詩《菩薩》。
原文:菩提無樹,鏡非臺。什麽都沒有,所以沒有灰塵。
世界是空的。世間萬物都是虛言。如果內心是空的,就不需要抗拒來自外界的誘惑。壹切都從心裏過,不留痕跡。
擴展數據:
無樹菩提的故事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初入佛門時,他的師父讓他們寫壹首詩來說明對佛法的理解,於是師兄說:“作菩提樹,我心如鏡臺,時時擦拭,不使塵埃。”
而慧能則對大師兄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他說:“菩提無樹,鏡非臺。什麽都沒有,哪裏會引起塵埃?”
從佛學的修養和境界來看,慧能顯然要高很多,所以慧能最後被師父傳授,被稱為禪宗第六代(妳可以理解為“掌門”)。
大師兄的美詩是這樣理解的:“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勤擦,不要弄灰塵。”
意思是:弟子如菩提樹(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弟子的心如壹面明晃晃的舞臺鏡,要時時不斷地刷,防止它被塵埃汙垢汙染,妨礙光明的本性(正因如此,十年樹,百年人)。
慧能是這樣解釋的:“菩提無樹,明鏡非臺。什麽都沒有,所以沒有塵埃。”
意思是:菩提樹不是菩提樹,而是智慧的隱喻。明亮的鏡子不是鏡子,而是比喻安靜的心。我們的心是安靜的,那裏會被什麽灰塵抓住?
兩者的區別在於,沈繡借助具體的物象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而慧能則超越了沈繡的境界,不用隱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質。
百度百科-菩提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