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什麽樣的作品是意境——意境的基本特征。什麽樣的作品是意境,眾說紛紜。這和對意境的理解有關。如果我們認為“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客觀物理環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或者說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為表達抒情主體的情感而創造的,由情景交融的意象結構所構成的符號系統”,那麽只要他具有情景交融的特征,就有意境。如果把意境定義為“超越具體的、有限的形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空,從而獲得對整個生命、歷史、宇宙的壹種哲學的感受和理解”,那麽只有能夠通過具體的事物、事件揭示整個生命的意義的作品,才是具有意境的作品。所以首先要明確意境的定義。
關於意境的定義。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畫面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它具有虛擬現實、意境和諧、幽玄悠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如果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他們會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受到感染。" ?這個提法,說到意境,特點是“虛實相生,意與境相諧,深與遠”。其中“幽”是指意境的本質特征。這個應該比較現實。我們在欣賞詩詞書畫的時候,可以看到最常用的對作品意境的評價是:意境深遠,意境深遠,意境清晰,意境幽靜,意境深沈,意境開闊,意境豪放,超脫。這些詞接近“幽”。從字面上看,幽是指在作品的表層之下,包含著更深更遠的意義,而通過演繹,則意味著包含著“意蘊”這也與中國古代大部分文學批評家的觀點相壹致。他們在談及與意境相關的問題時,多是強調寓意,如文外之旨、象外之旨、畫外之聲、境外之象、壹言不發的浪漫、意味無窮等等。因此,本文認為意蘊是意境的本質。蘊涵是如何產生的?針對“意境和諧”中對“境”理解的模糊性,在“實境共存”和“意境和諧”中形成。本文用了壹個比較通俗的提法——“場景融合”。是從作品的表現方式上。”虛實結合”是以意境的結構為基礎的。這樣,意境的特點是:意境的本質在於它的意蘊,它能使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現特征,虛實並存是意境的結構特征。因為“含蓄”來源於“情景交融”和“虛實並存”,又體現在“情景交融”和“虛實並存”中,所以在這裏學習和傳承中國詩詞的國粹是最大的時尚。
所以下面主要分析“場景交融”和“虛實相生”。
(壹)場景交融
景物交融也包括形神兼備,這是藝術作品在表現上的特點,也是意境的基礎。場景交融中的“景”與“情”,應從廣義上理解。
“景”是作品中的“意象”,包括作品中所描述和塑造的場景、事物、人和事物。“情”是相對於“象”而言的“意”,不僅指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也包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情與景、意與象是文藝作品的兩個基本內容。就詩歌而言,任何壹首詩,從內容上看,無非是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與所描寫和塑造的景物的結合,而從結合的形式上看,則是將感情融入景物之中。所以這是意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場景交融的作品場景不是普通的場景,而是富有表現力的場景。也可以說是有情有景,言外之意有意為之。所以是形成意境的基礎。中國古典詩歌非常重視情感與景物的融合。孤立的風景,孤立的感情,很難形成意境。
王昌齡曾說:“詩總要表意,卻不清無味;總是談論風景,也是無味的;東西壹定是既好又好的。”王國維在《文學簡論》中也說:“文學有兩種特質:景和情”。他在《人間詞話》第二稿序言中也說:“文學之事,足以自慮,足以外觸人者,只論意與境。”如果妳到了上面,妳的意義和環境都是泥濘的。其次,以環境取勝還是以意圖取勝。缺壹個,光學是不夠的。“壹首詩可以更美,但不能缺少感情。嚴羽在《蒼話》中說:“如句中無意,如山中無煙,春無花草,是否令人印象深刻?“同樣,情感可以取勝,但情感必須以景物為基礎,否則很難形成意境。謝岱曾說:“景物是詩的媒介,情感是詩的胚胎,它們組合成詩。“愛情只是詩歌的胚胎。要把它培養成詩歌,必須找到壹個合適的媒介,那就是風景。詩歌由情胚孕育,由景媒表現,詩歌的意境是情胚與景媒交融產生的。詩是為了抒發情感,情是目的,景是手段。親情需要用視覺來表達。因為親情是壹種無形的精神存在。如果脫離了具體的場景,直接用抽象的文字來表達,其作品就會成為空洞的說教,失去形象和美感,從而就不是藝術,當然也就不是藝術。比如,為了表達“愛”的“情意”,如果說“我很愛妳”,那就連詩意都沒有了。如果我們說“我愛妳愛得吃不下睡不著”,會更形象。如果我們進壹步說,“我想認識妳,我會長命百歲。“山無墳塋,河無竭澤,冬有驚雷,夏有雨雪,天地合而為壹,才敢與君!”那是壹首詩,而且是壹首意境很好的詩。所以,要想寫出有意境的詩,首先要讓自己的詩有情有景,有意有象。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備。
(二)實際情況和實際情況。
虛實結合是意境的結構特征。它強調的是如何在版面上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寓意,想象空間,在虛實的巧妙結合中誕生。
什麽是真實的,什麽是虛擬的,眾說紛紜。其中,有壹致的,也有不壹致的。如果沒有明確的定義,討論起來就會有混亂。比如,有人把詩歌中的“空”分為三類:神仙鬼怪的世界和夢境;死者的領域;想象未來。這被明確定義為:現實是真,虛構是虛;當下是真,過去和未來都是空。還有人分析李白的《給王倫的禮物》(李白正要坐船走,忽然聽到岸上有歌聲。當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他認為“以歌代人”就是“以空抒實”。這顯然是作品中要表達但沒有直接寫出來的人是“真實的”,而直接寫出來的歌是“空的”。這個定義雖然有壹定道理,但與“明顯的是真的,隱藏的是假的”、“說出來的是真的,沈默的是假的”、“直接感覺到的是真的,間接可能的是假的”是不相容的。“景實情虛”的定義適用於場景中隱藏感情的“場景句”,不適用於那些“情話句”。不能說“情景句”為真,“情感句”為空。那樣的話,陳子昂的《幽州城樓上》就只是虛而不實了。因為這首詩充滿了“情話”。從字面上講,沒有“風景”。(“在我之前,已經過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思天地,無涯,無涯,孤獨孤淚落”)正是因為沒有字面意義上的風景,所以有人認為這首詩沒有意境。然而,如果“顯”為真,“隱”為虛,那麽陳子昂的《幽州城樓記》既有顯又有隱。明顯的是情感,隱藏的是場景。情緒是直接感知的,但“場景”是有意識實現的。這種感情明顯,場景隱晦的詩歌,如何區分真實與現實?按照“明顯的是真的,隱藏的是假的”和“風景的是真的,情感的是假的”,結果顯然是相反的。所以,要確定詩歌中什麽是虛,什麽是實,首先要對虛與實有壹個統壹的定義。關於真實與虛假,聲明中比較壹致的提法是什麽?朋友們,下節課再說。